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科技 » 油气开发 » 正文

川渝首个CCUS-EGR三维项目高效完工

日期:2024-06-27    来源:中国石油报

国际石油网

2024
06/27
09: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东方物探 CCUS-EGR三维项目 卧龙河三维项目

6月27日凌晨1时,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承担的四川盆地卧龙河区块CCUS-EGR三维项目(简称卧龙河三维项目)高效完工。

卧龙河三维项目作为川渝首个CCUS-EGR先导试验项目,是西南油气田为落实国家和集团公司减碳要求、实现“双碳”目标打造的创新技术探索工程。

为推进这一全新工程的实施,西南油气田经过反复论证,在重庆垫江县、长寿区和四川邻水县境内部署了满覆盖面积100多平方公里、施工面积470多平方公里、上万炮次的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量。

东方物探西南物探分公司承揽项目后,调集一流队伍、专业装备和技术力量,选派山地勘探功勋卓著的甲级地震队——物探248队领衔负责项目的运行管理,所属的测量、钻井、民爆、排列等工程队伍参与施工。

物探248队精准“捕捉”施工难点,梳理“项目参数强、障碍分布密集、协调难度大”三大难题,制定实施破解方案,对试验炮的激发工作进行精细化,优化激发参数,提高地震原始资料品质,保证目的层地质任务精确。

围绕打造CCUS-EGR先导试验精品工程的目标,项目实施“甲乙方一体化”管理模式,投入测量小组35个、钻机120台、生产排列3万余道,应用智能化地震队系统搭建项目决策指挥平台,强化采集施工组织,严格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促使项目安全高效推进。

施工期间,针对工区密集的地下管网,物探248队与管网运维的8家单位建立联动机制,组建巡线组17个,全面掌握工区24条管线的具体走向,确保了野外定井符合安全距离,提高了测点的一次性合格率。

根据四川盆地的地貌特点,创新震源施工模块化管理,将震源作业区划分为30个模块,灵活安排震源作业车实施穿插施工,提升震源设备采集效率。

首次应用全排列接收模式,增加覆盖次数,提高目的层成像效果。同时,升级“山地井炮源驱动系统”2.0版本,强化爆炸站中继自动切换、自动锁井功能,实现对爆炸站状态的实时监控,确定优先炮井采集区域,最大程度缩短单炮激发整体间隔时间,采集时效提高20%。

卧龙河三维项目于5月20日启动,历时39天,至6月27日安全高效地完成了野外采集工作。

延伸阅读》》》

什么是CCUS-EGR?

CCUS-EGR指的是气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将二氧化碳等气体注入目标气层的创新采集实验方法。持续把二氧化碳注入目的层,使枯竭气藏变为碳库库址资源,可以挖掘枯竭气藏价值,降低气田稳产难度,促进老气田生产转型。

川渝地区首个CCUS-EGR项目实施意味着什么?

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与应用,而且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实现碳源循环利用和零排放,打造全链条立体示范基地,为即将在四川盆地启动的类似项目积累经验,为未来CCUS-EGR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