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财经 » 石油财经要闻 » 正文

国际油价继续高位震荡态势 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趋紧

日期:2012-09-07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吕东悦

国际石油网

2012
09/07
07: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国际油价 成品油

  伴随着石油进口大国中国进入了消费旺季,以及各国保经济增长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国际油价有可能继续处于高位震荡态势。为此,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趋紧。

  2012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大起大落,国内成品油市场亦形成强烈反差。一季度国内市场淡季不淡,成品油购销两旺;二季度国际油价持续下跌,国内市场旺季不旺,深陷低迷。以6月29日国际油价强劲反弹为标志,7月份以来国际油价再度持续上涨,国内市场开始逐步改善,社会经营单位由前期观望市场变为补货惜售,市场趋旺、价格明显上涨。8月10日国内汽柴油销售价格分别提高390元/吨和370元/吨,至此2012年成品油价格国家三提三降,国内市场得到根本扭转。

  伴随着石油进口大国中国进入了消费旺季,以及各国保经济增长政策对市场信心的提振,国际油价有可能继续处于高位震荡态势。国际油价作为国内市场的发酵剂和牵引器,在带来国内成品油价格进入新一轮上调窗口的同时,有可能驱动国内成品油市场供求再度紧张。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

  国际油价上涨近两个月后,虽然继续上涨的阻力增大,波动震荡的可能性在增加,尤其是美国官方8月17日提出的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以压制油价高涨的设想,可能打压油价上涨,但迫于资源供应上的不确定性,油价高位运行的态势不会有大的改变。

  叙利亚内战不断升级,西方与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较量与矛盾不断加剧,现实威胁着中东地区的石油供应。8月9日欧佩克公布月报称,欧盟禁运启动后,伊朗7月石油日产量进一步降至282万桶。伊朗2011年年底以来平均已日减石油产量70万桶。不过,制裁伊朗石油出口,效果并不是单方面的。伊朗作为石油出口大国,制裁时间一旦拉长,供应减少逐渐累加,消费国同样难以承受。8月20日韩国知识经济部消息人士称,韩国炼厂将从9月起恢复自伊朗每日20万桶的原油进口。截至8月22日,美国能源署连续四周报告,美国原油库存大幅度下降。加之早在2012年4月开始的英国Buzzard油田维护,近来作为石油供应减少的原因再度浮出水面。8月20日消息,截止到10月中旬前,英国最大的油田Buzzard仍将继续关闭停产,9月份北海油田产量将减少约17%。再有,目前已进入墨西哥湾飓风期,该地区石油生产也直接受到影响。8月24日报道称,目前墨西哥湾沿岸包括英国石油公司和壳牌石油公司在内的石油生产企业都已经开始疏散石油开采人员。特别是美国经济持续向好,以及市场对世界主要央行可能采取经济刺激的主观臆测和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明显左右着国际油价。

  继路透调查公布多家权威机构人士预计的国际油价上升后,8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表示,由于西方国家与伊朗针对伊朗核计划所建立起的对峙局面抵消了全球经济虚弱带来的影响,油价将在未来几个月延续升势。这一形势无疑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压力。

  进出口效益明显转向

  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国内原油加工成本不断提高,成品油生产亏损依然较大。8月下半月以来,欧佩克一揽子油价普遍已在110美元/桶以上。即使按照 110美元/桶测算,成品油产销亏损每吨也在几百元。特别是受制裁伊朗影响,中国原油进口也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8月21日消息,伊朗原油的两大买家——中国和印度7月进口量大幅下降。中国7月从伊朗进口的原油自6月的11个月高点锐减近三分之一。再有,因国际油价的快速回升,成品油进出口效益已明显逆转。汽柴油出口效益明显高于国内销售,进口则已由盈利转为明显倒挂。以8月中旬新加坡油价测算,汽柴油加工贸易出口比国内接轨的出厂价高出1000元/吨左右;国Ⅲ标准汽柴油进口到岸完税价大体为10000元/吨和8700元/吨,分别比广东市场规定最高零售价高出100元/吨和200元/吨左右。相对其它国Ⅲ标准成品油未加价的省市,进口成品油亏损更大。从效益看,成品油进口资源已无法操作。此种状况明显不利于国内资源调剂。此外,近来国内市场化工产品价格也出现好转,也增加了对成品油资源的挤压。

  消费需求进入旺季

  进入8月后,以沿海休渔期陆续结束为标志,随着雨季汛期减弱,农业生产、工程施工及假期出行等都将拉动成品油消费逐渐增大,9、10月国内成品油硬消费全面进入旺季。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国家持续拉动经济的政策可能逐渐显现。7月下旬,中央两次召开会议,再次强调稳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国内经济走势看,悲观的看法是三季度仍然探底、四季度企稳回升。8月3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预计显示,三季度在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等因素影响下,我国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初步预计,三季度我国GDP增长7.8%,增幅高于二季度0.2个百分点。但不论哪种看法,四季度经济都是增长的,这种态势也明显拉动着国内成品油消费需求。

  此外,7月26日路透分析认为,随着印度柴油消费增加、澳洲与中东扩大柴油进口而中国减少出口,亚洲柴油消费有结构性上升趋势。其中,2009年与2010年中国分别净出口柴油270万吨与288万吨,但2011年上半年仅净出口了7.96万吨,到2012年上半年,中国已变成柴油净进口国,购买了6.34吨。尤其是国内成品油进入旺季后,国内当期生产恐难以完全应对市场需求。

  成品油投机需求不断放大

  不论是7月30日路透公布的调查数据,还是8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的看法,2012年三、四季度国际油价都将呈现上涨态势,使得国际市场涨价预期普遍主导着国内市场。截至8月22日,国内成品油接轨的国际市场三种原油价格累计平均比上个调价基期提高已超过4%,即达到调价标准。按照8月下旬国际油价水平保持不变测算,至9月10日满足22个工作日调价时,三种原油价格累计平均比上一调价期提高将超过8%,国内成品油将再度大幅度提价。就国际油价走势和国内成品油价格机制看,这已没有太大悬念。

  所以,近期国内成品油市场涨价预期逐渐提高,投机需求将明显放大。尤其是二季度社会经营单位及一些大用户持续观望,低库存运行,7月以来社会经营单位进货补库的积极性已经提高,这种势头将有增无减。涨价预期带来的囤积惜售等投机行为将日益强烈,对国内成品油市场紧张起着火上浇油的作用。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资源的瓶颈态势将会日趋显现,至少9、10月成品油市场资源偏紧、供求紧张基本是确定的。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