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笼罩在新能源上的光环十分耀眼。美国政府承诺在未来10年内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替代能源开发,日本试图将能源进口大国转变为新能源输出国。在油价剧烈震荡下,一些实用价值远未经过市场检验的项目也被贴上“新能源”标签。这需要用科学知识和智慧眼光去甄别,让我们听听专家的看法。
郭庆方(中国石油大学能源专家):最近上涨的国际油价对新能源发展的影响需要从长期和短期两个层面去理解。从长期看,在常规化石能源日益稀缺和气候压力日益加重的大背景下,发展新能源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但是,新能源不可能“平地起高楼”,需要条件,需要过程,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尽管近几年对新能源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到目前为止,新能源至多是世界能源供给体系的补充,距离真正成为重要能源甚至主导能源还差十万八千里,对其现实地位不能盲目夸大。新能源现实状态和未来期待形成矛盾,这个矛盾要求发展新能源既需要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诱导,更需要政府这只有形之手的推动。新能源的发展要尽量与常规化石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市场波动保持一定的距离,无论国际油价是涨还是跌,新能源作为一种长远战略性能源,都必须保持高度发展,不能随着油价的涨跌而摇摆不定。
但从短期来看,新能源的生命力毕竟要依赖其市场竞争力,需要与常规化石能源竞争。常规化石能源价格上涨(油价上涨)会使得新能源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相关投资就会增加,新能源的发展就可能上一个新台阶,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培育往往是“进而不退”,每次油价上涨都会对新能源发展向前推出一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坚持新能源长期发展的战略不变,油价降低时,新能源发展势头不减;油价提高时,新能源顺势得到大发展。这实际上也是包括石油在内的常规化石能源与新能源的一种共生。
查道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现任美国政府的能源政策以及能源外交的重点领域,都是推动新能源开发。这可以从罗恩高原地区油气开采的起伏折射出来。
美国是全球油页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其中70%的资源在罗恩高原地区。那里每平方英里可产石油10亿桶,它的开采无疑可以帮助美国提高应对石油危机的能力。2006年,美国联邦政府内政部长同意将罗恩高原的联邦土地租给壳牌公司从事油页岩开发。虽然壳牌公司新的开采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开采成本,并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但是此技术需要耗用大量的电力和水资源。从油页岩中每生产一桶石油,可能需要消耗3桶水。因此,有专家警告说,采用这种现代技术所消耗的能源也许比其开采出来的能源还要多。
这场争论至今仍在持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社会在应对能源供应问题上的共识:通过开采美国境内的石油来提高供应量并平抑油价,并非美国的唯一选择。
新能源发展需要各种保障。作为一种商品,新能源最大的卖点是更清洁、更环保,但在初期销售价格方面,它没有多大的优势,如果政府的政策引导缺位,消费者不愿意为新能源支付更高价格的话,新能源就难以发展起来。
同时,在各种形形色色被称为“新能源”的项目中,难免有鱼目混珠的成分,也不排除对一些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出现泡沫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