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日对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历经“安大线-→安纳线-→泰纳线”这一过程,俄罗斯经过全方位的辩论与权衡,最终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确定了泰纳线管道方案。回顾这一竞争历程,日本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实质是为保证日本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争夺日本在远东的地缘优势、并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而进行的一场实现多重国家利益的角逐。
中日对俄罗斯石油管道之争经历了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中国提出的安大线方案最先出局,日本提议的安纳线方案也遭否决,俄罗斯最终确定了有利于控制远东及其资源的泰纳线方案。这一结果与中日各自的期望都不一致。最终确定的泰纳线要经过永冻地带和高危地震多发带,建成周期长,管道工程预算高达 160 亿美元。回顾这一竞争历程,日本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的外交战略却不仅是为了获取俄罗斯远东的石油资源,而是一场对日本多重国家利益的角逐。
一、保护日本能源安全利益
石油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分布、生产与消费存在着客观上的不均衡性。在没有新的可替代性能源大量开发并利用之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石油依然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血液,其安全供应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安全。“作为一个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日本资源极其贫乏,所需石油的 99.7% 、煤炭的 97.7% 、天然气的 96.6% 都需要进口,能源自给率极低。这一境况迫使历届日本政府从战略高度看待能源问题。”“如果失去大量的石油供给,没有任何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有望能够生存下来。”有鉴于此,日本政府有着强烈的危机意识,认为一旦发生战乱或政治原因引起的石油供应中断,日本的存亡就会受到威胁。日本对 2030 年前世界能源安全形势的判断依然认为“石化燃料仍然是核心能源”。日本根据本国石油资源匮乏的国情逐步建立了适合自己的石油战略,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1971 年日本就决定通过以行政指导的方式建立石油储备制度,并从 1972 年 4 月开始实施。经过历史上的几次石油危机,日本还在全国全力以赴开展节能活动,在节能的基础上,建立了首屈一指的国际竞争力。说到底,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石油供给安全首先是日本国家的生存问题。因此,在全世界找油,保障石油的充分供给,不仅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而且对其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目前来看,日本的石油进口源主要集中在石油储量丰富的中东。日本对该地区石油依存度一度曾降到 50% 以下,近年来却攀升至 85.3% 。但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政局动荡,存在石油供给中断的潜在威胁。把石油运往日本还需要经过长途海路,进口路线一旦受阻,会造成石油供应中断的危机。而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 6% ,如果加上未探明储量,估计达 12% ~ 13% 。自 2003 年第三季度开始,俄石油生产超过沙特,成为世界上第一大石油生产国,其新的资源大国地位日渐确定。俄罗斯的石油可以利用输油管道直接输送到日本海沿岸,运输距离大大缩短,不仅降低了石油运往日本的成本,也增强了安全性,所以俄罗斯是日本积极开发新能源供应地、分散能源供给源的绝佳对象。从 1970 年开始,日本与苏联就开始策划筹建从西伯利亚通往太平洋的石油管道,但因当时苏联资金与劳动力不足无果而终。 1975 年至今日本还积极参与苏联及现在俄罗斯的萨哈林 1 号、萨哈林 2 号石油资源开发项目。当前,日本十分重视参与俄东部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并将其视为本国进口石油战略新布局的重要一环。俄罗斯与中日两国相邻,对中日两国而言都具有不可替代的能源供给地缘优势,这就决定了尽管日本介入与中国争夺俄罗斯石油的时间与方式很突然,却绝对是必然的。一家外国报纸说,在世界上有石油的地方,除了有中国人外,都会闪动日本人的身影。
二、争夺日在俄远东的地缘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已经跟不上经济对能源需求的增长了。从 1993 年开始,中国变成了原油净进口国。此后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在明显扩大,而这一供需缺口不得不依靠大量石油进口来满足。而且现在中国已经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石油资源最终可采储量为 130 亿~ 150 亿吨,仅占世界总量的 3% 左右,目前中国陆上大多数主力油田已经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据国际能源署的预测,到 2040 年,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 50% 。因此,中国能源供给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一旦国际石油供应突然暂时中断、石油短缺或石油价格暴涨,将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俄罗斯石油蕴藏量丰富,是世界上第二大产油国。由于俄罗斯与中国相邻,中国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具有运输路程短、成本低及运输便捷和安全、资源潜力大等优势,与俄罗斯开展能源合作是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工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能源危机意识差,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能源储备机制。现在中国工业产业迅速发展,在中日对俄石油竞争之际,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不仅是基于对国家未来能源供给安全的考虑,也是为了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相反,日本经过长期的石油战略经营,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目前其战略石油储备接近 6 亿桶,相当于该国 172 天的石油需求量,这表明日本并非急需用油”。因此,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走向,不单是基于日本能源安全的外交战略活动。
从地缘政治关系来说,中俄两国地理上彼此相邻,但两国历史上也曾恩怨不断。冷战结束后,中国的战略中心也从三北走向四海,因此,中俄目前的关系表现为彼此互为可靠的后方,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地缘冲突和争端。而日本虽然近年来与俄关系有所改善,俄罗斯对日本的安全威胁减弱,但日俄之间领土问题总是给日俄关系蒙上阴影。日本认为一旦安大线修建成功,中国不仅获得了稳定而长远的石油供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而且中俄关系将随着双方石油供求机制的形成与巩固而得到提升,使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相反,日本相应的利益和支配地位将被削弱,这是日本绝对不能忍受的。此外,日本一直没有放弃索回领土的主张,日本允诺投资管道是想在归还北方四岛问题上获取主动权。如使中俄关系接近,也有害于日本收回北方领土。因此,对日而言,管线之争并不只是石油之争,而是担心中俄进一步接近,损害日本在俄的诸多利益。日本不遗余力地破坏中国在建设俄罗斯石油管道上取得的成就,不仅牵制了中俄关系,也拉近了日俄关系,以图今后能借此推动北方四岛问题的解决。为此,日本不再坚持以往的“政治经济不可分”原则,开始与俄罗斯在能源方面积极合作。 2002 年 11 月中旬,日本最大的石油公司从俄罗斯购买了第一批 200 万桶乌拉尔原油运往本国,从而恢复了自 1978 年日本石油公司中止购买俄石油 20 多年以来的能源合作。争取主动,获得有利于日本眼前与长远的地缘战略利益,无异是日本与中国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的主要动机之一。而日本自苏联时代起就长期经营西伯利亚、秋明油田等项目,并投入了大量资本和技术,可以说日本与俄罗斯进行石油资源的合作比中国有传统的优势,再加上日本在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建设方面倾尽全力的外交活动、日俄两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戒备心理,使中国在这一竞争过程中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
三、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维护日本在亚洲的经济大国地位
日本经过对世界能源状况的研究,认为“亚洲能源安全结构脆弱且危机意识差”、“如不抓紧采取措施,一旦中东地区的石油供给发生障碍,整个亚洲将可能陷入瘫痪”。即便日本能凭借 160 天以上的石油储备,保障国内能源供给,但若东亚各国因能源供给不足而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引发混乱,则日本经济也将不可避免地遭到沉重的打击。
为了应对这种局面,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起,日本就开始积极推动亚洲的能源安全合作机制,试图通过合作确保周边的能源供应稳定,从而维持日本的稳定。尽管日本曾经多次提出东北亚能源合作的建议,但在中日对俄罗斯石油之争这场拉锯战中,日本放弃了一贯坚持的不直接和中国发生利益碰撞的原则,不惜低价与中国竞争,显示出不达目的决不罢手的架势。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日本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看成是一种商业行为。
“石油与政治是一对双胞胎,不含政治的石油几乎是不存在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和美国长期以来主导着亚洲的经济。但从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后,经过 20 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增强了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日本与中国同处于东北亚这一地缘关系,使日本视中国的强大就是对日本利益的威胁。
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相反,日本自 1991 年开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日本开始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认为“中国在许多问题上打压日本,中国的发展将挑战现存国际制度,与美日争夺对亚太地区主导权”。中国实施能源“走出去”战略,日本对此格外敏感,就像日本经济产业部官员坦言的那样,“最感神经紧张的是中国的动向”。中国一旦从俄罗斯获得稳定的石油供给,就会大大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供应的困难,减轻能源供给中断的危机,使其经济进一步得到更快发展。
中日两国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之争,既涉及到中日关系,也牵扯到中俄关系和日俄关系,还关系到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和重组,日本必定采取措施稳定日本在亚洲的故有地位和既得利益。安大线方案实施的可能性使日本极为紧张,当得知俄罗斯在向远东地区供油问题上还有一个备用方案后,日本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机会,破坏中俄之间的合作,遏制中国的能源供应,从而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制造障碍。
为使远东石油管线直通纳霍德卡港口,从 2003 年 1 月开始,日本向俄罗斯发动政府官员外交、日元外交及民间外交,对俄罗斯展开多种外交攻势,向俄方渲染中国支线的弊端,宣扬到纳霍德卡港的优势,力促有利于日本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针对中日争夺俄罗斯石油管道,一位日本外交官说:在管线问题上,经济成本是第二位的。
日本与中国对俄罗斯远东石油资源的争夺至此表面上已告一段落了,“普京总统已决心将远东地区的油气开发和管道建设完全掌握在俄罗斯政府手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将左右未来中俄能源合作”。因此尽管日本不惜血本与中国竞争,但双方谁是最后的赢家还不能下定论,而日本在这一竞争过程中的外交活动的确有很多值得引起中国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