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行业研究 » 正文

要应对石油金融属性增强的局势

日期:2009-08-25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09
08/25
09:2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要应对石油金融属性增强的局势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产品的金融属性并未减弱,而是大大增强。石油供需基本面也没有重新控制原油价格,相反,原油期货市场的活跃引发价格信号出现变化。在此情形下,我国应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培育企业掌握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工具,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先机。

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发生三方面明显变化 

    自2004年以来,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发生了三方面明显变化: 

    1 原油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作用大大加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国际原油现货价格一直高于期货价格,市场呈稳定的“现货溢价”;而2004年之后,市场结构发生根本转变:期货价格开始高于现货价格,即市场转为“期货溢价”。当市场处于“现货溢价”时,意味着持有多头头寸的期货交易商可以通过短期合约的展期获利,长期合约价格与短期合约价格之间没有明显关联;而市场进入“期货溢价”后,展期不再获利,而长期合约价格与短期合约价格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不断推高原油现货价格。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原油价格也经历了一次彻底的洗牌,重归现货溢价,但自2009年以来,市场再次重拾乐观预期,期现货价格之间的关系再次出现逆转。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正是由于原油期货市场越来越类似于黄金市场,逐步转变为期货溢价市场,使得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的引领作用大大增强,原油的金融属性被进一步放大。 

    2 原油期货市场交易者类型发生变化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定期公布的持仓报告(COT)中,把交易者分类为商业持仓和非商业持仓。但是,商业持仓和非商业持仓分类中详细的交易者类型并没有详细的披露。这种信息缺失直接导致了从2002年到2008年,各方都在争论油价大起大落的背后是不是有投机因素,却找不到任何很有说服力的证据。直到2008年末,该委员会公布了针对掉期交易商和指数交易商的中期调查报告,首次就基于“大型交易商报告系统”的详细持仓结构予以披露。尽管报告最终结论仍然是“找不到投机力量系统性地影响原油价格的证据”,但也无法否认,在本世纪油价上涨过程中,对冲基金和掉期交易者的持仓数量无论在绝对规模上,还是在所占比重上,都有大幅度增加,这种增加与原油价格从“现货溢价”转为“期货溢价”高度相关。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CFTC的持仓报告中,掉期交易是作为“商业持仓”进行归类,但恰恰是这种交易模式,合约最为复杂、透明度最弱、风险最不易控制。掉期交易很多都是场外交易,掉期合约往往包含了多种金融产品,只有非常专业的金融分析师才能够对其中的风险予以恰当评估,很多企业正是由于不能够正确评估合约存在的风险,在信息完全不对称情况下过分相信掉期交易商的一面之词,才在此次石油危机中吃尽苦头。

    3 以OPEC为代表的原油生产国正在试图从单纯的生产商走向对现期两个市场高度控制的多重参与者

    本世纪以来,原油生产资源有明显的从非OPEC国家向OPEC国家转移的趋势。OPEC国家对现货市场的控制能力在进一步增强。不仅如此,由于大量的石油美元从各个国家流向石油出口国,不仅导致了全球的储备失衡,也使得石油出口国越来越积极地将其高额美元储备用于再投资,而大宗商品市场特别是石油市场,显然是他们的首选。美国CFTC的调查报告也显示,国家主权基金正在成为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无论世界石油市场如何经历波峰波谷,石油美元对石油期货的控制会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原油期货市场具备绑架实体经济的功能 

    研究表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在承认原油期货市场存在投机可能性的同时,并没有改变现在的监管模式。事实上,早前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与此次金融危机都暴露出美国在大宗商品市场监管方面是存在漏洞的。 
    由此引出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在金融产品的交易过程中,所有的交易者,都应该是“非商业性的”,因为它所交易的商品没有一个真实的使用价值,就是一种证券,是一种纯粹的金融产品。而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第一,它具备了金融市场的高风险特征;第二,又具备了很快绑架实体经济的功能。它的绑架速度很快,因为可以直接传导到能源商品上,然后直接反映到所有的生产成本上,反映到价格水平上,这是证券市场所无法取代的。 
    证券市场的股票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这支股票背后所对应的商品价格上涨。而金融衍生品市场能源的期货价格上涨,现货价格就跟着上涨,整个生产成本就上去。所以,美国政府需要一个释放流动性资本的地方。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处在经济复苏时期,现在各国都在填补流动性,大量投放资本,形成非常明确的通胀预期。对通货膨胀进行风险对冲的工具,要么是用货币的金融产品,要么是用金融衍生品,比如石油、黄金。在这种情况下,能源市场的风险性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对那些不能释放的流动性资本来讲,它只能到这个市场去。 

    建设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油企要提高效益和竞争力 

    针对石油金融属性增强引发原油期货市场种种变化的新特征提出建议: 
    第一,我国应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强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我国是重要的原油需求方,有了自己的期货市场,才有可能对定价产生一定影响。也许短期内不可能有“定价权”,但是至少能对定价产生一定影响。如果没有这个市场,连起码的影响也谈不上。 
    第二,我国企业应学会并掌握金融衍生品工具,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对我国来讲,快速的金融自由化显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对金融衍生品完全地关起国门,也不是明智的选择。长期以来,我国的石油加工企业,面对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和企业亏损,总是依靠政府补贴来解决,这使得生产成本很高,并且整个社会效应也很不经济。只有让企业自己来做风险对冲,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效益和自身的竞争能力。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