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六大油田鲁迈拉,一道道蜿蜒曲折的输油管线横亘在戈壁滩上,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波斯湾。戈壁、大海交汇处,一艘艘满载原油的巨轮,正通过波涛汹涌的阿拉伯海,驶往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
70余年来,这座巨型油田虽历经600余口新井的开发,但依然处在发展的青春阶段。为进一步加快原油上产,来自中国、英国、美国、伊拉克等国的上下游精英团队每天都在齐心协力、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多年来,中曼石油的5支钻井队伍作为油田开发的“先遣军”,也用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奏响了动人的丝路之歌。
01
钻井提速的中曼样本
近日,在鲁迈拉油田R613井场,中曼16队以提前8天的优异成绩刚把一口井打完,甲方监督就悄悄把一桶泥浆带回去化验。
“这可是新项目的第一口井呀,在堵漏6天半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提前设计8天的时间完钻,这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甲方监督百思不得其解。
很快,他们从材料组织、技术、人员通通分析一遍,最后感觉,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原因外,泥浆罐里那些钻井的“血液”肯定也有不同之处。
由于配方保密,连他们也只能悄悄带回去化验分析。
因为是大包项目,在甲方制定的钻井设计周期里,每提前完钻1个小时,节约出来的可都是沉甸甸的真金白银呀!
“钻井是项系统性工程,在集团一体化团队技术支持下,在打到达曼漏失地层前,我们就提前跟邻井进行了对比,并优化了泥浆性能和钻井参数,同时还优化了钻头选型,现在一个钻头就能打到底。”在施工现场,中曼16队钻井监督赵小兵回忆。
新合同的第一口井就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加上能提早投产,甲方BP公司也专门发来表扬信,对中曼队伍的钻井施工和HSE管理给予了高度肯定。
在R613井场,甲方高级钻井监督艾哈迈德·阿亚德·贾西姆也向记者表示,中曼在鲁迈拉油田施工的每一步都科学严谨,钻井作业非常棒,团队管理很规范,相信中曼在接下来的施工中一定能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不仅是中曼16队,在鲁迈拉油田,中曼的其他队伍也一直在你追我赶,勇创佳绩。
今年,中曼19队从日费项目转到鲁迈拉大包项目时,30.25天的动迁时间一举打破了鲁迈拉油田转换合同启动的最快纪录,同时,他们在此施工的R806井、R808井、R812井分别以提前设计4.88天、6.81天、4天的优异成绩顺利完钻,彰显了中曼团队的高效协作能力和技术实力的同时,也在鲁迈拉油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02
为搬迁创效装上新“引擎”
在鲁迈拉油田,提起完井后的井队大搬迁,许多人都心有余悸。
“以前搬迁安装各井队都是单打独斗,大家在50度的烈日高温下一干就是一整天,汗水和沙子每天都在皮肤上结成厚厚的一层,尽管非常辛苦,但搬迁时效有时还是难以尽如人意。现在有了综合服务大队肯定不一样了,哪里有搬迁,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冲在前,与所在井队协同作战,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搬迁,为钻井大包节约更多的时间。”日前,在鲁迈拉油田中曼19队搬迁现场,平台经理王永杰告诉记者。
为了进一步对搬迁、安装工作提速,作为综合服务大队负责人的钟坤,很快开始了一番科学的筹划和大刀阔斧的改革。
面对戈壁滩路况差、搬家作业流程多、甲方审计繁琐、搬家公司协调组织不可控等日常搬迁中遇到的多重复杂因素,钟坤咬紧了牙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以前,各井队的搬迁时间一般都在十多天,我们的目标必须在8天左右完成,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速。”钟坤斩钉截铁地说。
从此,奔波在戈壁滩上的他,开始对搬迁的点滴细节仔细琢磨起来。为做到未雨绸缪,他从钻机释放前2天开始做好场地、车辆、安全准备,从设备拆卸、到营房搬迁、钻机安装、甲方开钻审计、组合钻具等等,都按小时进行了科学分工,并责任到人。
“同时,我们还根据人员能力情况调整各班组的力量,确保每个环节都有明白人和主心骨,从而规避工作进度迟缓。对于关键节点时间的把控,严抓每个10分钟,抢回10分钟的时间有时可以避免10多个小时的延误,从而保证后续所有工作的连续性。”钟坤表示。
功夫不负有心人,综合服务大队在中曼19队搬迁的“首秀”中,从钻机释放到井架起升,仅仅用时4.34天,这个搬迁节点一举打破了鲁迈拉油田的最快搬迁纪录。
对于最近的几次搬迁合作,第三方搬家公司后勤经理威廉姆也感触颇深,他表示,“与综合服务大队合作以来,整个搬迁进度提升得很快,现场一旦缺人、缺物资或需要甲方协调,他们总能第一时间解决,中曼速度确实名不虚传。”
虽然综合服务大队成立没多久,但钟坤相信,随着搬迁计划、流程的不断完善,遇到的短板问题也将逐个解决,搬迁也将实现进一步提速,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将为钻井大包工程创造更多效益。
03
一体化团队驱动高质量施工
在鲁迈拉油田BP项目,中曼35队的作业效率曾一度落后于其他井队。
“现在不一样了,兄弟们都憋着一口气,这次终于打了个翻身仗。”平台经理晁拥军微笑地说。
队上不久前完钻的R608井是一口施工难度很大的大井眼井,这口井设计钻井周期53天,中曼35队仅仅用了35天,提前设计18天的成绩创造了鲁迈拉油田大井眼施工的最快纪录,也为整个油区树立了标杆。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体化团队的通力协作。在施工现场,全程经历了R608井施工作业的中曼35队钻井监督郑红帝回忆,早在施工前,他们就吸取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优化施工方案、优选钻头,采用了更加先进的工艺,并通过软件提前模拟井下情况,做到了每个开次都取得了钻井周期的节约。
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中曼油服定向、录井、固井、测井、增产团队也都24小时坚守现场,他们根据井下情况适时选择最佳的体系参数,确保了整个施工高效运转。作业期间,为了让井眼轨迹更加准确,定向团队也花了很大一番功夫。中曼定向副经理魏江卓告诉记者,“施工中,20米以内的轨迹我们都会提前做好预测,并大胆尝试新技术,做到整个施工都能指哪儿打哪儿,精确中靶。”
04
新考核激发一线员工“精气神”
“一口井完钻后,我们的奖励多久能拿到手?”
“万一这口井没创造效益,我们岂不是每个人都要扣一定的绩效工资?”
……
近日,在中曼23队施工的R614井场,平台经理任建平正在跟队上员工提出的绩效考核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在任建平看来,自从公司下发了新的绩效考核方案,队上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干活的激情明显改变许多。
“以前干好干差一个样,现在不同了,井打好了,创造了效益队上人员按照比例分奖金,井打不好,大家都要扣一部分绩效工资,所以现在每个人都把队上的大事小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谁也不允许出现问题。”任建平说。
在干好钻井施工的同时,为方便与甲方沟通,努力提升大家的英语水平,队上还自发组建了英语学习班,每个班在下班后都会坐在一起学习钻井专业英语和交际口语,他们甚至把当天与甲方监督英语沟通的所有指令再次复习一遍,并做到举一反三,从而为接下来更加顺畅的工作交流打下基础。
在不断学习、反思、改革、提升中,中曼23队无论是钻井施工还是搬迁效率,相比以往都有了很大提升。
钻井一线忙得热火朝天,公司、项目领导每天也在为企业发展而日夜操劳。在中曼巴士拉办公区,伊拉克分公司总经理张驰回想起这些年在伊拉克的发展也是感慨良多:“中曼在伊拉克市场已深耕12年有余,钻井技术、工艺、设备管理水平在当地都处于第一梯队,且今年相比以往都有了较大提升,我们中曼钻井在‘一带一路’的伊拉克市场正成为一面鲜艳的标杆旗帜。”(郝东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