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山东省的青岛、烟台、威海等海域接连遇到浒苔入侵,此状况已经连续出现了数年,给当地的旅游业和养殖业较大冲击。这些给沿海地区带来危害的浒苔,并非一无是处。山东科技大学化工学院田原宇教授就成功地将浒苔“变废为宝”,从中提炼出了生物原油。
浒苔能炼生物原油
田原宇介绍说,“浒苔是一种高含水植物,可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炼油的原料,效果较普通植物秸秆更好。普通植物秸秆因为含有大量木质纤维,而需要更高的能耗,浒苔等海水作物就不存在这种情况了。”
“浒苔炼制生物原油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模拟石油形成的过程,将浒苔里面的纤维成分转化成生物原油。”田原宇说,石油的形成过程比较慢,我们人为加速了它形成油的过程,在高压下直接进行脱氧等一系列反应,然后把它转化为含氧比较少的氢类物质,就是平常所说的石油,一般也叫生物原油。
田原宇告诉记者,一吨干浒苔能分离出300公斤生物原油和400公斤木醋液以及一些半焦,300公斤生物原油经过进一步提炼可以制出生物汽油和生物柴油,改进之后就可以作为车用燃料。木醋液可以用作农业上的叶面肥,或者作为肥料改进剂,也可以用来生产融雪剂。而半焦可以制成活性碳。
微藻制油前景广阔
“一吨干浒苔的炼油加工费用在500元左右,如果年产1000吨生物原油的带有预处理的连续高压液化装置一旦开起来,就要求连续运转,所以就需要长周期的物料供应,而浒苔爆发的季节性,很难保证供应。”田原宇告诉记者,微藻制油是目前世界范围内研究的新课题,如果能把一些海带、海藻、水草、水葫芦等高含水性植物都拿来制油,前景还是非常广阔的。
据介绍,藻类的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3万种左右,而藻类的生活习性是多种多样的,对环境的适应性也很强,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有藻类的存在;在一年的生长期内,一公顷玉米能产172升生物质燃油,一公顷大豆能产446升,一公顷油菜籽能产1190升,一公顷棕榈树能产5950升,而一公顷微藻能产9.5万升。
田原宇告诉记者,地球上的光合作用90%是由藻类进行的。微藻能够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将无机物转化为氢、高不饱和烷烃、油脂等能源物质;而且微藻生物能源可以再生,燃烧后不排放有毒有害物质,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没有净增加。
生物炼制亟须政策“加速”
目前,欧盟、美国、巴西都已经明确提出了生物燃料的发展目标,巴西甘蔗乙醇已经替代51%的石油,而我国生物燃料在液体燃料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
日前,在2011中国生物炼制研讨会上,专家提出我国要在以生物技术为代表的绿色革命中不落人后,亟须更加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教授以自己开发的甜高粱秆生产乙醇示范项目为例,展示了生物炼制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万亩甜高粱秆可产出一万吨乙醇;渣滓的一半能养6000头奶牛,另一半可生产沼气,共计可创造就业岗位5000多个。而以石油为原料的乙烯厂投资规模要大很多,并且只能提供500个工作岗位。但目前生物炼制在中国还没有得到相应重视,去年,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540亿元,主要为太阳能、风能以及核能所用。
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说,欧盟明确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在运输燃料中的比重将提高到10%。我国生物燃料产能目前为360万吨/年,产量只有160万吨/年,仅占液体燃料的0.7%,其在未来能源布局中的战略地位还远没能体现出来。
赵俊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生物炼制行业的支持,以推进原料来源多样化等共性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