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海油要闻 » 正文

中海油高风险开拓拉美非洲

日期:2010-03-22    来源:《新世纪》-财新网  作者:陈竹

国际石油网

2010
03/22
09: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自2005年收购优尼科折戟,中海油在海外市场一直归于沉寂。直到2010年3月13日,这种沉寂终于被打破。

当天是星期六,中海油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傅成玉与Bulgheroni家族代表在北京签署协议,以31亿美元收购该家族所持阿根廷Bridas公司50%的股权,从而实现间接入股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第一大原油出口商Pan American 能源公司20%的权益,就此挺入拉美市场。

在此之前的一年多里,中石油、中石化在海外频频出手,风头势不可挡。

中石油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国展开“贷款换资源”,在加拿大收购油砂,在新加坡收购炼厂,在伊拉克竞拍下两个超大油田的服务合同。

中石化也以接近72.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Addax石油公司100%股权,刷新了中国海外油气资产收购最高金额的纪录。

相形之下,中海油2009年惟一的海外收获,是收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少量勘探区块权益,交易金额仅在1亿美元左右。

中海油的谨慎和低调甚至一度让员工质疑。“傅总是不是在求稳?是不是在退休前不敢再有大的举动,不能再承受一次高调失败的压力了?”一位中海油的管理人员私下猜测。

3月14日晚上在北京柏悦酒店66楼北京亮餐厅的庆功宴会驱散了这片阴霾,傅成玉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当天下午,中海油(00883.HK)以新闻公告的形式宣布了交易,Bulgheroni家族代表带着签好的合同飞回了阿根廷。

在次日清晨的电话会议上,中海油总裁杨华一改去年对海外并购的保守态度,强调这桩交易对于中海油进入拉美是个“很好的开端”,也是中海油“全球计划”的一部分。据他介绍,交易完成后,中海油的探明储量和平均日产量将分别增加3.18亿桶油当量和4.6万桶油当量。中海油还将拥有Bridas公司的联合运营控制权。

“是以‘分红’形式还是‘份额油’形式获得回报,并不重要。关键是通过操作,进一步扩大和成长。”杨华告诉本刊记者。

优质资产

据杨华介绍,自2001年上市以来,中海油在海外并购中最看重的,一是产量和储量,二是天然气业务。Bridas的资产恰恰满足这两个要求。

Bridas公司原为Bulgheroni家族Bridas Energy Holdings(下称BEH)的全资附属公司。据公开资料,Bridas通过其关联公司,在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等地从事油气勘探与生产活动。

Bridas持有Pan American能源40%的权益,而后者是阿根廷仅次于Repsol-YPF的第二大油气生产商,也是2009年阿根廷最大的原油出口商。英国BP拥有Pan American能源余下60%的股份。

这家公司不仅有11个生产区块,还有9个勘探区块,包括被认为极具潜力的GSJM海上项目——该项目与被证实富含油气的陆上区块处于同一盆地。

“勘探资产特别吸引人,特别是阿根廷近海海上区块,我们看了资料,觉得令人激动。增长(潜力)是我们看重它的原因。”杨华说。

在行业分析师们来看,Bridas资产质量确实不错,只是拉美的投资环境和阿根廷的财政制度让人担忧。2009年,玻利维亚政府宣布国有化Chaco公司(Chaco SA)经营的区块后,Pan American能源失去了10%的储量。

美国银行美林分析师托马斯·王(Thomas Wong)认为,阿根廷油气产业的出口税很高,国内油价也控制得很严。他预计Bridas的税后净收入仅为6美元每桶油当量,远低于中海油2009财年的20美元每桶油当量。

不过,考虑到Pan American能源2008年总收入50%来自出口,部分抵消了它作为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的风险。据巴克莱银行去年9月的一份报告,阿根廷政府新近推出的油气税收抵免政策也将带来利好。与阿根廷的其他油气生产商相比,Pan American能源资本支出稳定——2008年资本支出达10亿美元,2009年资本支出约7亿美元——储采比近十年来在拉美石油公司中一直名列前茅。尽管面临2009年融资风险,Pan American能源仍然拥有阿根廷最优的公司信用,在国内国外融资都不成问题。

“合作”理念正果

这并非一桩没有竞争对手的并购。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介绍,中石油一直在追求Bridas,“直到签约前一刻,中石油还在找Bulgheroni家族谈”。

至少五年前,Bulgheroni家族就与几家中国石油公司的高管相识。2005年底,Bridas一度考虑以50亿美元的价格,将其在Pan American能源中40%的股权出售给亚太地区的石油公司,不过,之后却改变了主意。

这次与中海油的谈判开始于十个月之前,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3月这六个月里,双方谈判的核心,就是合作的方式和价格。

傅成玉的“合作”理论甚合对方心意。自2008年底开始,傅成玉就在各个场合表露,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很多国家失业严重,有意无意的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此时进行收购,西方国家容易对中国公司的动机进行攻击,为了不给对方留以口实,中海油不可能进行大规模收购,而会采用合作的策略。

在2009年中海油年中业绩发布会上,一位媒体记者追问傅成玉,他对收购的保守态度是否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挫败的经历有关?傅成玉毫不迟疑地回答:“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

这个回答引来台下一片笑声。在2009年那个激进大收购的年份,谨慎的声音很容易被理解为“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畏缩。

不过,也有不少投行人士欣赏这一判断,他们认为,中国能源资源类企业以往过于强调“控股”地位,反而培育了敌意,错失了良机。

“收购敏感,结果未必好;而合作,更合适、更和谐。”一位接近交易的人士说。他认为,在Bridas交易中,50对50的入股比例不仅赋予了中海油联合管理决策权,也确实有利于企业发展——Bulgheroni家族熟悉阿根廷本土市场,陆上勘探开采经验丰富,而中海油海上经验丰富,两者的结合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去年7月,中海油也以“合作”为理念,与中石化组建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出价13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持有的安哥拉32区块产品分成合同及联合作业协议项下20%的权益。原本预计交易完成后,马拉松石油公司在该区块仍拥有10%的权益,道达尔、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及Galp公司分享剩下的70%权益。无奈的是,这一谨慎的“合作”计划,因为安哥拉国有石油公司决定行使优先收购权而泡汤。

在Bridas交易上修成正果,对于中海油来说,有些扬眉吐气的味道。根据接近交易人士介绍,这次交易不需要阿根廷政府的批准,只需中国政府审批,所以基本没有任何障碍,预计2010年上半年就能正式成交。

成长的烦恼

Bridas交易很可能成为中海油“时来运转”的节点。知情者透露,中海油正计划和道达尔联手,收购英国Tullow石油公司在乌干达地区三分之一的资产,这一交易金额预计将超过10亿美元,协议将在最近几周内签署。

中海油和道达尔原本是竞争关系,也是Tullow石油公司最为中意的两个潜在买家。Tullow石油看中了中海油的中国市场背景,而乌干达政府也喜欢中海油,因为中海油承诺在乌干达投资50亿美元修建一座炼油厂和通向非洲东部海岸的石油出口管道。

中海油最终选择了三方等股合作的中庸之道,兼顾了各方利益,也锁定了交易的成功率。

在非洲加纳,一桩悬而未决的并购案也正在考验着中海油的“合作”智慧。去年,Kosmos 能源公司出售其在加纳Jubilee油田23.49%的股份,10月6日,Kosmos能源公司宣布与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进入排他性协议,这让加纳政府和加纳国家石油公司极为不满,因为加纳国家石油公司一直试图通过谈判增加其在Jubilee油田的持股比例。

在此背景下,中海油抓准机会,意识到加纳国家石油公司现在需要中国石油公司的资金,而中海油需要加纳国家石油公司的政府背景,双方可以结成利益共同体,以联合竞购的方式实现共赢。据悉,这一合作尚在谈判当中,成败有望在年内揭晓。

按照中海油上月公布的计划,2010年产量将增长21%至28%,达到2.75亿-2.9亿桶油当量。新Bridas合资公司今年提供的产量,并不包括在早前公布的增产计划内。据摩根士丹利报告预测,新项目每日4.6万桶的产量,可为中海油带来7%的年产量增长。若如杨华所预估,今年中海油来自海外产量占总产量的约六分之一,则2010年中海油的海外总产量在4900万-5172万桶油当量之间。

与中石油、中石化相比,中海油海外项目绝对数量少——在Bridas并购前,其海外资产主要有四块,分别为2002年以5.85亿美元对价获得印尼SES;2003年至2004年以2.75亿美元对价获得印尼Tangguh 16.96%的权益;2003年以3.48亿美元对价获得NWS 5.3%的权益;2006年以22.68亿美元对价获得尼日利亚OML 130的45%的权益——都比较精干,质量齐整,投资风险相对较低。

如果像傅成玉和杨华所规划的那样,中海油还要在拉美和非洲等地继续开拓,形成全球战略,它将不得不提高风险偏好,同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慢慢进入那些被认为充满政治经济不确定性的、国际石油公司们趋于远离的争议地区。

如果从投资安全角度看,阿根廷并非善地。自2001年发生1000亿美元债务违约后,许多投资人认为阿根廷风险过高。立场偏左的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推行的多项政策,也令市场担忧。而且2011年总统大选在即,政治风向不定。在回应本刊记者这一忧虑时,杨华说,风险的确存在,但要看“风险性是不是可控,是不是可以管理”。他解释说,大多数拉丁美洲国家的宏观经济及政治环境近几年都比较稳定,政治不稳定性只集中在少数国家。

不仅在阿根廷,在世界几乎任何一个地方,中海油能看到的“机会”都与“风险”相伴。去年下半年,市场一则传闻称,中海油有意在未来三年内向委内瑞拉奥里诺科地带一个石油项目投资160亿美元。在3月15日的电话会议上,杨华称这一传闻为“不确实消息”,但没有否认对委内瑞拉的浓厚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政治风险预测公司英国邑安(Exclusive Analysis)的全球投资风险的“政治风险”排名上,委内瑞拉名列第六,风险指数高于苏丹和伊朗。

不过,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包括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在内的高风险投资地区,无论是资源国还是西方石油公司都希望,将这个烫手山芋传给对资源极其饥渴的中国。中国公司能否驾驭这些资产,如杨华所述“控制”和“管理”这些风险,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成长的烦恼。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