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石化巨头盛虹集团在江苏张家港开工了一个大项目。
新能源发展火热,各行各业都想分一杯羹,石油化工行业也不例外。
日前,我国知名石化巨头盛虹集团宣布:在江苏的储能电池超级工厂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正式开工。
按照规划,这个超级工厂总投资为306亿元,总规划产能为60GW。
在政策的引导下,储能行业正在快速升温,并蔓延开来,不仅是盛虹集团,还有更多的化工企业开始将目光聚焦于储能领域,成为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01
又一个储能大项目
作为一个石化巨头,盛虹控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东方盛虹市值已经超千亿,盛虹也已经成功进入世界500强。其已经实现石化炼化、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纺织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现在,这个在化工领域不断扩张的石化巨头又把目光看向了一个新赛道。
7月18日,盛虹控股集团的储能超级电池工厂在苏州市张家港正式开工。同一日开工的还有新能源电池研究院项目。
该超级电池工厂总规划产能约60GW,总投资为306亿元,将为盛虹打造新能源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研发、检测认证和生产制造一体化基地。
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前期项目建设产能为24GWh和新能源电池研究院,总投资140亿元,达产后预计营收达240亿元。
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营收达到560亿元,能够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0000人。
新能源电池研究院包含研发中心、检测认证中心及孵化中心。研究院将聚焦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围绕电池材料、电池安全、循环寿命、能量密度、系统集成、电池回收等全栈技术领域进行创新探索、重点突破,努力发展成全球顶级的储能技术研究机构。
据了解,这个储能项目是江苏省张家港加强招商引资以来单体最大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
今年以来,张家港更是坚持把“产业在沿江转型”用项目支撑起来,发力“招大引强”,加快了建设进度。
在此前提下,盛虹集团的大型储能项目也得以能够更快地签约、备案以及开工。
02
盛虹:储能一体化发展
其实说跨界,倒不如说盛虹在扩大其储能产业链。因为,盛虹布局储能的行动早就已经开始了。
2022年10月,盛虹储能总部项目正式签约落户在江苏吴江。
项目以锂电池及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打造从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盛虹计划借此项目在吴江区域规划产能50GWh,总投资200亿元。
另外,盛虹还有布局锂离子电池材料及相关配套原料的规划。
2022年11月,盛虹集团旗下东方盛虹发布公告称,其二级控股子公司湖北海格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配套原料及磷酸铁、磷酸铁锂新能源材料项目,项目总投资186.84亿元,建设期为2年。
项目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化工园区,项目用地约162.60公顷。
一系列的布局下来,至今盛虹已经投资了超617亿元的储能项目,涵盖了电池技术研究、电池的材料、电芯、模组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基地涉及吴江、张家港、宜昌等三个大型产业基地。
盛虹控股集团曾表示,张家港的储能项目可以依托盛虹产业链优势,建成后核心原材料的成本自控比例可超65%,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抗周期风险能力等全球领先。
盛虹还表示力争快速形成符合现代高科技新能源企业定位的超级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新型储能领域灯塔工厂、工业4.0的先行者。
这个石化巨头正在用实际行动将储能的产业链延长、拓宽、做大做强。或许不远的未来,储能就会成为盛虹集团新的业绩增长点。
03
储能,盛虹新的业绩增长点
这个石油化工巨头在新能源领域不断的开疆拓土之后,现在又加码储能,顺应时势跨界抢占万亿储能赛道和寻找新增长点或许是其中之一的原因,步步为营为能源转型发展铺路应该也是其原因之一。
能源转型趋势之下,国内国际新能源装机总量暴涨,尤其是在2022年。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中提到,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接近3亿千瓦。
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上升,新能源不稳定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比如,今年进入7月以来,负电价在欧洲多个国家屡次上演。德国Stemwede风电场在负电价的压力下因为连续启停风机,最终造成风机刹车制动器故障,引发火灾。
在新能源大力发展的时代,负电价和它的不稳定性正在倒逼着储能升温。
对于用能大户化工企业来说,如果在电价波谷的时候将电能储存起来,电价波峰时储存的电量用于生产或卖到电网,不仅可以为企业创收,还能更好地为企业的能源安全做好保障。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其中也提及鼓励配建新型储能与所属电源联合参与电力市场。
这也成为又一份国家层面的明确提及储能在电力系统应用的政策性文件。
在这一前提下,拥有储能一体化的盛虹集团为其旗下企业布局储能将会更具有优势。
因此,盛虹的此次入局储能不仅会成为该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也是该公司为应对能源转型发展的又一重大行动。
04
化工巨头扎堆进入
今年以来,储能领域的利好政策不断,4月份,国家又发布了储能相关文件。
4月2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关于储能,《指导意见》指出要科学安排储能建设。
同时,要按需建设储能,有序建设抽水蓄能,积极推进新型储能建设;多元化储能科学配置,充分发挥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氢储能、热(冷)储能等各类新型储能的优势,探索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水平和系统综合效率。
国家指导政策不断提出,让储能的热度进一步上升,原先的储能相关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其他行业企业也在跨界建立储能项目。
在化工领域,巨头们跨界布局储能项目也正在变成一种新趋势。
6月12日,恒力旗下公司广东松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其公告内容为松发陶瓷将通过购买股权的形式拥有安徽利维能的控股权。
公告中显示,本次收购完成后,松发股份将能得到来自恒力集团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其在锂电池隔膜等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布局和丰富的业务经验,将能对安徽利维能产生足够的支持。
同样是化工巨头,万华化学也在不断拓宽新能源业务,并在积极推进“锂电池材料生态圈”新能源战略。
5月,万华化学曾表示要加大电池材料的资本开支。2023年,万华化学在电池材料项目计划投资33.4亿,同比大增173.8%。近日,万华化学还注册了一个专门从事电池研发的公司:万华化学(蓬莱)电池化学品科技有限公司。
化工领域,另一个行业级龙头企业桐昆股份也有储能方面的布局。
4月29日,桐昆福分在河池大任产业园的佑灿项目1万吨/年磷酸铁锂产线开始投料试车。据了解,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8万吨磷酸铁锂、18万吨磷酸铁和80万吨硫铁矿制酸的生产能力。
国内的化工巨头们争相布局储能的形势下,国外的化工巨头巴斯夫也加入了进来。
7月16日,巴斯夫–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将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旨在加速在电动汽车和储能等领域先进材料和解决方案的创新。
储能市场的规模正在逐步扩大的同时,化工企业也在扎堆加入到这一新赛道,开启另一轮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