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之间“斗气”并未实质性结束,二者又于1月8日展开“斗油”之势。白俄罗斯因俄罗斯拒绝以其他形式交纳输送税,当天取走“友谊”石油管道中的石油作为补偿,俄因此被迫采取断流行动。《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关注到,在众多气、油争斗中,俄罗斯一直扮演重要角色。德国知名俄罗斯问题专家拉尔语出惊人,称2006年世界进入“能源冷战”。有业内人士指出,能源外交无疑是2006年俄罗斯外交最突出的看点之一,但其除了“热情”还带有“冷酷”意味。
俄白之间因“斗气”屡屡触礁。白俄罗斯第一副总理谢马什科2006年12月30日在首都明斯科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白俄罗斯已经与俄罗斯就明年俄对白天然气出口价格达成一致。明年白方将以每千立方米100美元的价格从俄进口天然气。双方还同意将明年俄天然气从白领土的过境费从目前的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0.75美元提高至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1.65美元。双方还就俄购买白天然气运输公司50%股份的费用支付条件达成一致。
但俄罗斯方面则表示,在相关合同签署之前谈双方达成一致还为时过早,双方正在就签署为期5年的俄对白天然气出口合同进行磋商,双方争执并未结束。俄罗斯宣称于1月1日起征收每吨180.7美元的石油出口税,白俄罗斯随即于1月3日起宣布向俄罗斯过境石油征收每吨45美元的输送税。白俄罗斯因俄拒绝以其他形式交纳输送税,当地时间8日取走“友谊”石油管道中的石油作为补偿,俄被迫采取断流行动后,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受到影响。
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显然热情有加。为了市场多元化和解决能源运输的安全问题,俄罗斯已经制定了向东发展的计划,准备加大对中国、日本与韩国等国家的能源出口,在2020年前俄罗斯向东出口的能源比例将从现在的3%提高到30%。2006年7月17日在俄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峰会上,普京把能源确定为会议重要议题,并毫不讳言俄罗斯的“能源牌”,公开表示俄罗斯运用能源推行国家策略“十分正确”。
一业内人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这种掌控“能源控制权”的热情背后隐藏的是冷酷的表情,俄白甚至更早的俄乌“斗气”就足以证明。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还关注到,2006年3月普京访华时,中俄签署了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协议,俄将从西伯利亚的西部和东部分别建设两条通向中国的输气管道。双方2006年4月确定,首先建设全长近3000公里的西线管道,即阿尔泰项目,它将从西西伯利亚经阿尔泰共和国进入中国新疆,最终与“西气东输”管道连接。阿尔泰项目计划在2011年建成,对华的年输气量为300亿立方米。
然而,一些俄罗斯专家纷纷说,阿尔泰项目建成的日期“不太现实”,并一语道破:“中国的出价将决定阿尔泰输气管道工程的进度。”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中国经济网获悉,在对华天然气出口上,俄罗斯始终坚持按照市场确定价格。根据初步规划,俄罗斯要在2011年统一天然气出口价格,对华出口当然也包括在内。届时对所有非独联体国家天然气出口都将采用统一的价格。从目前的价格趋势看,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到2011年将上涨至每千立方米260美元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