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民资首次参与油储招标 民营油企生存环境或突围

日期:2010-05-18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京华时报

国际石油网

2010
05/18
09:0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据了解,“利用社会库容存储国储油资格招标项目”在上周末举行开标大会,民营油企首次有机会参与国储油招投标,这意味着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大门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国家石油储备为民企打开进入之门。意味着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多元化的趋势已经明朗。”相关人士表示,在此之前,国家石油储备一直与民企无缘。“此举如果能够顺利实施,既能增加国家石油储备能力,又能发挥民营油企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说,民营油企进入国家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可以藏油于民,有助于缓解民营油企的油源问题。

国储油资格

据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2004年3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国家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建设启动会,拉开了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的序幕。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2020年以前,中国将陆续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二期、第三期工程,形成相当于10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进一步增强应对石油中断风险的能力,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稳定石油市场,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发挥积极作用。但一直以来,以民营油企和地方国企为代表的庞大社会库存,却游离于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边缘。

对此,国家能源局一位官员称,“民营油企的仓储能力比较分散,单个规模也不大,不好管理,因此以前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尝试。”2008年底,国际油价一度跌至40美元/桶,中商联石油流通委员会借机上书国务院,要求将民营油企的仓储能力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在向有关部门递交的《关于加大进口石油 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的建议报告》中,中商联石油委指出,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机制,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石油集团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民营石油企业的进口和储备能力。如果充分调动起来这些资源,藏油于民间,那么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这些石油储量可以供应我国将近一年的石油消耗,一旦国际形势有变,这些石油就可以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通路

张友山说,这次民营油企获得进军国家原油战略储备体系的资格,是国务院会议研究部署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领域以来的实质性突破。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民间资本就曾应国家号召进入了油气领域。据中商联石油委此前统计,我国的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总投资为7700亿元。但据该协会初步调查,全国石油民营批发企业已经关门、倒闭了2/3。

“有成品油批发资质的民营企业不少,但现在真正经营的不过200多家。另外,不包括批发企业在内,原来民营加油站企业在全国市场所占的份额为56.4%,现在已经下降到低于40%。”赵友山说。“很多加油站没有办法,能卖的卖了,能退出的退出了。”

直到金融危机发生后,民营加油站的处境才有所好转。特别是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行后,调价频率上升,民营油企获得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但从根本上来看,民营油企的生存环境并未发生质的改变,一个致命的问题始终存在——油源。但此次若能进入国家原油储备体系,民营油企有望获得突破点。 一位民营油企代表曾对记者表示,“进入国家原油储备体系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盘活闲置的仓储资产,还可能借机争取到新的原油进口牌照,从而获得稳定的油源,从上游打开活路。”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将石油领域完全放开,油田的开采就是这样。但问题是资源怎么来合理分配?石油流通市场应该打破垄断,充分竞争,这也包括原油进口。”赵友山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