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天持续上涨,国际油价在美国汽油上升的影响下再次跌破每桶70美元。周三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7月期货每桶69.86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下跌1.90美元;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7月期货69.22美元,下跌1.78美元;纽约取暖油6月期货每加仑194.02美分,下跌5.87美分;汽油6月期货收盘每加仑201.90美分,下跌8.90美分;6月RBOB汽油期货收盘每加仑215.67美分,下跌9.33美分;伦敦洲际交易所6月柴油期货每吨收盘622.00美元收盘,比前一交易日下跌9.00美元。
周三亚洲基准原油现货尾随原油期货而上涨。迪拜原油8月现货每桶评估价66.39-66.44美元,比周二收市上涨0.33美元;8月布伦特/迪拜期现掉换价每桶差价4.79-4.89美元;8月WTI/迪拜期现掉换价每桶差价5.60-5.64美元。
周三新加坡市场汽油评估价89.5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55美元。柴油市场评估价每桶85.55美元,比前一交易日上涨0.85美元。
周三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结算价全面收高。最低7月期货结算价每吨3642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63元,最高07年4月期货结算价每吨4027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131元。8月期货交易最为活跃,开盘价每吨3786元,成交量145896手,持仓量63026手;比前一交易日增加4792手,下午收盘价每吨3701元涨68元;结算价每吨3725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92元,交易区间每吨3695-3788元。
周三东京商品交易所原油、汽油期货上涨和煤油期货下跌。5月原油期货收盘每立方米4605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300元,成交量36手;6月汽油期货收盘每立方米6727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上涨520日元,成交量1161手;6月煤油期货收盘每立方米59480日元,比前一交易日结算价下跌550日元,成交量664手。
周二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每桶64.45美元,比周一上涨1.84美元。
美国能源信息署认为,截至5月19日当周,美国原油库存下降,而汽油和馏分油库存上升。美国商业石油库存总量增加360万桶。与历史同期数据比,原油库存高于历年同期均值范围的上端,比去年同期高3.6%;汽油库存位于高于历年同期平均范围下半段,比去年同期低2.8%。馏分油库存高于历年平均范围上端,比去年同期高8.2%。
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度下降300万桶,下降幅度高于分析师预期。而汽油库存则连续4周累计上升了将近800万桶。从需求来看,关键成品油需求量与前一周比下降,而比去年同期上升。石油产品四周日需求平均数2081万桶,比去年同期高3.3%;其中汽油需求高0.3%,馏分油需求高0.9%。而单周需求中,美国汽油日需求量919.3万桶,比前一周低13.4万桶;馏分油日均需求量394桶,比前一周低18.5万桶。
在美国石油库存数据公布之后,由于原油库存大幅度下降,国际油价一度缩窄跌幅,原油期货价格已经接近周二的收盘价。然而午盘遭遇投机商抛盘,油价迅速回落2美元左右。
分析师认为原油库存下降不足于导致市场波动,因为美国原油库存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而成品油库存大幅度上升则是拉动市场回落的动力。对供应担心的缓解,市场基本面形势发生了变化,开始让油价有了下行的压力。
投资银行Calyon能源市场研究部主管Michael Wittner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石油市场的牛市并没有结束,影响因素仍然存在:紧缺的剩余原油生产能力和炼油能力。他说,2006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长120万桶,这足以让石油炼制和原油生产的剩余产能紧缺。
下周有三大因素影响市场:美国驾车旅行季节来临,大西洋飓风季节开始,欧佩克在委内瑞拉首都举行第141次会议。
美国阿拉隆贸易公司分析师弗莱恩说,由于进入夏季之前汽油供应担忧得到缓解,短期内市场看起来走软,但是6月1日开始的大西洋飓风季节已经迫近。飓风溢价已经返回,去年飓风季节破坏的能源基础设施仍然在恢复之中,但是市场已经对今年大西洋风暴可能对这些能源设施的破坏感到担心。
美国联邦大气和海洋管理局预测今年大西洋飓风活动仍然异常活跃,市场担心今年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石油生产将再次遭到飓风破坏。
全球能源研究中心在月度报告中说,除非2006年石油需求增长反弹,否则欧佩克将需要减产保价。过去的2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上升260万桶,而非欧佩克日均供应量仅仅增加50万桶。欧佩克满足了这些增长的石油需求量。但是其代价是生产能力剩余量已经占到需求量的3%以下。剩余生产能力短缺导致了对供应中断的高度担忧,导致市场神经紧张而宁愿任凭油价上涨。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了半年一度的经济展望。《展望》认为,全球经济继续显示了对高油价和其他冲击的弹性,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很好。这份报告说,假如油价仍然在每桶70美元附近,今后2年通货膨胀率不会过度上升。美国联邦储备局自2004年6月份以来持续提高利率,预计将给经济发展带来“软着陆”。而预计欧元区将经历超速增长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