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厄瓜多尔石油资源基本情况
(一)、石油储藏及开发情况
厄瓜多尔地处南美洲大陆西北部,境内石油资源十分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逊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地质条件较好,油层储藏丰富。是该地区第五大石油生产国。根据厄能矿部提供的数字,厄石油历史储藏量为82.48亿桶,截止2006年12月31日,厄石油累计开发量为35.85亿桶,加上新近探明的储量,现有可采石油储量为46亿桶,其中国家石油公司与私人和外资公司所占比例分别为77%和23%,厄瓜多尔石油开采业已有几十年历史,但真正得到发展始于1972年。1992年厄政府对有关法律框架进行了调整,除国家石油公司(Petroecuador)外,还允许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进入石油产业。根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厄瓜多尔已发现并开发了120多个油田,其中47个油田隶属于国家石油公司,全国处于作业状态的石油区块面积达到467.36万公顷,其中私营和外资公司所占比例达80%。
(二)、石油生产、进、出口情况及对国家经济的促进作用
1、生产情况:厄原油生产体系主要由国家石油生产公司和外资公司构成。国家石油生产公司(Petroproduccion)作为国内最大的原油生产企业,2006年其产量占厄全国总产量的46.22%;以我ANDES石油公司、AEC公司、 REPSOL YPF公司和 AGIP公司等为代表的外资石油公司年产量比例为53.78%。
根据厄瓜多尔中央银行的统计,2006年厄原油总产量为1.96亿桶,比2005年增长0.77%,平均日产量达53.6万桶;其中国家石油公司产量为0.91亿桶,同比增长27.72%,外资石油公司年产量为1.05亿桶,同比下降17.09 %,上述此消彼长的主要源因是厄瓜多尔2006年初中止了与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合同,原15区块由厄国家石油公司运营所致。
2、厄出口情况:原油及其产品是厄瓜多尔主要出口产品,目前约占总出口额的60.45%。2004年以来,随着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不断飙升,这一比例还将维持较高比例。目前,厄原油出口价主要以纽约交易市场原油标准价格WTI为参考价上下浮动,由于厄出口原油品质不同,出口价主要以NAPO油价(API值为19度,硫化物含量2%)和ORIENTE油价(API值为29度,硫化物含量1%)为主。根据厄国家中央银行统计,2006年厄共出口原油1.36亿桶, 相当于厄原油生产总量的69.6%,其中厄国家石油公司出口7,196.5万桶,占52.69%;私人和外资公司出口6,466.9万桶,占47.33%;出口总额为69.34亿美元,平均油价为50.75美元/桶。其中厄国家石油公司出口37.30亿美元,占53.79%;私人和外资公司出口32.03亿美元,占46.19%。
美国作为厄瓜多尔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其进口规模庞大,2006年厄向美国市场出口原油及成品油占其年石油出口总额和出口数量均为76%,此外,厄向秘鲁出口占13%、厄向智利出口占6%。中美洲地区也是厄主要的原油出口市场。虽然存在厄油质较重、进口提炼需进行技术改造、运输距离远、运费高等困难,目前,我石油企业根据国内市场的需要,已开始尝试从厄进口少量原油。据厄央行统计2006年我进口厄原油占其出口的2%左右。
3、厄进口情况:由于厄缺乏炼油能力,厄瓜多尔在出口原油和成品油的同时,每年还需花费大量外汇高价进口成品油,以满足国内市场对成品油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厄瓜多尔未能充分享受国际油价不断攀升给其带来的好处,2006年厄仅成品油进口就花掉23.16亿美元,较2005年的17.15亿美元增长35%,另外,厄瓜多尔政府对进口成品油在国内销售给予补贴,2006年成品油的补贴高达11.83亿美元,据石油及经济专家预计虽然今年厄国内成品油的市场需求较上年减少7.5%左右,但这一补贴将达23.15亿美元。
4、石油对厄经济的积极作用: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厄石油业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石油业作为厄经济最主要组成部分,无论在外汇收入、能源供给、国家财税收入等方面都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近几年,厄国内生产型行业普遍乏力,呈现疲软,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石油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柱作用更是日益凸现:2006年,厄瓜多尔经济增长率为4.3%,而石油业对厄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28.72%,创收69.34亿美元。2006年出口石油的外汇收入占厄出口收入总额60%以上,石油税收占厄财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同时,石油业也是厄国内吸收外资最多的产业,在近5年厄外国直接投资中每100美元就有80美元来自石油的投入。
二、厄瓜多尔石油产业布局及构架情况
(一)、厄瓜多尔石油区块的分布
如前所述,厄瓜多尔石油是由厄国家石油公司和私人以及外国石油公司勘探与开发。厄国家石油公司拥有和掌控厄境内储量最丰富的区块开采权益,已开发的主要石油区块和油田有萨差(Sacha)、拉格阿格里奥(Lago Agrio)、利贝尔达的(Libertad)、苏素芬迪(Shushufindi)、奥卡(Auca)以及原美国西方石油公司的15区块,已探明的储量为37.8亿桶,目前有47个油田,作业面积约90万公顷(包括原美西方公司15区块),且油层条件十分优越。另外,还有包括ITT区块在内的几十个大小不同、储量不等的区块尚未开发。
1972年以来,厄瓜多尔石油业的开展在带动厄经济的同时,其自身石油区块也扩展至厄东部整个亚马逊地区。自1985年起,厄历界政府先后将320万公顷,平均20万公顷的16个石油区块以特许经营的方式转让给12家跨国私人和国内石油企业,并将面积较小、储藏量不大的6个边际油田陆续转让。此后又有十几个区块以不同形式的合同被转让,到目前为止,厄瓜多尔已将30个石油区块转让给15个私人及国内外石油公司。
(二)、厄石油工业的构架情况
厄国家石油公司通过下属石油生产公司、石油销售公司、石油工业公司、输油管道经理部、国际贸易部和环境经理部来完成石油勘探、开发、储藏、运输、销售、提炼、环保及其管理的,厄瓜多尔还通过与外国及私人石油公司以不同方式签订石油合同来收取实物矿税,获得份额油。厄瓜多尔股价石油公司主要拥有埃斯梅拉达炼油厂(Esmeraldas)、利贝尔达的 (Libertad) 炼油厂、苏素芬迪(Shushufindi)综合工业炼厂(亚马逊炼油厂Amazonas和苏素芬迪液化石油及天然气厂)3个炼厂,2006年炼原油5500万桶,加上其它私人公司小炼厂共炼原油6015桶。目前,上述3个炼厂均缺少投资,不能进行更新改造,设备陈旧,技术老化使埃斯梅拉达炼油厂已到了生产萎缩的边缘,利贝尔达的炼油厂和苏素芬迪综合工业炼厂均为气压提炼,不能生产高辛烷(纯度)的汽油 ,因此无法满足国内市场对成品油的需求,迫使厄国家石油公司进口大量成品油。厄新政府决定改造埃斯梅拉达炼厂和新建一个大型炼厂。
厄境内有2条主要输油管道,一条是厄输油管道系统(SOTE),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从厄东部亚马逊地区的拉格-阿格里奥(Lago Agrio)到太平洋沿岸的巴拉奥(Balao)原油码头,全长310英里,日输油能力40万桶,厄国家石油公司主要依靠该输油管线。第二条厄重油管道(OCP),基本上与厄输油管道系统(SOTE)并行,全长300英里,日输油能力为45万桶,2003年9月建成使用,大部分外国和私人公司的原油通过重油管道运输。由于第二条重油管道的投入运营,使厄原油运输能力增加一倍,使外国和私人石油公司的产量不再受限于原厄输油管道系统(SOTE)的输油能力,促使厄原油生产和出口大幅提高。2006年上述两条输油管道共运输原油1.84亿桶,其中厄输油管道系统(SOTE)运输1.26万桶,重油管道(OCP)运输5,787万桶,远未达到其运油能力,据专家估计,目前厄瓜多尔原油产量只够2条输油管道运输量的40%。另外,还有几条输油支线管道分别与主管线并网连接:维拉诺支线(VILANO)、尤拉尔帕支线(YURALPA)、艾登-尤杜丽支线(YUTURI)、16区块支线(BLOQUE16)以及连接哥伦比亚线的欧塔支线(OTA)。
在厄境内还有埃斯梅拉达-基多(ESMERALDAS-QUITO)、基多-安巴托(QUITO-AMBATO)、苏素芬迪-基多(SHUSHUFINDI- QUITO)、利贝尔达的-曼塔(LIBERTDA-MANTE)和巴斯瓜雷斯-圣多多明戈(PASCUALES-SANTO DOMINGO) 6条成品油输油管线将炼油厂与主要成品油储仓库连接在一起形成全国成品油供应网络。
(三)、厄石油业的现状及前景
近年来,由于受国家政治动荡的影响,没有明确的石油政策,公司领导层更迭频繁,行政管理混乱,缺乏必要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加上东部省份油区印第安部落社区的经常性干扰和破坏,厄国家石油公司原油生产增速十分缓慢,甚至一度出现下滑的现象,自2004年国家重油管道完工并投入使用后,产量逐渐有所恢复。
根据厄央行的统计数据,2006年厄国家石油公司的原油生产和出口量较去年同期均有增长,但如果排除中止与美西方石油公司合同而由厄国家石油公司经营其油田,厄修改与外国石油公司合同,提高分成比例以及从其它私人和国外石油公司收入的实物矿税(原油)增加等因素,实际上其产量和出口一直是下降的,如2006年该公司原油生产9,043万桶,其中2,180万桶为其接手后15区块生产。原油出口7,196.5桶中有2,889.1万桶为其它公司缴纳的实物矿税。
分析家认为,厄瓜多尔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速度和力度一直在下降,目前每年原油产量达270亿桶,其中80%产自73年钻探的油井,而且其产量已达峰值期,投资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自1993年至2006年14年间,按计划累计应拨给国家石油公司石油投资基金13.19亿美元,实际该基金1993-1998年间只拨给2.19亿美元,占应拨基金的17%,使其在勘探、开发、钻探、运输、炼油、原油和成品油的贸易等方面均缺少资金。2006年厄国家石油公司投资预算为3.13亿美元,实际投入只有1.32亿美元,占应投资额的42%。这种状况如不能改变,厄国家石油公司的产量还将持续下降。
尽管厄国家石油公司面临重重困难,但作为厄支柱产业的最重要的国家企业对厄国民经济的发展一直做出着巨大贡献。以2006年为例,厄国家石油公司的总收入为71.086元美元,对厄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17.38%,占厄整个出口的34.92%,占中央政府预算的37.09%,占国家收入总额的44.78%。
专家预计厄瓜多尔分布在已探明和尚未探明的石油地质的能源总储量将达60.3亿桶,在南美地区仅次于委内瑞拉和巴西占第三位,原油生产和出口占第五位,同时还是该地区对美第二大原油出口国。
如果加大现有储量的勘探和开发力度、成功开发ITT油田,不断改善已开发油田的开采条件,厄瓜多尔在中期增加石油产量的潜力巨大。为此,分析家认为,厄瓜多尔拥有尚未开发的巨大石油财富。厄目前处于原油储量开发不足,原油生产停滞。据估计,厄只要能保持国家司法稳定以及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政策,在该领域如投资64亿美元,到2011年厄原油生产量可达75.5万桶/天。
(四)、厄ITT油田的基本情况
ITT区块是厄新政府上台后首先选择开发的项目,因为这是一块有近10亿桶已探明储量的石油区块,将成为厄增加石油产量和计划兴建的新炼厂原油的主要来源。该区块位于厄奥雷亚纳省东部,西部与31区块相邻,东边与秘鲁接壤,属厄国家石油公司。该区块由Ishpingo、Tambococha、Tiputini和Yasuni及Wuilla 油田组成,因此称ITT项目,研究表明,这一区块有7个石油储藏带:Ishpingo有南北两个构造的3个储藏带(80 平方公里),Tambococha 2个储藏带(25平方公里),Tiputini 2个储藏带(75平方公里)。目前该区块的石油潜在可采储量约15亿桶,占亚马逊地区总量的23%,占厄境内厄国家石油生产公司已探明尚待开发油田总储量的77.5%,(各油田的潜在可采储量为Ishpingo:7.16亿桶,Tambococha:3.08亿桶,Tiputini:5700万桶,Yasuni:2.35亿桶及Wuilla:9300万桶)其石油属于平均密度为15度API含硫量为2.6%的重油,我国内将其归为高含硫I类普通稠油。
据有关专家初步分析开发ITT项目有以下利弊:(1)石油储量大、已证实可采储量比利高,有一定规模效益;(2)石油储层构造简单、埋藏较浅、有效厚度达,易于开发;(3)据已钻探的几口井的数据资料显示油井生产能力较强;(4)ITT区块处于非常敏感的生态区域-亚素妮(YASUNI)国家森林公园,施工作业环境差,环保要求高,投入大;(5)这一区块距离其它石油基础设施远,油质密度大,含硫高,辅助和配套设施和设备数量多且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投资也大。
三、外资石油公司在厄开发情况
(一)外资公司在厄开发总体情况
外资公司进入厄瓜多尔开发市场已有20余年时间。根据厄中央银行的统计,截至2006年12月共有AEC、REPSOL-YPS 、AGIP、中国安第斯石油公司等15家外资公司在厄拥有石油区块开采权(注:此数字不包括拥有区块,但无产量的外资公司,如巴西石油公司;此外一些区块的开采权益由数家公司共同拥有,厄中央银行将拥有最大开采权益的公司作为区块代表进行统计。),主要来自美国、西班牙、阿根廷、意大利、加拿大、巴西、智利、韩国、法国和中国等国家。2006年,厄瓜多尔国家石油生产公司实际产量持续下滑,接手后的15区块产量也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人员和技术困乏产量一跌再跌。外资公司在厄开采原油产量除少数略有下降外大部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曾是厄国内最大的外资石油生产商的美国西方石油公司(Occidental)产量在2004年大幅度增长后,2005年小幅下降,达3656万桶,占当年外资公司总产量的29.68%,(2006年初,由于未经厄政府批准,将其15区块40%的权益转售给加拿大ENCANA公司而遭厄政府终止合同,该区块现由厄国家石油公司经营管理),此外加拿大能源公司(AEC)、西班牙阿根廷合资公司REPSOL-YPF和意大利AGIP公司年产量也均保持在1000万桶以上。
(二)、中资石油公司在厄运作情况
目前,在厄从事重要石油投资合作的为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公司。这两家集团公司合资组建的安第斯石油公司于2005年8月以14.2亿美元一揽子购买了加拿大国家石油公司(ENCANA)在厄5个区块的资产和开发权益,2006年初已获得厄政府的正式批准,3月份购买合同正式生效,现已全面接管其资产并正常运营,日产量达到6万桶,美西方石油公司撤离厄后,安第斯石油公司目前成为在厄最主要的外国石油公司之一。
我从事石油开采的公司还有中石油国际(亚马逊)公司。2003年购买第11区块开发权益后正式进入厄瓜多尔,目前正在进行打井钻探,尚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油井。
另外,近年来,中石化公司一直跟踪厄ITT油田项目。厄新政府上台后,厄国家石油公司试图通过与我中石化、智利及巴西三家结成战略联盟开发上述项目,但遭厄能矿部长反对。目前,厄与包括我在内的三家国家石油公司结盟开发的方案已被否定。但具体如何开发的新方案也未出台,我中石化公司仍在密切跟踪该项目。
我其他一些石油公司在厄从事石油工程服务,主要情况如下:
中石油集团下属长庆石油勘探局厄分公司主要以带资服务方式承揽石油工程服务合同,履行与厄国家石油公司签署的AP项目,包括双燃电站及输变电工程,钻井和修井工程等。中石油长城钻井工程公司则从事租赁钻井设备业务;中石化公司也组织了旗下5个勘探局的石油队伍承揽多项石油工程服务合同,提供三维地震采集项目和钻机钻井、修井等项目服务。
中化公司于2003年收购美国CONOCOPHILIPHIS公司在厄第16区块的14%权益。目前已实现区块内份额油自己销售的目标,效益良好。
此外,台湾中油公司拥有16区块30%开发权益和14、17区块部分权益。
四、厄瓜多尔石油开发政策
(一)开发基础政策
1、产品权益及开发方式。厄石油法规定:所有油气资源归国家所有,其勘探开发可以根据法律及国家利益由国有公司、合资公司或私有公司进行。国家可以通过国家石油公司直接进行石油的勘探和开发,也可以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产品分成协议、服务协议及现行法律框架内的其它合同模式来进行勘探和开发。还可以与在厄合法成立的、有能力的本国或外国公司组成合资公司来进行勘探和开发。
2、国家收入及销售:厄瓜多尔国家石油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者应向国家支付矿费、进入费、地表税、补偿工程费、水和原料使用费。私有企业可以对其份额油自由地进行出口和销售。
3、合同转让:在厄国家能矿部批准的情况下,合同者可以转让合同的权利与义务,但须缴纳一定的转让费。
4、投资者成本回收及外汇:厄外商投资保障法规定,外国投资者可依法要求返还增值税,同时规定外汇可以自由汇入或汇出。
(二)合同方式
目前,在厄瓜多尔共有5种石油合同类型,分别为服务合同、产品分成合同、合作合同、特殊服务合同和边际油田的开发与补充勘探合同。现政府出于增加国家收入考虑,除已签署合同外,目前新增合作项目主要采取后两种合同形式;前三种形式,厄政府已通过修改石油法正在准备继续实施,我企业进入,主要采取的也是后两种合同方式。
(三)产品分成方式
在厄外资公司主要以三种合同方式与厄政府进行产品分成,分别为产品分成合同、特殊服务合同和边际油田的开发与补充勘探合同(以下简称边际油田合同),其分成比例不同,其中产品分成合同最为优惠,较早进入的西方石油公司普遍采用此种合同,相比之下,其余两种合同厄政府所占比例较高(其中特殊服务合同中,另有10.29%的产量需依法上缴国家)。随着国际优价的不断攀升,厄瓜多尔政府于2006年年中修改的石油法案,提高了政府对超额油价的分成比例,并分别强行与境内十几家外资及国内私营石油公司修改了原有合同,目前,各石油公司每天需向厄瓜多尔政府缴纳的实物矿税(regalia)即原油平均提高到各自产量的25%。
五、对厄瓜多尔石油投资环境的评估
在厄瓜多尔进行石油开发和投资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前景看好。目前我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中石化、中石油和中化公司均已在厄设立分公司,以购买区块勘探与开采权益、开展石油工程承包和风险开发等为主,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在厄石油领域进行投资与合作各有利弊,但利大于弊。
有利方面:
1、厄资源条件良好,且开发程度不高。厄瓜多尔石油储量丰富,油层情况、地层条件良好。虽开采历史已有30多年,但根据我企业经验,总体开发程度低,后备石油储量大。同时,厄现有油田普遍设备老化、技术和投资比较落后,利于我公司进入。
2、具有较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厄瓜多尔自然条件优越,东部主要产油区海拔在250-1200米左右,气候温暖湿润,石油野外作业条件良好,为项目的施工和管理均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此外,厄与我关系友好,并通过修建学生校舍、捐赠日常用品等方式,与当地社区组织和居民保持着良好关系。
3、当地石油界引资愿望强烈。近年来,厄瓜多尔对石油行业投入停滞不前,技术改造资本匮乏,石油产量呈大幅下滑局面。特别是2004年以来,国际油市持续攀高而厄未能顺势增加石油产量以获取更大利益使国内抱怨连连,因此,厄业界要求改革石油资源的国有垄断管理体制,加快了石油私有化进程的呼声渐高,以吸引外来资本,帮助增加投入,恢复并提高石油产量。
4、厄石油业运作较规范。厄瓜多尔长期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接轨较早,先进的管理理念已深入人心。经过多年的石油项目运作,厄已具有相对完善的石油司法体系,制订了比较规范的石油项目操作规则和运作机制。
5、无货币汇兑风险。厄瓜多尔一直致力推行的金融改革近年已显成效,金融环境较为稳定,国家风险指数降低,加之厄实行货币美元化,投资者没有货币汇兑风险。
6、石油合同条件相对合理,企业仍有利可图。目前厄瓜多尔实行的合同条件相对合理,2006年上半年厄政府通过了新的石油法案,以原合同15美元/桶的基价为基础,大幅提高了超额油价国家产品分成比例,尽管如此,其条件仍优于中东、北非等国家,企业仍然有获利的机会。
不利方面:
1、厄政策稳定性不够。与其他拉美国家一样,厄国内党派林立,政坛争斗激烈,政治因素往往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近年来,政府与议会经常相互掣肘,一些改革的动议及措施无法顺利实施。有关油田招标数度拖延,招投标条件屡屡更改,让投标人无所适从。此外,厄国内政策经常随意更改,今年厄政府对现行石油法进行修订,大幅提高国家石油产品分成比例,宣布将与外国石油公司重新签订合同,引发投资者的不安,让外资公司左右为难。政治形势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经济政策的多变性,从而导致投资者可能承受更多的风险。
2、厄配套法规严格,存在一定的投资壁垒。厄瓜多尔实行的环保、劳工等法律规定严格。每个项目运作前必须制定完备的环保方案,且审批手续非常严格、花费时间长,加大在石油开发的难度,增加了成本和投入。项目实施后,一些当地环保和非政府组织仍经常以各种理由予以阻挠,影响施工进程。此外,厄劳工法对外资公司的内外员工比例有严格要求,必须达到8:2,并对当地劳工过分的保护。
3、新政府经济政策趋于保守,对资源持偏执性保护态度。
今年初执政的新政府属民众主义左派,政治主张较激进,为执行新政,采取全民公投方式打破原传统政党把持的政府和议会的格局, 致力于社会公平、公正和发展,但所采取的经济政策较为保守,贸易保护主义色彩较浓厚,特别对国家重要资源如石油持偏执性保护态度,虽然尚未像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那样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变相收归国有,但今后厄政府将会进一步修改能源法并提高国家持股和分成比例,以保持国家对其资源的掌控权已成趋势。这一政策取向将影响我对其石油能源领域的进一步投资与合作。
4、厄长期以来为欧美国家能源开发的传统领地,我企业在厄仍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美国、加拿大等公司在厄进行石油开采已有较长时间,出于地缘、政治等因素考虑,他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公司在厄的渗透,此外,在厄国内也存在一股亲西方石油公司的势力,散布“中国威胁”论调。实际招投标业务中,存在西方公司抱成一团,共同对付我企业竞争的现象。
5、厄石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上述已进入厄的企业外,更多的石油巨头仍在想办法打进厄瓜多尔市场。目前,挪威、印度等石油公司与厄石油高层接触频频,日本、韩国等公司也已与厄能矿部达成某些初步协议,我公司在厄石油开发将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6、作业区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厄东部亚马逊地区与哥伦比亚游击队控制区接壤,经常受其骚扰,项目工作区人身和设备设施安全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厄时常发生针对亚洲人的抢劫活动,我公司职员也曾有过被抢、被劫的经历。此外,由于厄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印第安组织反对外国公司开采其石油的呼声较高,经常找各种理由干扰油田作业,包括封锁作业区、破坏输油管道甚至发生抢夺油井设备的现象,社区问题让外国作业者头疼。
驻厄瓜多尔使馆经商处
二00七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