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石油储备的管理模式与粮食、棉花不同,采取了石油储备办公室—石油储备管理中心—储备基地的三级垂直管理模式
“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不仅涉及设施规划和建设,还涉及到创建若干新机构和法规。”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如是说。
在发改委4月10日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三个层次—加快政府石油储备建设,适时建立企业义务储备,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目前,国家发改委已经设立了石油储备办公室,并着手组建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以管理储备。
专家认为,从中国实际出发,石油储备在模式上应按照中国自身的特点来确定,同时也要吸收海外成功的经验,各方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完整的储备管理体系。
全新挑战
事实上,在储备粮食、棉花等农产品上,中央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管理模式—国家管理总公司型,即国家粮食局负责国家粮食储备的宏观管理,专门成立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负责粮库的建设、管理以及储备粮的具体运作。
目前,中国储备粮食管理总公司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均是以国有独资公司的身份受国务院委托进行粮食和棉花国家储备的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专家认为,这种管理模式便于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储备物资被擅自动用的现象。为保证经济安全,石油储备还是会吸收粮、棉储备管理的一些经验。
镇海石油储备基地已经挂上了“镇海国家石油储备公司”的牌子,该基地的编制人员,多数都是从镇海炼化挑选出来。显然,该基地就是国家专门委托给中国石化的炼油厂—镇海炼化的管理层具体负责,包括后勤管理和服务。
然而,石油毕竟不同于粮食等农产品。最大的区别是,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消耗越多,剩余的可用资源就越少。随着国内油田陆续进入成熟期,战略石油储备的体系建设,无法借鉴其他农产品储备。
清华大学环境与资源法研究中心博士龚向前认为,由于石油和粮食两者的物质特性、储藏成本、自给程度都不同,两者的管理模式也会有很大区别。石油储备要严格按照能源行业的规律以及中国自身的特点来进行管理。
作为战略石油储备的油品主要包括以原油为主的储备和一些石油制品储备。石油主要制品包括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三个主要品种。对此,专业人士分析,石油储藏最让人头痛的问题是,必须经常对储备油进行更换,保证其新鲜。
“在具体的管理运作上,石油储备无法借鉴粮食储备。粮食主要受到虫蛀、因气候导致变质的影响,如果严格把握其储藏的温度,可以尽量延长储藏的周期。另外,国内已经有几大发展较成熟的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其战略储备可以直接通过国内期货市场交易,在期货市场体系下,可以规避一定的国际贸易风险;但石油却不是如此,国内没有期货交易市场,不能通过套期保值达到规避市场风险的目的,更无法主导期权市场定价权。”中国石油基金论坛研究员冯跃威分析道。
政企结合
从当前的规划看,中国石油储备缺口还很大。对于处于刚刚起步的石油储备,要将规划中的三期储备基地全部建成运营,国家自身的财力有限。
“从目前国情看,为了保证国家储备石油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均准确无误,中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采取政府和石油公司联合储备,以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庞昌伟认为。
诸多专家也一致表示,从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性来看,中国目前也只能走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为主,商业储备作为补充,实行国家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途径。
与政府储备的周转期相比,企业储备的周转期可短些。遇到紧急情况时,先投放市场的应是企业储备。企业储备的作用首先就是在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初期起缓冲作用,保证各企业的原油供应;其次是在国际石油市场剧烈动荡情况下起平抑作用,保证各企业的整体效益;再次是在正常情况下起“蓄水池”的调节作用,保证各企业的生产平稳。
国际上,美国是政府完全承担储备,企业无强制性要求;欧洲则是企业义务储备,政府几乎没有;日本、韩国则是政府和企业结合,只是两者的比例不一样。
“目前国家还没有从法律上强制性要求企业义务储备,但政府今后会逐渐从政策上要求企业义务储备石油。这是一种强制性储备任务,但各个企业也有权自己选择储备油的地点和时机。”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曹晓唏认为。
另有专家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国家和地方储油专项资金,支付购油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费用。最后形成以国家战略储备为主(占70%)、地方和商业储油分别占15%的格局。
姜鑫民表示,为了提高企业参与石油储备的积极性,政府应努力减轻企业储备给企业带来的经济负担。除给予企业贴息、贷款担保等优惠政策外,同时国家还可将政府储备委托给有资质的企业进行管理并可租用企业空闲的储备设施。
“由于商业储备不同于战略储备,商业储备将完全按照市场规则来操作,在经营上有其一定的灵活性,即随国际石油市场价格的变化,在一定比例的范围内高抛低纳,参与商业化活动。”姜鑫民进一步表示。
三级管理
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运行机制相对比较成熟。美国政府负责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管理站点日常运行。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华盛顿总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设在新奥尔良的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石油战略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Ddyn Mc Dermott)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站点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此前,考虑到国家石油储备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量大,中国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作为宏观管理部门,负责国家中长期石油储备政策的制定,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负责国家石油储备计划的编制以及指导,监督国家石油储备的管理和运作。至今,“负责统筹规划管理国家石油储备”仍被列为储备办公室的一项主要职能。
随着储备基地建设的推进,此后国家又增设了石油储备管理中心。据悉,它以公司的身份出现,而非一个政府部门的脸孔。作为投资主体,它负责组织国家石油储备设施的建设。
业内人士预测,该管理中心还将可能执行储备石油动用和轮换计划,负责储备建设资金、采购资金和储存费用等的具体管理。与此同时,还将直接接管那些建成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一举管理数十亿甚至数百亿美元的石油物资。
专家表示,当上述两者的职能有了相对明确的分工和定位后,可以避免多级行政性管理模式的低效性与资源的浪费,降低了石油储备的管理成本。
很快,首批四大储备基地建设将全部完工,第二批基地建设也将陆续上马。这些储备基地在石油储备这个长期的战略工程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就目前已经成功运作的镇海基地为例,该基地储备石油的罐体,还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如果管理不当,这些罐体每年同样会产生高额的闲置和维护费用。
因此,储备基地作为最终的执行部门,主要负责后勤管理和相关服务,包括具体承担石油储运业务的操作和基地的日常维护。所谓日常管理和维护,是指保证储备正常运行所需的各种管理,包括燃料动力运行、简单维修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管理。
姜鑫民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石油储备具体的管理方式,还是采取石油储备办公室-石油储备管理中心-储备基地这样一个三级垂直管理模式。
“这三大部门之间将不存在任何冲突,三者将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促进石油储备工作向前推进。其中,储备办作为宏观管理部门,即决策机构,储备管理中心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即管理机构,而储备基地则为具体运作部门,即执行机构。”专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