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渤海石油研究院科研人员围绕老区控液保产、新区精细研究等持续攻关。我国海上最大整装油田蓬莱19-3油田已开发老区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稳产难度大,其新区位于构造复杂区,地下认识难度大。面对一系列挑战,科研人员以技术创新助力新、老区块持续释放产能,不断提高油田开发水平,保障油田持续稳产增产。
标本兼治 老区多向发力保稳产
蓬莱19-3油田是目前海上最大的疏松砂岩油藏,储层中岩石骨架颗粒大小差异明显,部分岩石孔隙间相互连接的通道较为狭窄。随着注水井冲刷和油井的持续生产,储层中不同颗粒度的黏土、细砂等微粒容易脱落并随着流体发生运移。这就好比河道中不同大小的砂石,在河水作用下堆积在窄道处,阻碍水流动。因此,储层中的微粒一旦运移到油井附近,易造成储层堵塞,进而制约油井高效开发。
“若要释放产能,我们必须先从微观入手,找出微粒运移发生的位置和条件,从根上解病症。”渤海石油研究院蓬莱开发室主任何逸凡说。
近年来,渤海石油研究院依托涉及10余个重点油田、包含400余组数字岩心的渤海数字岩心库,在“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下,针对数字岩心微观模拟分析技术开展持续攻关,逐步形成了数字岩心可视分析、孔隙油水驱替演化模拟等技术体系,实现高效的岩心分析应用。
科研人员借助可视化岩心图像,结合岩心驱替实验,对储层中运移颗粒大小及形状进行观察研究,建立了岩心孔隙网络模型,模拟出不同注入速度、多方向驱替实验下储层微粒运移的发生条件和通道类型,还原了不同微粒在地下运移的过程,从根上找到了病症。
此外,科研人员还充分考虑储层展布和剩余油分布规律,计算微粒运移的影响程度及范围,对多口储层污染井进行乳化分流解堵,有效打开“堵塞通道”,助力油井日产原油翻番,充分释放油井产能。
因势利导 新区精细研究促上产
蓬莱19-3油田5/10区开发项目所在区域构造复杂,地震资料分辨率低,导致区块内断层分布样式及储层展布范围无法“看清”。如何精细解剖并认识该区构造和储层,指导井位设计,推动新区高效开发?这成为摆在科研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若要精细刻画复杂断块中剩余的中小规模断层,必须更细致地挖掘地震资料信息。”开发地质工程师陈铭阳说。
为此,项目组联合物探、地质等专业形成技术攻关小组,“兵分两路”开展研究,一方面广泛调研文献,寻找提高地震资料识别精度新手段,另一方面以相邻老区为参考,利用井上钻遇断层情况来辅助建立断层组合模式。在团队的共同配合下,逐渐形成了“模式指导、分级刻画”的研究思路。
顺着这个研究思路,研究团队对不同频段的地震资料进行处理,得到多套地震数据体,清晰刻画出不同规模的断层位置和形态,同时辅助断层组合模式,揭开了复杂断块的“神秘面纱”。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完善井位部署,科研人员引入数值模拟手段,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还原储层的形成过程,并结合相邻已开发区块1000余口井的地质特征,再现区域沉积体的形成过程,通过上百次的参数迭代,获取了最优模拟结果。经测试,实钻井吻合率达85%,为井位优化部署提供了有力支撑。
蓬莱19-3油田5/10区开发项目实施近一年来,目前已收获6口百吨井,区块日产原油超1000吨,有效实现油田产量接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