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2024年
惠州石化认真贯彻落实
各级工作会决策部署
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锚定目标抓落实
锐意创新促发展
为推动炼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贡献蓬勃力量
一季度,惠州石化加工原油570余万吨,生产炼油化工产品560余万吨,营业收入超330亿元,超额完成主要生产经营指标。
奋楫笃行 赋能转型发展新实效
石化产业全链转型、焕新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大势所趋,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中国海油最大的独资炼厂,近年来,惠州石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作用,坚决履行央企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为成品油稳定供应贡献力量。
春节期间,守护千家万户团圆路,惠州石化使命在肩。1500余名惠州石化员工坚守能源保供第一线,加工原油近50万吨,生产汽油5万余吨、航空煤油7万余吨、柴油近15万吨,履职尽责全力保障油品市场供应。其中,生产指挥中心、规划计划部加强计划统筹,商务部积极与海关、海事等部门沟通协调,节日期间原油顺利完成靠卸,汽柴油、航空煤油、船用燃料油等产品的出厂出口工作也实现高效衔接和运转。
保供“齿轮”不停,转型热度不降。1月16日,由惠州石化主建,行业内首套自主研发的10万吨/年超重力油浆脱固装置首批合格产品顺利出厂。该套装置采用中国海油自主研发技术,可将价值较低的催化裂化外甩油浆调和成船用燃料油等高附加值产品的优质原料,实现“变废为宝”。2月28日,惠州石化加工石脑油原料优化改造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可实现直馏石脑油直接生产重整原料,有助于促进全厂重石脑油平衡,提高芳烃装置负荷,生产高质量石化产品,惠州石化产品升级再上新台阶。
高歌猛进 奏响创新发展新乐章
以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是现阶段数智工业发展的“新底色”。放眼石油炼化领域,创新浪潮正在一路高歌猛进。惠州石化始终坚持向科技要生产力,向科技要效益,积极探索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路径,乘着时代东风,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3月26至27日,惠州石化开展炼化大数据机器学习建模及AI分析平台解决方案一体化应用培训,培训以惠州石化自建的炼化大数据AI平台为基础,通过AI理论算法讲解+典型炼化场景分享+AI工程化平台建模实操相结合的方式,让近80名学员搭建了用于解决生产瓶颈、热点问题的应用案例,培训探索利用AI赋能炼厂生产,是惠州石化众创平台发展与壮大的生动实践,为公司生产经营智能预测与升级优化贡献力量。
智能“磁力”不减,创新脚步不止。1月11日,惠州石化通过IMCS(智能化集成电动机控制系统)及时发现现场电机异常启停,通过现场细致排查处理,避免一起设备故障事件。这是惠州石化充分应用智能化手段进行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的一个缩影。
3月13日,惠州石化首套智能装车系统正式上线运行。该系统采用先进的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工业以太网、移动互联网等,通过自助化服务、数据化监控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全流程智能化装车管理。惠州石化在智能炼厂升级建设上持续吹响冲锋号。
精雕细琢 抢跑绿色发展新赛道
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惠州石化始终坚持绿色技术引领,加快开发绿色低碳技术,聚焦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能效提升,完善绿色低碳相关制度,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化转型。制造业是节能减碳的主体,也是整个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石化始终致力于为节能减碳和污染治理构建创新应用场景,为石化绿色能源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形式。
近3年来,惠州石化已达成5.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简称绿电)交易。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的过程中不排放污染物的电能,电力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保障。今年2月份,惠州石化更是达成2.5亿千瓦时绿电交易,全厂绿电替代比例首次突破10%,全年可节约8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万吨,相当于植树2000万棵。惠州石化通过购买使用绿电,努力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贡献海油力量。
节能“引擎”不息,绿色突破不断。2月初,惠州石化VOCs(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项目通过专家验收。厂区涉VOCs排放环节的治理设施运行正常,实施深度治理措施后的减排量及排放量均符合相关规范和指引要求。3月3日,汽柴油加氢装置加氢净化水系统成功投用,加氢净化水完全取代除盐水,每月节省除盐水用量约1.3万吨,助力装置节能减排。
与此同时,惠州石化低温热联合利用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施工中,计划今年投用。该项目采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装备,实现低温热全厂统筹,梯级、高效、联合利用。项目投用后,预计可以实现年节能量约12万吨标准煤,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万吨,相当于种植1万亩绿植,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