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我国油品从2003年第一套质量标准体系到国Ⅲ标准用了6年,经历3轮质量升级技术改造。在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油品质量升级,减排温室气体,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关注。
生产清洁油品是大势所趋
前不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通过一项低碳燃料标准,到2020年,在加州销售的汽车燃料,不论是汽油、柴油等石化燃料,还是利用玉米提取的乙醇,其碳含量必须降低10%。这就要求炼油企业、燃油进口商必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从燃料的生产到加工、消费环节,努力提高燃料清洁度,或者采购并销售其他清洁的可替代能源。
2008年,我国成品油消费量增长11.9%,增长率比2007年提高5个百分点,成为世界第二大成品油消费国。
截至8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暴发式增长,达到1.8亿辆。暴发式增长既预示着汽车产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也暗含隐忧——汽车越多排放的尾气也越多,带来更多污染。北京近年的环境监测数据表明,大约63%的一氧化碳、50%的氮氧化物和73%的烃类来自汽车排放,这些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
作为机动车尾气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汽油无铅化、降低燃料中硫含量、改进汽油中苯、芳烃、烯烃、柴油中的多环芳烃等组成性质,不断提高车用燃料质量,是石油化工行业刻不容缓的任务。
油品标准不断推陈出新
严格的排放标准,需要高品质的油品,这是减少车辆排放温室气体的需要,也是保护汽车机件的需要。 欧盟范围销售和行驶的民用车辆执行欧5标准,车用油的硫含量由50ppm(ppm为浓度计量单位,1ppm为百万分之一)降到10ppm,日本、韩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早在2005年就规定汽油和车用柴油硫含量都要低于50ppm。
我国炼油企业在借鉴国外发展清洁燃料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法规、标准和汽车、道路、炼油装置等特点,不断提高车用燃料质量。在我国进行3轮大面积质量升级技术改造中,每次油品质量升级都以降硫为重点,兼顾减少苯、芳烃含量。
2000年7月1日,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大城市率先执行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强制性国家标准。2003年7月1日,该标准开始在全国强制执行,停止生产70号汽油,将汽油硫含量降低到800ppm,还首次对汽油中的苯、芳烃、烯烃等含量进行限制性规定。这是我国第一套与欧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体系接轨的成品油质量标准体系。
2005年7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执行符合国2排放标准的车用汽油质量标准,要求汽油硫含量降为500ppm。“国”字号质量标准体系得到明确。同日,北京市油品标准已快步升级为相当于国Ⅲ燃油标准的京标B,汽油硫含量降至150ppm,柴油硫含量降至350ppm。
2009年底,全国将执行国Ⅲ排放标准,汽油硫含量不得超过150ppm。
专家指出,由于油品质量升级,北京市汽车尾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每年将减少4000吨以上,二氧化碳每年也将减少4000吨以上。
生产高质油品箭在弦上
根据国家环保要求,2013~2014年,所有车用汽柴油质量需要符合国Ⅳ标准,北京、上海和广州可能需要达到国Ⅴ标准。
这就要求国内成品油供应商不断提高炼油工业脱硫技术,以降低车用汽柴油硫含量为主线提升汽柴油质量,满足环保及汽车排放标准要求。我国原油品性和炼油装置的特点决定汽油组成以催化裂化汽油为主,在未来车用燃料生产过程中,要分析汽油中芳烃、烯烃含量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充分考虑各种组分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为国内最大的成品油生产商和供应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2008年生产汽油3010万吨,其中93号以上汽油2667万吨,占汽油总量的88.8%;生产柴油7016万吨,其中0号柴油约占90%。
根据全国范围内供应国Ⅲ车用汽油的时间安排,中国石化正在开展第3轮质量升级技术改造,除大力推广RIDOS、OCTM等自主开发的脱硫技术外,还引进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技术(S-Zorb)作为补充, 目前S-Zorb已成功应用于燕山石化为供应北京京标4油品而新建的汽油脱硫装置上。
目前,我国的技术储备能生产符合欧Ⅳ标准的清洁汽柴油。国家标准是企业市场准入的门槛。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必须领先一步,推广应用能生产高等级油品的高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