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还有500天。
日历翻回到2005年5月30日。这一天,中国石油集团正式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承担起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油气产品的任务。
事实上,多年来,中国石油集团秉承“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把服务奥运、支持奥运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和使命,挥写着国有特大型企业携手奥运的恢宏篇章。
北京申办奥运会,令人担心最多的是空气质量问题。而影响北京城区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悬浮颗粒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申奥前,,北京每年2800万吨的用煤量,约占总用能量的75%;大气中二氧化碳的90%来自燃煤,采暖期时的浓度是平时的3.5倍;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2/3来源于烟尘。
不改变燃料结构,就无法根本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北京市政府启动“蓝天工程”,决定用天然气替代燃煤供热,下决心从根本上治理空气污染问题。在三项重要治理措施中,有两项涉及能源结构调整:一是在2007年前完成中心城区2800多台20吨以下燃煤锅炉的改造,远郊区县逐步取消分散燃煤锅炉并实施集中供热。二是提高清洁能源供应,重点控制煤炭消耗总量。
天然气供应的任务落在中国石油集团肩上。
其实,中国石油集团为北京供应清洁能源的行动,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从1995年起,中国石油集团就开始建设从长庆直达北京的1000多公里的输气管道。沿线不开一个分出口,不以盈利为目的,这在世界天然气管道建设史上也属罕见。1997年秋,来自陕甘宁气田的天然气挺进首都。北京挺直腰板提出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请。
1999年起,中国石油集团陆续在天津、河北地区建设三座地下储气库和四座增压站等增输配套项目,以保障北京居民用气的“淡季”与“旺季”的平稳供应。2006年国庆节前,天津大港又有两个储气库投入运行,使整个天然气管网系统的调控能力大幅度提升,当年采暖期里,储气库为北京采气8.71亿立方米。
奥运临近,北京加紧建设的步伐,用气量也在持续上升。集团公司加快保障清洁能源供应的节奏,经过3年多的紧张施工,提前建成陕京二线,2005年7月投产运营。
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网示意图上,横向的陕京一线、陕京二线、西气东输三条能源动脉,纵向的冀宁联络管道把后两者连接起来,加上大港储气库群,形成可向京津灵活主动调配的能源保障网络。“双管线”、“多气源”,可以全面保证向北京平稳供应清洁能源的格局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遵循“安全、平稳、受控、效率、最优”原则,集团公司全面加强QHSE体系建设,不仅对管道沿线进行安全监控,还制订出应急预案,确保为北京供气的安全平稳。
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石油集团向北京供气35.49亿立方米,2007年计划供气46.8亿立方米。
时至今日,天然气已成为北京燃料结构中的主导。中国石油不仅解决了北京城市供热和居民生活用气,还让一些不能改址的企业用上了清洁能源,部分出租车和8000多辆公交车也使用上中国石油的车用压缩天然气。
北京的天空,因为清洁的能源而变得蔚蓝。
来自北京市环保局的报告显示:2005年,市区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23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4.1%;2006年,市区空气质量以241个达标天数占全年的66%,实现连续8年好转;2007年,到2月28日,市区空气质量一、二级天数累计为35天,占已监测天数的59.3%,同比增加4天。
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对中国石油为北京蓝天工程所作的贡献作出高度评价。他说,北京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与改用天然气有直接关系。
传承奥运思想,弘扬奥运精神,为北京奥运作贡献,是百万中国石油人的共同心愿。集团公司独家赞助吉祥物发布仪式后,又在2006年启动“绿色石油、绿色奥运”万里行活动。为了“绿色奥运”,为了北京的蓝天工程,中国石油人把这份心愿融在每一项具体生产活动中。
北京奥组委对中国石油集团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称赞其“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展示了国有特大型企业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