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承诺
作为共产党员,就得为党做事、做群众的带头人,越是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党员干部越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作为基层干部,就要把队伍带好,把员工的事干好;作为石油工人,就要发扬大庆精神优良传统,要干就干最好,要做就做最优,要修就修好井。
——李辉军
他参加工作30年,攻坚啃硬屡创佳绩,被誉为“修井铁汉”。他入党24年,从祁连山麓转战戈壁火洲,始终扎根生产一线,为群众树立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他担任基层干部24年,带的队伍业绩突出,成为油田井下作业队伍领跑者。
他就是吐哈油田井下技术作业公司作业一分公司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李辉军。
“党员就得为大家打个样”——30年矢志不渝奉献石油
1980年,李辉军招工进入玉门油田。
虎年出生的李辉军走路虎虎生威,干活有股子“虎劲”。工作中,他专挑苦活、累活和脏活儿。他说:“力气使了力气在,多出点儿力丢不了啥。”工作不到一年,油田表彰“做出突出贡献职工”,李辉军榜上有名,并且获得两个二等功。
入党后,他时时提醒自己是一名党员,工作更努力,更上心。他常说,做党员就要为党做事,为油田修好井,就是给党做事;党员是群众的镜子,急难险重冲在前,就是做表率。
30年来,李辉军从场地工、井口工到班长,从队长、项目经理到分公司经理,始终没有离开修井这个行当。
油田修井是高风险作业,每遇险情,李辉军总是冲在最前面。他说:“越是关键时刻、危难关头,党员干部越要豁得出来,冲得上去。”
1991年5月2日,吐哈盆地重点评价井陵4井发生强烈井喷。狂喷而出的气流,把499米长近5吨重的油管抛向半空,然后折断、挤弯,撒落在戈壁井场。
25名共产党员组成“敢死队”,李辉军担任队长。他耳塞棉花,胸裹自制的铁皮盔甲,带头冲进井场。被油龙推出来,再次冲进去;被气浪掀出来,又一次冲进去。经过3天3夜浴血奋战,井喷被制服。李辉军和他的队员,却累得瘫倒在戈壁滩上。
抢险总结会上,李辉军荣立吐哈油田个人一等功。有人问他:“你真不怕死吗?”他直摇头:“怕,谁不怕啊。当时啥也没想,只顾往前冲。”在后来的工作中,他常告诫身边员工:“但愿今后再不要出这样的险情,再不需要提着脑袋拼命。”
有几家私企相中李辉军的虎劲,以百万元年薪邀他共展宏图。李辉军婉言谢绝:“人不能忘本。今天的一切,全是组织培养的结果,我是不会离开油田的。”
在员工眼里,李辉军一心扑在工作上,上班下班一个样。今年7月,已经8年未回老家的李辉军终于成行。临行前,他找来所辖11个作业队队长,逐个叮嘱,一个个交代。刚回到家,听说油田上产任务重、生产有些吃紧,李辉军坐卧不安,提前结束休假,赶回油田上产现场。
在李辉军心里,修井是最大的事情。他说:“只有把活干好了,才能有脸回家,才能对得起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要干就干最好”——永不服输争第一
同事说,李辉军啥事都爱争第一,有股永不服输的劲头。
参加工作仅两年,李辉军就走上班长岗位。当年,他带领班组多次刷新油田生产纪录,年年被评为“双文明”先进个人。1985年,他所带班组当班搬家3次,起下油管、抽油杆680根,成为油田保持多年的生产纪录。1986年,由于工作业绩突出,23岁的李辉军在同时进厂的员工中第一个“提干”,成为油田最年轻的副队长。
“要么不干,要干就干好。”这就是李辉军的性格。在工作中,别人不能干的,他总想干成。别人能干的,他还想干得更好。
玉门油田东13井,是白杨河油矿的功勋井。这口井含蜡高,井下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修井需要两天,李辉军当天完工,并且油井生产周期延长了两倍。从此,这口井出了故障,领导每次都点名让李辉军上,说“李老虎修井,可以放心”。
参加吐哈石油会战,作业队伍在升旗夺杯中铆着劲比赛。李辉军带领作业一队把新井投产工期从半个月步步提高到10天、7天、5天,最快时不到3天可投产一口井。
后来,井下公司成为吃市场饭的服务单位。李辉军主动请缨,到排名垫底的一个项目部。初到新市场,10多支作业队没活儿干,李辉军急的嘴角起泡。火急火燎的他天天往采油厂跑,软磨硬泡好多天,终于拿到一口井。
这是一口压裂井,甲方限定工期5天。李辉军带领作业队昼夜作业,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增产效果显著。
采油厂不动声色,又给了一口井。这是一口复杂井,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其实早在几天前就甩出了方案,但是几家外部作业队伍都不愿接这“烫手山芋”。
李辉军拿回了方案。有人悄悄提醒:“这要干不好,就砸了。”
“干不好是要砸,干好了,市场也就砸开了。”他握紧拳头,一拳砸在办公桌上,“不好干的你不干,好干的人家不给你,你还能干啥?干!”
现场员工干了三天三夜,李辉军在井场盯了三天三夜,成功完成作业。这口“拦路虎”成了“敲门砖”。采油厂厂长说:“能干这活儿的队伍,还有啥井修不好?”
李辉军带领的队伍又一次赢得市场的信赖。这一年,实现收入5000万元,比上年翻了一番。到年底,在这个市场作业的外部作业动力从5部减少2部,而吐哈井下公司却增加5部。
“工作讲方法,才会有成效”——做员工的贴心人
2008年7月,调任作业一分公司检泵五队副队长的赵明,第一天上井因为一根液压管线滴油,受到李辉军的严肃批评。赵明说:“嗓门那么大,说话那么凶,感觉就像父亲批评孩子一样。”
这天下班了,李辉军却把赵明叫到办公室,先让座,后递茶,接着聊天。从工作聊到生活,李辉军还针对检泵五队工作,给赵明出主意、教方法。聊开了,赵明体会到经理的赤诚之心。
在作业一分公司,员工有啥困难,只要说一声,李辉军都会尽心去办。他说:“把员工的事办好了,员工才有心把单位的工作干好。”井下作业常年奔波野外,小伙子们找对象是个难题。李辉军总是热心帮助他们。在作业一分公司,如今已有10多人在李辉军的帮助下成了家。
于启兵是跟随李辉军多年的老部下。有个故事他一直记忆犹新。
那是在一个隆冬季节,吐哈盆地滴水成冰,作业一队员工现场作业,油管起到最后两三根时不小心掉落井底。李辉军找来捞矛,火速赶到现场,组织打捞。不料再次发生掉钻,还把捞矛留在井下。
李辉军二话没说,把司钻晾到一边,又找来一个捞矛,再次打捞。风雪交加的井口旁,李辉军陪着被罚的司钻,站成了雪人雕像。不知是冻,还是羞,司钻一脸通红。现场员工让李辉军进值班房暖和一下。他说:“工作出错,我也有责任。”事后,那位司钻说:“李队长真是个铁汉。”从此,“修井铁汉”的名字便叫开了。
在现场管理中,李辉军善于总结,形成了“五严质量管理法”和“五熟、五无、五化、三个一样”管理模式。推广应用到作业队伍,夯实了基层管理,涌现出6个“五星级队站”和“四星级队站”,成为油田基层建设的典范。
在李辉军心里,修井的事情都是大事。有一名老队长,年龄比李辉军还大几岁,以前是同一时期的作业队长,如今在作业一分公司任技术监理。2010年5月,他负责的几口作业井出了纰漏。李辉军在会上严肃批评,毫不留情面。他说,作为基层干部,要“多添彩,少添乱”。
有人悄悄递话:“都是共事多年的老朋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必这么认真。”李辉军态度很坚决:“组织把我们安排到这里,要是干不好,真是对不起组织。”
工作中的刀子嘴,生活中的热心肠,李辉军的“冷热工作法”还是有效的。他曾担任队长的作业一队,先后走出20多名队长、副队长,还有一名大学毕业生成长为井下公司副经理。他担任作业一分公司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以来,这里先后有10名生产骨干走上科级、副科级岗位。
李辉军爱唱《少年壮志不言愁》,走到哪里哼到哪里。大家说他是快乐工作,面对困难自信乐观。勒1井是一口重点井,也是一口复杂井。李辉军一连3天盯在现场。工作间歇,他时不时和员工开开玩笑,讲讲俏皮话。
2010年6月,丘陵油田新工艺试验井在钻塞中出现卡钻,多次活动解卡无果。接到汇报后,李辉军15分钟内赶到井场,先后采取酸浸、洗井等措施,从中午一直忙到深夜,终于解卡成功。这口井,采油厂原本打算进行大修。相对半个月的大修工期,李辉军一天之内就破解了难题。
李辉军爱琢磨,想出的办法不但能解决生产难题,还可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安全风险,加快作业进度。老油田套管变形多,无法实施分层注水。李辉军组织技术人员研发出“两小”分注工艺,不仅帮助油田解决了难题,还给作业队伍拓展了市场。
2009年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油田井下作业工作量普遍不足,不少作业队伍无活儿可干。李辉军打起了油田边远报废井的主意。他找到采油厂:“让我们上修这些死井。出油了,给点费用。不出油,就算练兵。”死马当成活马医,上修10多口井,超过一半出了油,产量还不错。采油厂高兴地送来锦旗:“攻坚啃硬上产建功,质量引领誉满吐哈。”
30年来,李辉军带领修井汉子们足迹踏遍玉门、吐哈油田每个角落。仅在吐哈油田20年,已累计修井4800多井次,交井合格率保持100%,为油田增产原油35.2万吨,李辉军所在的分公司创造产值7.8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