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实施注空气采油技术的辽河曙光采油厂曙1—39—41井,平均日产油11.6吨,最高日产油升至19吨。而措施前该井日产油仅为0.8吨。
截至目前,这个采油厂已在83口稠油井上为油层成功注入压缩空气,累计增产原油11050吨。
已开发37年的辽河曙光油田,地层能量不足。为了能让地层“吃饱喝足”,“吐出”油流,通常的做法是向地层中注入一定量的氮气或二氧化碳气体。该方法对于补充地层能量,提高采收率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因其成本昂贵,推广前景并不看好。与氮气相比,空气的成本仅为1/2。
注空气采油技术的优点在哪里?辽河油田技术专家吴非介绍,该项技术是通过空气压缩机这一辅助设备,先向地层中注入一定数量的复合催化剂,继而再注入适量压缩空气。地层中,在一系列化学反应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掉,不含氧的气体填充地层缝隙,从而实现补充地层能量,调整吸气剖面,达到降低原油黏度,改善蒸汽吞吐效果的目的。该项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地层能量缺乏的稠油及超稠油开发中。
空气取之不竭、无须特别处理、补充地层能量快速。曙光采油厂技术人员反复试验注空气采油技术已有3年。
“课题组已经完成了注空气采油技术体系研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确立了适合本油田特点的施工工艺和现场安全操作规程,积累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曙光采油厂今年遴选出153口井,准备进一步扩大该项技术的实施规模。”曙光采油厂工艺研究所项目负责人管九洲告诉记者。
管九洲介绍,通过大量实践,科研人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保证安全的措施和办法。他们对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当空气内氧气含量低于10%时不会发生爆炸;通过烟气分析仪对套管气进行实时检测,当氧气含量达到3%时必须采取应急措施;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对注气井及可能发生气窜的油井进行取样对比分析。
工艺研究所6月的效果统计表显示,实施注空气采油技术后,措施单井周期产量增加334吨,日产油能力增加1.4吨,周期油气比提高0.08,综合含水率下降,注气压力升高。该项技术可明显改善稠油吞吐效果,提高单井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