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资源 » 石油资源动态 » 正文

多元化藏油打破油源紧缺瓶颈

日期:2007-01-05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杨妮娜

国际石油网

2007
01/05
16: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多元化 藏油 打破 紧缺 瓶颈

   近几年的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攀升,这不仅给全球经济增长蒙上一层阴影,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变数或实质性的损害。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石油价格不断高企的严峻形势,积极鼓励藏油于民
、利用税务杠杆减弱原油出口的动力、把握时机打造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积极开辟新油源是缓解高油价对我国经济影响的几大途径。

  限制出口缓解油荒

  2006年11月初,油品进出口开始实施新关税,其中,成品油进口关税由原来6%左右降低为2%。同时,原油出口则开征5%的关税。财政部在公布这一调整时表示,是为了利用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的同时,利用出口关税政策进一步限制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性产品出口。其中,成品油进口关税由原来6%左右降低为2%。同时,原油出口则开征5%的关税。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国家对能源产品“严出宽进”,根本上是为维持国内油品供应平衡。

  董秀成表示,秋末冬初,虽然国内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油荒,但是在某些地区,仍然有一些油品被限量销售。此次调整成品油关税,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增加进口、抑制出口增加国内的油品数量。

  专家认为,这是国家采取积极策略应对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的结果,紧缩出口配额,运用价格手段对我国原油出口加以限制的措施已显成效。

  加强石油储备战略

  近期,我国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消息备受各界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起,为了应对两次石油危机,发达国家开始建立石油储备。尽管跨国公司是国际石油贸易的主角,但是发达国家政府一直坚持在企业商业储备之外建立国家储备。目前国际油价与峰值相比已跌去25%,分析人士指出:我国应把握时机打造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

  各国的经验证明,建立战略能源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美国和日本曾凭借动用石油战略储备,安然度过1973年的石油危机;在本轮石油的上涨行情中,日本也因为储备充足,受到的经济影响远远小于中国。

  战略石油储备不但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

  早在2004年,为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中国就已经正式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首批确定的四个储备基地分别位于宁波镇海、舟山岱山、青岛黄岛和大连。此前,中国一直未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石油储备主要依赖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的商业储备,综合储备天数大约仅为21天。去年8月,镇海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式建成,10月宣布启用,接受原油注入。目前,其余三个也正在有序建设中。

  石油储备体系实际上包括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只有建立起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

  其实,借助石油战略储备手段规避能源使用风险、降低油价波动影响,已是众多石油消费国家的惯例。据介绍,20世纪90年代以来,IEA及其成员国几次动用石油储备,成功起到了应对突发事件、确保市场稳定的作用。

  积极鼓励藏油于民

  打造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此前哈尔滨石油体制改革论坛上,民营油企曾联合发起上书,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主管部门提出“藏油于民”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议。

  此建议书指出:民企参与国家石油储备,可以使国家受益、民企获取合法的生存发展空间。对于国内,有利于减少国家财政收入,降低国家石油储备成本。对于国外,可以使民企发挥其经营灵活、信息灵通、目标小的优势,形成多元化、多成分的海外兵团,使收购油源的行为更加灵活。

  2006年12月中旬,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联合石化)已获准在当地扩建一个10万立方米的仓储油库,这标志着中国在架构未来石油战略储备中民企将成为一个重要力量。此前较早时,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表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建设工作正在进行中,而石油业的大门已经向民营企业敞开,在这一领域允许投资主体多元化。有专家坦言:架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必须考虑商业运作,民营油企的力量不能被小视。

  积极开辟新油源

  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一路飙升,进口量也是年年上涨。2005年我国原油消费近3亿吨,进口量达到了1.27亿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加上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需求的拉动,我国未来对原油的需求必将进一步放大。

  非洲资源优势明显,但缺乏开发资金,中国的发展需要大量能源,需要也有能力参与非洲能源领域合作。事实上,这种互利合作也是一种双赢。非洲国家通过油田开发得以发展,中国也有了稳定的原油来源保障。

  非洲被誉为“第二个中东“,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33.8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到2010年有望上升到20%。目前非洲大陆原油日产量多达800万桶,约占世界原油日产量11%,到2010年,非洲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因此非洲成为全球“黑色黄金“大棋局中的重要一环。

  然而,蓬勃发展的中非能源合作也存在着隐患,最大的问题是很多非洲国家政局不稳,反政府武装势力较大,BP等退出尼日利亚也是迫于无奈。中国石油企业进入非洲,虽然大都有政府间的合作作为基础,但这种隐患仍要引起重视。

  从长远来看,替代能源的应用是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新技术的出现也可能改变目前的能源格局。当前“煤制油“是个热点,但毕竟远水不解近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原油的重要性仍然不可替代。进口渠道的畅通关系到国计民生。非洲的原油,对于中国来说很重要。
  
中国产经新闻报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