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管道被看作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关键一环,建成后将成为中国西南油气战略大通道。加上中哈、中亚管道,中俄管道,中石油在西南、西北、东北三个方向的油气通道构建大致成型。
2009年,中石油集团海外油气产量已经超越7000万吨大关,大致相当于中国海外原油进口量的1/3强,“海外帝国”布局初现雏形。
“中石油要建设一个国际的大型能源公司,未来10年内公司在海外计划投资600亿美元,将海外油气年产量提高至2亿吨。”5月20日,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向《财经国家周刊》等众多媒体描述未来的海外发展规划。
IOC之梦
中石油集团海外扩张始于上世纪末,初期以劳务输出、参股投资形式为主。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石油集团收购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中石油集团连下三城,收购资金规模达数十亿美元。其中,41.8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开创了整体收购海外油气上市公司的先河。
此后,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失败,巨大的风险,让中石油集团的海外并购步伐有所减缓。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油气资产价格下跌。2009年2月17日,中石油集团宣布与俄罗斯两大公司签署了长期原油贸易协议,以及中俄管道的设计、建设、运营协议。
消息一出,业界侧目:高达25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20年3亿吨的原油贸易量,创下了中俄能源领域合作新纪录。
此后,中石油集团的海外收购一发不可收拾,几乎以每月一起的速度推进:
2009年3月,和安哥拉达成10亿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
2009年4月,33亿美元收购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全部股权;
2009年6月,10.2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石油公司45%股权;与伊朗签署47亿美元协议,开发伊朗南帕斯天然气田。
2009年7月,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油厂49%的股份;与BP联合竞标,获得伊拉克鲁迈拉(Rumaila)油田服务合同。
2009年9月,中石油集团购得伊朗南阿扎德干(South Azadegan)油田70%股权。
2009年12月,中石油集团联合法国道达尔、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竞得伊拉克哈勒法耶油田服务合同。
“如果划一个发展阶段,2009年有可能是中石油海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从国内的大公司变成了一个海外大公司。”中石油股份公司前副总裁、中石油学会理事长贾承造评价说。
一直以来,中石油集团被看成是代表中国政府利益的国家石油公司NOC(National Oil Company);但其在海外的扩张,使得其资产和业务结构愈来愈像一个国际石油公司IOC(International Oil Company)。
截止到2009年年底,中石油集团海外油气项目已经达到81个,分布于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累计完成原油作业产量6962万吨,天然气作业产量82亿立方米,总油气当量达到7615万吨,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
“作为中石油来讲,是要建设一个国际的大型能源公司,我们需要在全球,在中亚、中东、非洲、美洲和亚太建立五大油气合作区。我们下一步油气的作业和权益产量希望达到年产2亿吨,这是油气当量。这个布局,正在进行。”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表示。
《财经国家周刊》从中石油集团内部了解到,海外将是未来油气增长的主要方向。规划到2020年左右,海外油气产量将占到中石油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届时,海外油气将成为中石油帝国的另一个“支柱”。
破解资金难题
急速扩张后,资金紧张首先成为中石油一大难题。
中石油集团一位中层向《财经国家周刊》透露:“大量海外收购之后,公司的现金流出现紧张,负债率急剧升高。从2008年初,就在考虑增发融资、债务融资筹集资金。”
在2008年度股东大会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通过了最高千亿元人民币的中期债券融资计划,公示用途为补充流动资金、海外并购等。是年11月,首期200亿中期票据上市。
今年5月份,中石油集团再度发行两期中期票据,融资400亿元。
发债虽然暂缓了现金流压力,但海外项目的回报率能否有保障值得担忧。由于中石油集团在海外购得的油气资产大多价格不菲,中石油只得将希望寄托在国内油气价格的及时上涨,以跟国际接轨。
2009年12月31日,中石油集团建成投产了西气东输二线(西段)。依靠这条管线,未来每年将从土库曼斯坦引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国内,供气范围跨越14个省区市及特别行政区。
但中石油集团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是:投产之日即是亏损之时。公开资料显示,中石油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到达新疆霍尔果斯边境价在2元/立方米左右,基本跟内地多数城市的居民用气价格持平,加上管输成本后肯定亏损。
据《财经国家周刊》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3月,中国海外购买天然气的年供应量为3000多万吨,平均供应年限为20年。在总量6亿多吨的天然气里,中石油占到一半以上,这部分高价气如何消化将是一大难题。
“我们希望,天然气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市场的需求,天然气价格能够及时调整,价格机制能够理顺。公司希望马上跟国际接轨,但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会配合政府做好价格的调整。”蒋洁敏表示。
除此,中石油集团还将面临着资源整合的难题,尤其是中东、非洲、南美等局势不稳地区,付出高额的投入之后,能否如期收回成本也面临不确定性。
公开资料显示出,中国企业在中东和非洲的海外投资项目占到了总数的近半,东南亚也在20%以上,欧美占15%,拉美只有10%左右,接近60%的收购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中石油更是如此,苏丹、伊朗等政治争议地区都是其业务重点。
据了解,中石油集团解决此项难题的一个做法是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的分工配合。一般采取的策略是先由集团公司出面并购,在时机合适的时候再注入上市公司。作为一个战略步骤,中石油正在分步收购集团公司所有的中油勘探股权。在收购完成后将由股份公司负责海外扩张,中油勘探最终撤销。
布局国内天然气
“中石油在天然气业务上有优势。随着天然气业务的发展,天然气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今年5月20日,在年度股东大会间隙蒋洁敏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作为清洁高效的新兴能源,天然气成为了中石油的抢滩重点。2009年,中石油集团国内天然气产量达到683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占据了天然气供应市场的强势主导地位。
今年5月31日,发改委对国内天然气价格再次上调,国产陆上气田的天然气出厂价普遍提高了24%左右,中石油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
“事实上,国内天然气开采业务是一个好买卖。”6月21日,兰德能源公司的匿名高管对《财经国家周刊》表示。
据其透露,在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层较厚的克拉2气田,一口高产井的前期成本回收周期大约在1年左右。按照西气东输一线新的出厂均价1元/立方米计算,中石油在新疆克拉区块的井口毛利大致可达到80%。
厚利之下,中石油集团天然气业务扩张迅猛。在过去7年间,天然气产量始终保持着两位数增长。中石油集团的未来规划是,天然气年产量在2015年前将达到1200亿立方米、2020年达到1500亿立方米。
同时,中石油集团还在迅速扩张其在油气供应链管输环节的控制力。随着2009年西气东输二线、兰郑长成品油管道等重要油气管道的布局完成,一个覆盖全国的油气骨干管网正逐步形成,塔里木等四大气区与国内主要消费市场连接为一个整体。
截至2009年底,中石油集团运营的管道总长度达到5.06万公里。其中,原油管道13189公里,约占全国的70%;天然气管道28595公里,约占全国的90%;成品油管道8868公里,约占全国的50%,垄断势力之强无人匹敌。
“国内油气市场基本没有进入空间了,中石油扩张势力渗透到了产业链每一个环节,并且还在继续扩张着。其他企业要想进入,必须为中石油的垄断地位付出高额成本,否则没戏。”山西一家煤层气公司的高管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油气业务为中石油带来了超额利润。中石油2009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183亿元,其中来自于油气主营业务的收入为12176亿元,占比99.94%。中石油集团一家的营业收入,也占到了2009年央企总收入12.6万亿元的近一成。
“登顶”后的竞争力
英国《金融时报》近期发布的全球500强榜单中,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601857.SH/0857.HK下称中石油)以3293亿美元市值,首超美国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王”。
在《金融时报》连续14期年度排名中,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荣登榜首。
《金融时报》是全球知名财经媒体,其麾下研究机构以当年3月31日的股价做基础,按企业市值高低,每年排定出全球500强公司的座次。
5月30日的排行榜,中石油的市值高出埃克森美孚130余亿美元;相比“前十强”中另两家中企——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移动,中石油分别高出了831亿美元和1363亿美元。
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认为,3293亿美元的估值并不能反映中石油的真实价值,由于其超过86%的国有股为限售未流通股,以现在流通部分的价格乘以总股本得出公司总市值,估价结果明显偏高。
而中石油的市值暴涨至全球第一,并非首次。在2007年11月回归A股的当天,中石油股价一度飙高至48元上方,当天收盘总市值高达10780亿美元,超过埃克森美孚的总市值约两倍,甚至比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还要高。
中石油到底有多大?
中石油集团2009年报显示,公司流动资产总计约6142.76亿元,非流动资产约16071.22亿元,两项合计约为2.22万亿元人民币。
这是中石油集团创立十余年来,资产规模首次跨过2万亿门槛。
拿中石油集团资产量与中国2009年国民经济数据相比,其大约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6.6%。如果跟各个省(区、市)相比,大致可以排列第五位,只低于粤、苏、鲁浙四省。
如此庞大的体量,也让中石油集团成为央企的成长“标本”。国资委对央企领导人的考核中,“保值增值”是最重要指标之一。2006年1月5日的央企负责人会议上,中石油集团领导人说:“中石油是亚洲最赚钱的公司,不是之一,是第一。”
在“好成绩”面前,业界质疑最多的是其实际竞争力的强弱。
“市值影响因素很多,不要太认真的去看这个排名。市值第一并不意味着竞争力达到了第一。”王震说。
细读其资产数量、职工人数、盈利能力等数据,中石油更像是一个“全球500大”。
今年初,业界权威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PIW)公布了2008年度世界50大石油公司排名,中石油在综合排名中继续位居第五;但职工人数、总资产排名靠前至第一、第二位,反映公司竞争力的总收入、净利润指标则排名靠后至第九、第十一位。
同样拿中石油集团与埃克森美孚相比,个中差距不小。
以总资产计,中石油集团为2633亿美元,埃克森美孚为2281亿美元,两者相差352亿美元。但总收入和净利润上,埃克森美孚却分别是中石油集团的2.4倍和4.4倍左右。
以职工人数计,两者差距更大。中石油集团总职工人数为167万人,埃克森美孚人数为7.99万人,两者相差大约是21倍。
再比较两家公司的人均利润,埃克森美孚约为565707美元/人,中石油集团则是6168美元/人。简单计算可得出结论,中石油集团约91.7名员工创造的利润才能抵得上埃克森美孚一名员工创造的利润。
有关这些差距,《财经国家周刊》致电多名中石油高管,对方均表示国内外类似的排名很多,不方便做任何评价。“排名怎么排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只管埋头做好自己的事情。”
“比体量大小没有意义,中石油还是有些粗放经营,这是与跨国石油巨头相比最主要的差距。国企在效率低、管理、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中石油都存在。”上海汇盈咨讯分析师高深说。
社会期待回报
“亚洲最赚钱公司”,一度成为中石油的代名词。
从中石油年报中可以窥见其惊人增速:2000年,中石油海外上市时资产1143.8亿元、净利润552.3亿元;2009年则分别升至14507.4亿元和1397.7亿元。
10年间,中石油资产增长了12.7倍,利润增长了2.5倍。
“中石油集团能够做的这么大,靠的是垄断赋予的优势地位。”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秘书长席建国对《财经国家周刊》说。
按照1998年重组安排,中石油业务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划分到了东北、西北、内蒙古、四川、西藏等11个海陆地域内的石油石化企业,其中包括大庆、塔里木等储量丰富的主力油田。
当年一份资料显示,仅中石油拥有的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就分别占全国陆上探明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的74%和94%,年产原油、天然气分别占全国陆上石油、天然气总量的75%和86%。
按照中国现行法律法规,中石油、中石化等4家公司共同垄断了油田勘探开采权,其他国企甚至中国中化等都无权染指。同时,中石油、中石化还负责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的经营业务,“享有与外国企业合作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的专营权。”
正是这样的安排,奠定了中石油快速增长的基础。其2009年年报公布的“家底”显示:截止12月31日,探明开发和未开发原油储量为112.63亿桶,天然气为63.24万亿立方英尺。按每桶原油80美元计,中石油光原油就价值约6.13万亿人民币(按美元兑人民币1:6.8计)。
获取这些资源时,中石油需要付出的成本除去开发费用外,还包括:从量计征的资源税,原油每吨14-30元,天然气每千立方米7~15元;矿产资源补偿费,按石油、天然气销售收入的1%计征。
从2006年3月开始,国家对中石油等企业的超额收入按比例征收收益金,人称“石油暴利税”。在原油价格超过每桶40美元后起征,实行5级超额累进、从价定率计征方式征收。中石油2009年年报公布的征收比例为“20%至40%”。
得益于国际油价下跌,中石油2009年缴纳的特别收益金已经从2008年的852.91亿元减少到200.20亿元;而2009年的资源税缴纳总额为63.36亿远,两项合计不足300亿元。相比中石油2009年超过万亿元的营业收入,比例并不高。
“国有资本是全民财产,并非为某一个企业或某一个部门所有。既然如此,民众就有权利问:中石油做成全球五百强之首后,怎样为国民福利作贡献?”席建国说。
2006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全球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排名中,中石油位居倒数第二。2008年,中石油这一排名跃升至80位,但与市值雄踞500强之首相比,仍不和谐。
或许,这正是国人对中石油登顶“不感冒”的主因所在。某网的讨论区,一条《中石油赚钱与我无关,但赚我的钱》的讨论话题,引来了跟帖上千条,网民普遍认为中石油回报社会不足。
高深认为,中石油单纯做大没有意义,在追求做大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目标不应该放弃。“中石油作为国企的老大,担负着更多社会责任,不单单是提供产品,需要提供社会公共品来回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