超大口径三管同沟敷设技术首次在西气东输三线中段工程实现现场应用,填补了行业空白。
成功实施国内首例厚壁大口径、高配重深水高难度海上水平弯头施工,涉海涉船业务再获技术突破。
管道局承建的青岛市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线工程。 冀超 摄
完成孟加拉国首条海洋管道工程,创造“海陆定向钻穿越”和“航道后深挖沟”两项世界纪录。与此同时,该项目海上“双通道”单点系泊系统安装完成,打破了西方国家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
…………
2022年,管道局科技创效成果显著,科技创新成果丰硕。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源于管道局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研服务一线等行之有效的举措。近日,记者走进管道局,一探究竟。
管道科技
2022年制定修订国标5项、行标13项、集团企标6项。
2022年推广自主研发的CPP900自动焊系列装备、DR检测设备、垂直液压冷弯管机、漏磁检测器等科技成果24项。
2022年开展课题研究135项,
获得授权专利46件。
优化生态
创新体制增活力
2022年,管道局经过征集评选,最终确定4个项目为模拟分红试点项目。
模拟科研项目收益分红以创造效益为导向,旨在激励研发人员结合市场需求开展技术攻关,提升研发质量,加快研发进程,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实现成果创效。管道局采取模拟项目收益分成方式对研发人员和成果推广人员实施奖励,工资总额予以单列支持。赵东辉是管道局抢险中心的一名机械设计工程师。在他眼中,模拟科研项目收益分红这一举措大大提升了他的工作热情,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科研环境越来越好!”这是来自一线科研人员的真实感受。
为了让创新生态环境更具活力,让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更高,管道局不断创新科研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优化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形成了创新驱动发展的载体,释放了创新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2022年,管道局牵头建设的“油气管道输送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纳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序列管理。立足发展需求,管道局新增加“新能源技术”与“油气储备技术”两个研究方向,将原有的8个分实验室调整为11个分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管道局强化技术融合共享,首次设置重大科技专项,统筹设计院、大港油建公司开展关于薄膜罐的课题研究,进行“薄膜罐重大科技专项”试点,全过程升格管理,加快实现LNG储罐市场“变道超车”。“如今,我们已经探索出低温工况下薄膜的设计方法、评价标准和焊接方法。”设计院该课题负责人杜亮坡明显感觉到了全产业链联合攻关的效果,短时间内实现重大突破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此同时,管道局实行“揭榜挂帅”,在全局公开“张榜”,优选项目经理及研发团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对氢气、二氧化碳管道施工配套技术进行攻关,实现顶层优化设计目标。
核心攻关
聚焦关键强内力
2022年,管道局孟加拉国单点系泊项目海上“双通道”单点系泊系统安装完成,创造了“海陆定向钻穿越”和“航道后深挖沟”两项世界纪录。这两项世界纪录的创造,标志着中国企业在大规模海管铺设等成套业务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安装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于管道局来说,从科技自立自强到高水平自立自强,“高水平”这三个字是要求、号召,也是鞭策、激励。
管道局凝心聚力、攥指成拳,打造集聚各类要素的“强磁场”,“1+1>2”的“闯与试”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键技术持续攻关。开展“山地全自动焊施工配套技术”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山地大坡度全自动焊高质量、高效率、机械化连续施工“零”的突破;大型储罐浮顶装配化设计建造等技术成果,实现了大型储罐浮盘结构轻量化、浮顶框架结构装配化,首次实现罐板防腐预制自动化流水作业。
涉海涉船技术不断突破。孟加拉国单点系泊项目成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实现30米深海底大尺度三维膨胀弯“毫米级对接”;青岛胶州湾海底天然气管道项目创造了3项“全国第一”,打造出国内最大的天然气管道海陆一体化工程。
创新成果效果良好。2022年,管道局推广自主研发的CPP900自动焊系列装备、DR检测设备、垂直液压冷弯管机、漏磁检测器等科技成果24项,实现合同额3.4亿元,创效5000余万元。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总开关,是一切科学技术的源头。
系列技术装备在工程建设现场大放光彩的同时,管道局不忘加快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注重“从0到1”的原创导向,多方合力激活创新源头,一批重大项目课题也相继落地生根。
着眼未来
开辟赛道添动力
为了加快转型升级,管道局积极搭建科技和业务矩阵,主持、参与、申报多项新能源新业务课题,工程建设、技术服务、油气运营等业务板块10余家单位均正向发力,进军新能源领域,显示出管道全产业链在解决新能源储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巨大优势。一系列组合拳见证着管道局积极谋划转型的决心和信心。
管道局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低碳环保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公司主要领导指出,要规模发展新能源新业务,加快技术攻关,快速建立技术领先优势,打造产业链“链长”,推进企业发展转型、绿色转型。2021年,出台了能充分释放创新活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业务推进工作方案》。管道局成立了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对新能源科研立项给予政策支持,发挥专业优势,着手构建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尤其是管道局主编的“氢气输送管道工程设计规范”“氢气输送管道施工技术规范”两项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管道局围绕全产业链,研究形成了横向贯通新能源领域的“制—储—运—用”全流程业务,纵向涵盖设计、施工、运行等各环节的科研矩阵。在氢能、CCUS、风电、储能等领域开展了20余项科研课题攻关,不断抢占新能源新业务的技术制高点。
不仅如此,管道局不断提升科技支撑引领力,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数字化转型也在释放着强大的驱动力量。
首次在国内工程应用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体”平台;首次在国内储库项目利用并实现专有5G网络全区域覆盖,开创5G技术在储库工程应用的先河;逐步完善覆盖设计、采办、施工全流程的信息管理系统,初步具备数字化交付能力……数字化转型成果越来越多,“落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
未来,管道局将持续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向着未来加速奔跑。
甲方声音
●孟加拉国能矿部秘书长马哈布·侯赛因:
管道局是国际知名工程承包商,企业的技术实力、施工质量、工作效率和敬业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管道局团队在孟加拉国单点系泊项目建设中捷报频传,我们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非常满意。没有管道局团队的全力以赴,项目就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管道局不仅为孟中友好关系作出积极贡献,为孟中油气储运项目合作提供了中国油气储运专业技术,也为早日实现“金色孟加拉梦想”贡献了力量。
长期以来,我们双方配合良好,给密切关注项目建设进度的孟加拉国能矿部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双方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紧密合作关系,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在后续单点系泊项目建设中取得更大成绩。
●国家管网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豫鄂项目部京山分部项目经理王宇成:
西气东输三线中段(中卫—吉安)天然气管道工程开工以来,管道局时刻秉持“建精品工程,铸诚信品牌”的项目建设理念,充分发挥产业链综合性优势和施工组织专业化能力,科学统筹、密切协作、精心组织,深化“党建融合”,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克服了极端高温天气、外协征地困难、工期紧张、疫情多发频发等诸多困难,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应用山地全自动焊工艺和“三站两棚”工法,大幅降低山区管道焊接留头断点率,加快综合进度,实现了行业大口径、长距离、高压力输气管道山区全自动焊“零”的突破。
全体参战人员始终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在异常严峻的疫情挑战和复杂受限的施工条件下,优质高效完成了主体线路焊接任务,在荆楚大地上刻下了攻坚啃硬、能打胜仗的精神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