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油田广大科技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端牢能源饭碗”的殷殷嘱托,高质量推进新一轮三年科技攻关,取得了丰硕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微信公众号推出“油田‘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关巡礼”系列报道,展示科研人员的精神风貌及科技攻关阶段性成果,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厉,努力答好“科技自立自强”这道时代考题,为油田加快建设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提供强大动能。敬请关注。
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是一支由油田首席专家牵头,油气开发管理部负责组织协调,勘探开发研究院和各采油厂3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队伍。
“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关是一场畅通技术链条的原创攻关,涉及勘探、开发、工程、地面等多个专业。该团队承前启后,在地质人员刻画地下结构的基础上,不断对油藏开发方式进行设计、调整、评价,预测分析油藏开发动态,指导油藏效益开发,架起储量向产量转化的桥梁。
让深层难动用储量“动”起来
“作为油田勘探开发主战场之一,东濮凹陷历经近50年勘探开发,资源接替矛盾日益突出,加快剩余油动用和挖潜势在必行。这就需要我们团队通过精细研究,编制合理的开发方案,指导效益开发。”油气开发管理部副经理赵嘉斯说。
近年来,油田地质人员相继发现了南何家、文西构造、马东断阶三个规模增储阵地。如何让储量变成产量、产量变成效益,是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针对低渗深层油藏评价建产投资难题,该团队与地面工程攻关团队协同开展方案地面地下一体优化,共同攻克地质难点和工程难点,最终实现4000米井深从三开钻进改为二开钻进,从常规注水变成压驱注水,注采井距从200米有效拉长至300米,减少方案设计新井3口,降低投资5900万元,平衡油价与原方案对比降低26.5美元/桶,支撑了马东断阶深层规模效益增储突破,落实可动用储量144万吨。
“这种开发部署方式正在向马36区块、马30区块、马3001区块等其他相似难动用区块推广,为深层油藏规模效益增储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油藏工程技术团队成员、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开发研究所副所长刘峰刚说。
稠油效益开发不再“愁”
内蒙古探区肩负着油田增储上产的重任,而占储量42%的稠油,却一直无法动用。
“查干凹陷稠油热采虽有突破但无效益,亟须转变思路,积极探索有效开发新途径。”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成员、勘探开发研究院内蒙古开发研究所主任师张宁说。
稠油冷采技术方案编制初期,团队遇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储层薄、夹层多且不稳定,钻头在行进中上下游动,很容易钻出油层。
在相关专家的建议下,他们利用水平井网下的波阻抗体协同模拟技术,完成对两米内隔夹层的精细刻画与地质建模,为水平井现场钻进中的实时导向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进一步突破效益关,该团队建立起“降黏剂+二氧化碳”体系,好比给稠油分子安装上了动力风火轮,使其丝滑顺畅地来到井口。这项技术在毛8块吉2-平16井应用就旗开得胜,截至目前累计产油超过500吨。
“我们正在开展以补能降黏为核心的5种类型先导试验,试验井均突破出油关,阶段累计产油1678吨。”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成员、勘探开发研究院内蒙古开发研究所所长王鹏宇说。
一体化赋能精准开发
将复杂的油藏模型在虚拟空间构建起来,是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创新应用解释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的关键。
这项技术将构造解释、地质建模、油藏数模融为一体,不同分工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同一软件中开展工作,既相互支撑,又相互检验。
“有了这个油藏模型,从第一口井的投产到开发单元的建立,再到每次方案调整、注采调配,都可以模拟再现从中找出规律,预判未来。”该团队成员、勘探开发研究院东濮开发所主任师高江博说。
在东濮老区,该团队创新应用极复杂断块解释、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模型符合率达90%以上,支撑建立极复杂断块“块块动用、层层水驱”精准挖潜模式。
在内蒙古探区,他们攻关形成了低幅边水小断块油水过渡带刻画技术和建模数模一体化剩余油描述技术,明确低幅边水小断块油藏剩余油潜力,指导恢复完善井网研究,改善油藏开发效果。目前,部署实施20井次工作量,关停井恢复14井次,增加/恢复水驱动用储量32.2万吨。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油藏工程技术攻关团队将继续乘着“十四五”后三年科技攻关的东风,加快油藏模型标准化入库步伐,优化油藏效益开发方案,通过大幅提升老油田采收率实现稳产增产,支撑东濮老区增储及提高采收率、内蒙古探区增储及产能提升两大领域实现开发目标,为加快建设千万吨级一流油气公司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