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穿越新近系、古近系、白垩系等9套地层,钻探井深9432米,一举刷新亚洲最深井纪录,并在奥陶系获得高产油气流。
“这口井穿越的9套地层的真面目,都可以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在盆地周边的地质剖面中直观地看到。”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耿锋说。
5亿多年来,塔里木盆地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深埋在地下七八千米甚至近万米地层的真实样子是什么?它们与地质科研人员通过岩芯研究、地震技术描绘出来的“画像”又有什么差异?
“野外地质勘查能够进一步深化对地质构造、沉积、成藏的研究。我们通过观察地质露头、采集样品,更加直观地看到了生油层岩性变化、储层优劣性,以及收集到油气成藏痕迹的第一手资料和实物标本,从中获得新认识,推动油气高效勘探开发。”耿锋说。
耿锋所说的地质露头,是指地表上暴露的地质岩石、岩层等地质构造的部分,通常由侵蚀、风化、断裂、地质构造抬升等因素造成。地质露头可直接展示地球内部岩石和岩层的构造特征,例如岩石类型、地层层序、沉积相组合等,帮助了解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沉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从震旦系至新近系的12个系中,已有11个系发现工业油气层、6个系发现优质烃源岩。
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乌什、柯坪、巴楚一带,是研究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层地质露头的典型区域之一。每年,这些区域都吸引众多高校院所、油气田企业的科研人员前来开展地质调查研究。2023年,西北油田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开展野外地质踏勘、考察11次,累计勘查时间超过100天。
“剖面实测是野外地质勘查的‘最高级别’,也是最难、最精细的工作。”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新区研究所所长徐勤琪多次参与野外地质勘查。今年3月,西北油田围绕地质构造、烃源岩研究课题,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区域开展野外剖面实测调查,时间长达24天。他介绍:“仅实测一条5公里长的剖面,10名地质科研人员就用了5天。我们获取了烃源岩样品、元素样品和化石样品150余件,这些对于研究震旦系生油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深万难,全面准确地获取深层超深层的地质资料更为不易。钻井取芯存在实钻井数少、井间距离长、岩芯量有限、作业成本高等不足,物探作业又存在分辨率不够精细等问题。野外地质勘查通过对生油层、储层发育、构造的研究,能够更加直观、精准地认识塔里木盆地各套地层的情况,与钻井取芯、物探作业之间互为补充、互相印证。
在塔里木盆地,位于更深层的寒武系-震旦系领域仍处于探索阶段,勘探程度低、钻井资料少,这就更加显现出对周缘露头剖面开展野外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11月初,西北油田联合北京大学对盆地西北缘乌什-阿克苏地区的新元古界-寒武系进行了野外地质勘查。地质科研人员通过对烃源岩、微生物丘滩、沥青侵染和断裂等典型地质现象进行细致勘查,再次证实塔里木盆地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发育多套规模性优质碳酸盐岩储层,具备形成规模原生油气藏的基础地质条件,油气勘探前景广阔。
“这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塔里木盆地论证部署万米特深井、开辟资源接替新阵地的信心和决心。”耿锋说。
下一步,西北油田将依托塔里木盆地周缘露头的勘查与实测研究,重点推进盆地构造演化、海相烃源岩特征与分布、古老碳酸盐岩丘滩型储集体沉积构型与地质建模等基础课题的研究,为高质量油气勘探开发部署提供更加有力的地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