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讯 3月26日,国际原油价格WTI为107.15美元/桶,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为125.85美元/桶,国际油价今年已连续3个月站稳在100美元/桶上方。国际油价一路“高歌”,不论WTI和Brent哪个在唱“主旋律”,其价格反映的都是欧美地区基本面因素的变化,与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亚洲并无太大关联。
高油价对于全球第二大原油消费及进口国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在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56.5%的情况下。中国在决定石油价格方面缺乏话语权,不得不为高油价买单。
加强中国话语权,何时是良机
长期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市的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合约(WTI)都是全球原油定价的基准。但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且持续走高,WTI及Brent等国际基准油价呈现出区域化特点。WTI更多地反映北美市场,而Brent价格欧洲化趋势也愈加明显。在业内专家看来,纽约、伦敦两地油价逐渐成为区域定价基准,为亚太地区一直缺乏的权威定价基准建立带来了良机。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认为,两大基准油价区域化特点增强,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面,更不能反映亚太地区新兴市场的需求,亚太地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基准油价以更好地反映本地区的市场供需状况。
对于中国来说,建立新基准油价的需求更为迫切。尽管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国际石油价格的形成方面却并未发挥重要作用,还在被动接受不合理的、不能反映中国实际石油需求的高油价。
王震认为,目前我国已具备完善的石油产业链和庞大的消费市场,为我国推出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原油期货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意义何在
“建立原油期货市场最大意义就是加强了中国在石油金融上的话语权。”王震说,“原油作为各国最主要的能源战略储备,价格波动牵涉甚广。作为原油市场主要参与者的中国,应当尽快提升话语权,而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发展原油期货市场来实现。”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吴力波认为,应尽快建立我国的石油金融体系,特别是推进原油期货交易。通过原油期货市场与国际原油期货市场形成反馈和牵制,对我国争夺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不仅有利于国家,而且对石油企业进出口贸易也有促进作用。“受制于国家政策和国有企业对海外业务监管的难度,通过参与境外石油衍生品交易来对冲风险的行为还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远不能满足企业对冲风险敞口的需要,进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王震说。
吴力波认为,发展原油期货市场还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交割库的建设。这些仓储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就等同于商业储备,可以配合国家石油战略储备,构建立体化、多元化的能源安全体系。
万事开头难,难在哪里
建立中国原油期货市场并非新话题,但是因为诸多原因迟迟未能启动。有专家认为市场监管力度有待加大、市场参与主体过少及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等都是制约原油期货启动的重要因素。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石油价格的形成,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王震说,“一个成熟和规范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原油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中国要想建立有国际权威性的定价基准,首先需要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和健全的监管体制。”
在原油期货合约设计上,有部分业内人士希望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但受中国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及外汇管制,这一建议的操作难度比较大。而合约中其他内容,如合约的交割期限、持仓比例的设置同样存在分歧。“要审慎地规划和设计交易合约和交易规则。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合理解决,必然会制约今后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发展。”吴力波说。
王震表示,短期来看,中国想要加强在国际石油上的话语权还很难。我国应以战略眼光看待原油期货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抓住时机加快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基准价格,不断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