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石油要闻 » 正文

新疆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表明驱油潜力大

日期:2010-09-15    来源: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作者: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国际石油网

2010
09/15
14:2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疆油田 内源微生物激活试验

   截至9月9日,新疆油田内源微生物激活矿场试验区——六中区克下组,已累计注入内源菌剂18.8吨,注入激活剂23.7吨,累计注气3120立方米。

  试验区8月27日开始进入现场施工、第一轮正常注入激活剂阶段,此次试验共分十轮次注入。设计注入总液量为1.56万立方米,注入总气量6.24万立方米。

  内源微生物对原油具有很好的乳化、产气、降黏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流度比。同时,内源微生物菌体本身及其代谢产生的生物聚合物等对地层具有一定的封堵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吸水剖面。

  六中区克下组油藏于1957年被发现,1968年在西部开辟了小面积注水开发试验区。2006年对该区进行加密调整,油水井数由26口增加到172口,调整后的井网水驱控制程度84%。2006年调整后,含水率居高不下,油藏水淹水窜严重,同时存在为制注水,使得注入量、产液量均偏小,产能无法高效发挥、剖面动用不均等问题。目前,该区综合含水在64.1%,含水超过95%油井比例占总数的31%。

  新疆油田科研人员根据微生物驱油的技术特点及选井原则,在六中东克下组油藏东部选取4个井组,即对4口注水井、9口采油井进行微生物激活矿场试验。试验区9口采油井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为4.3吨,目前平均日产油3.8吨,其中约44%井日产油大于5吨,具备一定的产能。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新疆油田对该区进行了油藏数值模拟,对注水开发效果、剩余油分布、微生物驱方案设计等进行了预测、优选。科研人员在室内对微生物驱进行了深入研究。科研人员对试验区进行了两次集中现场取样,共取得18个样品,包括注水井水样、注水井返排液、油井产出液等,在室内进行了腐生菌、烃氧化菌等七类内源菌测试瓶,分别在20摄氏度、45摄氏度和60摄氏度下进行了内源菌培养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油田存在丰富的可培养内源菌,具有较好的内源微生物驱油潜力。

  目前,为及时有效对内源微生物激活的现场试验效果进行评估和对后期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科研人员正紧密跟踪现场,及时对微生物激活现场试验前后的相关油、水井生产动态资料,油、气、水性质及微生物生化参数等指标进行系统监测、研究,为今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监测规范和依据。预计六中东区内源微生物激活矿场试验可増油6000吨以上。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