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政向 » 正文

中石油伊朗平衡术:扛住美国制裁阴影

日期:2012-09-24    来源:财新网-新世纪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石油网

2012
09/24
13: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油 制裁阴影

  有保有控,中石油成了伊朗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在上游油气田开发中举足轻重

  在伊朗战争疑云密布、美国经济制裁空前严厉的时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9月9日出访伊朗。这是中国高层领导人今年首次出访伊朗,随同前往的还有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周吉平。他们在伊朗逗留三天,议程之一就是讨论中伊双方的石油合作。当地时间9月11日,中国访问团在中国驻伊大使馆里,通过视频观看了中石油长城钻井队在伊朗西南部胡奇斯坦省南阿扎德甘油田,冒着45摄氏度高温进行的现场作业。

  三四年前,在伊朗油气领域投资的外国石油公司还有十几家,但随着美国和欧盟对伊朗经济制裁日趋严厉,加上伊朗苛刻的油气回购合同制约,这些西方的石油公司悉数撤离,最终坚守的中石油成了伊朗最大的外国石油公司。

  中石油在伊朗上游油田开发中举足轻重。目前中石油在伊朗拥有四个项目,其中MIS项目结束建设并已移交伊方,中石油承包的南北阿扎德甘陆上油田是伊朗最大油田,承包的南帕斯气田与北帕斯气田相连,是伊朗最大的海上气田。

  一个月前,伊朗当地媒体报道了中石油从伊朗南帕斯气田撤走的消息。伊朗的通讯社迈赫尔称,中石油已退出伊朗南帕斯海上气田第11期开发项目,并从靠近南帕斯气田的中东海湾沿海城市Asaluyeh撤离了工作人员。而据财新记者了解,中石油从今年年初就开始削减在伊朗的中方工作人员,中石油在伊朗的三个重要项目皆是如此,并不单是从南帕斯撤人。

  至于是否放弃南帕斯气田,中石油在伊朗下一步将如何行事,一位中石油在伊朗工作人员告诉财新记者,需要中石油派出高层和伊朗方面谈判决定。

  一位研究中国油企海外投资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石油对伊朗投资释放出的信号是“有保有控”的平衡术:对马上能见效益的项目,保持投资,尽快出产量;对投资大、见效慢的项目,则尽量放缓投资。这种“有保有控”的态度,反映了中石油对伊朗投资的两难处境。

  高层协调有成果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周吉平9月随高层访问伊朗时,会见了伊朗石油部长凯瑟米和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总裁加拉巴尼。据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石油业高层直接接触后,伊朗方面在中方最在意的两个方面做出了让步:南帕斯问题和回购合同条款。中石油最终将撤出南帕斯海上气田项目,伊朗方面则同意为中石油提供置换区块;另外在严苛的回购合同中,一些不利于中方的条款将得到修改。

  而撤出南帕斯的根本原因, 是中石油的商业考虑。石油收入是伊朗政府财政主要来源,近年来伊朗石油产业饱受投资不足、老油田减产、外国公司纷纷撤离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希望中石油加速勘探开发力度。但南帕斯的合同条件苛刻,且时间紧迫。中石油认为如果按合同投入,商业上会大亏。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南帕斯气田不同于中石油另外三个在伊项目,它是海上气田,需要的关键设备大多来自欧美国家,而由于欧美对伊制裁,类似天然气压缩机这样的关键设备无法运进伊朗,也无法获得厂家的调试服务。因此,同南帕斯11期工程上一任开发者道达尔一样,中石油也无奈地选择了放弃。

  又爱又恨的伊朗

  伊朗资源量丰富,竞争程度较低,的确吸引投资者。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伊朗常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1%,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天然气储量占世界16%,仅次于俄罗斯。一个更被业界重视的数字是剩余可采储量。伊朗目前原油剩余可采储量为208亿吨,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为33.1万亿立方米。

  不仅如此,伊朗还是中东地区为数不多既有丰富油气资源,又乐于接受外国能源公司投资的国家。沙特阿拉伯就拒绝外国油气公司投资本国上游区块。

  另外,与竞争激烈的伊拉克油气招标市场不同,由于国际社会对伊朗制裁,美欧日石油公司如壳牌、意大利埃尼、西班牙雷普索尔、日本国际石油开发株式会社等,均先后撤出了伊朗。老牌国际石油公司的纷纷退出,留给新来者难得的市锄会。2009年中石油在伊朗连续斩获了三份大单,奠定了中石油伊朗排名第一外国石油公司的地位。

  2009年1月,中石油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NIOC)签署了一份17.6亿美元的协议,计划分两阶段开发北阿扎德甘油田。同年7月,中石油从道达尔手中接管其在南帕斯气田的权益,成为第11期项目的开发者,合约价值47亿美元。8月,中石油又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价值25亿美元的南阿扎德甘油田合作备忘录。再加上2004年获得的MIS油田年产100万吨项目,目前中石油在伊朗共有四个项目。不过,伊朗上游油气领域普遍实行的回购合同合作方式,让包括中石油在内的承包方叫苦不迭,多位在伊朗工作的中国石油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抱怨“在伊朗做商务实在太难了”。

  所谓回购合同模式,是伊朗政府于1997年底进行42个区块公开招标时首次推出的规则,一直沿用至今。在回购合同中,中石油做总承包,按照合同约定先期投入建设油气田,达到伊朗方面的标准后才能收回投资,且后期油气田收入与中石油无关。

  根据财新记者多方了解,伊朗回购合同遭致抱怨源于两个明显的风险点。

  第一,伊朗方面给承包商的工期一般比较紧张。工期内,承包商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量和义务投资,但由于合同规定设备采购等承包商行为都需要伊朗政府批准,而伊朗政府审批速度缓慢,成为承包商不可控因素,合同执行超出预定开发周期是常态。第二,在回购合同下,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对承包商采购有严格控制权,比如材料和服务供应商的名单都需要审批,与伊拉克实行的服务合同相比,中国公司受到很大限制。

  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伊朗分公司合同工程师张浩在一篇论文中提及了回购合同的风险。2004年2月,日本国际石油公司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签署开发阿扎德甘油田合同,总投资28亿美元,原计划2007年投产,可是日本随后撤资。张浩表示,外界一般认为是美国制裁所致,但实际原因可能是资本成本超出预期太多,项目不具有经济性。

  尽管如此,伊朗对中国石油公司仍有经济吸引力。据在伊朗做过石油商务合同的人士介绍,中石油等中国石油公司投资伊朗的目的无非有二:一是赚合同规定的利润,中石油内部估计伊朗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大概14%左右;二是在国内油田产出困难时,把服务队伍拉出国门找活干。目前在伊朗活跃的中国服务商有长城钻探、西部钻探、大港钻探等,都是中石油的嫡系队伍。

  一位外资石油公司中层人士曾表示,跨国石油公司和专业服务公司合作,不用养队伍,但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不同,保证就业是重要任务,这点是外国公司难以想象的。

  一位接近中石油的知情人士对财新记者透露,目前伊朗方面已同意修改回购合同中不利于中方的一些关键条款,如需要伊朗审批的条款、对承包商采购活动限制的条款等,未来这些将被纳入南北阿扎德甘的合同中。

 

[page_break]

 

  美国制裁阴影

  今年7月31日,美国宣布任何持有中国昆仑银行账户的国际金融机构必须在10天之内关闭账户。美国财政部称,昆仑银行向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伊朗银行提供了金融服务,包括开立账户、进行转账和兑付信用证。

  美国此举是基于其对伊朗单方面制裁采取的行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美国的做法“严重违反国际准则”。昆仑银行发布公告称:“昆仑银行各项金融业务坚持正常、公开和透明的商业原则,完全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和我国的法律法规。目前,昆仑银行各项业务均正常办理。”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目前中国与伊朗之间的出口信用证业务,基本由昆仑银行作为通知行。昆仑银行前身为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2009年4月被中石油集团收购,次年更名。今年3月,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宣布,终止被欧盟制裁的伊朗银行通过其网上交易系统跨境汇兑。SWIFT系统在国际金融服务市场占垄断地位,中国主要银行亦已加入SWIFT,这使中伊两国金融往来备受影响。

  由于西方设备被禁运伊朗,外界一般认为伊朗面临诸如钻机设备短缺的困境。但据在伊朗做油田服务的中方公司人士介绍,设备禁运对伊朗开发陆上油田影响不大,反而为中国设备出口伊朗提供机会,比如中石油长城钻井在南阿扎德甘使用的电动钻机就是中国产的。但上述人士也提到,一些中国设备厂商因为要开拓美国市场,取舍之间也不得不放弃伊朗市常

  据财新记者了解,美国此番要求美国金融机构断绝与昆仑银行的往来,实际上对昆仑银行的伊朗结算业务并不能构成实质性打击。而中伊两国之间原油贸易量下降,才是最令人担忧的趋势。

  今年7月1日美欧对伊朗制裁生效后,运载伊朗原油的油轮得不到美欧保险公司的承保——他们主要承保油轮两个关键险种船壳险和油污险,很多国家的油轮因此不愿意运输伊朗原油。

  目前中伊两国原油贸易运输主要依靠伊朗油轮,中国油轮少有参与。今年年初中国船东互保协会还表示,停止为运输伊朗原油船只提供损失补偿险。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是中国主要船险承包人之一,成员包括中外运和中国远洋。

  受油轮保险制裁打击,伊朗原油出口急降,8月出口量约为90万桶/日,不到六个月前的一半。如果中伊两国原油贸易量继续萎缩,伊朗方面可提供给昆仑银行的美元就会相应减少,中国公司能从昆仑银行获得的设备款、服务报酬,甚至承包商投资的回收都会受限。理论上说,中伊的资金往来如果不用美元或欧元结算,美国和欧盟的金融制裁就无法起作用。但不用美元或欧元,中国公司也很难接受正快速贬值的伊朗货币里亚尔,剩下惟一的选择就是人民币。

  一位中石油内部人士曾向财新记者表示,中石油高层曾与伊朗政府商议中伊贸易用人民币结算。据其设想,由于中国在伊朗上游有大量投资要回收,同时伊朗每年又有约3000万吨的原油运到中国,理论上双方完全可以绕开美元或欧元,用人民币来结算。但这个设想,需要中伊双边金融结算体系上软硬件的双重建设,非中石油一己之力能达成。

  战略突破两伊

  按合同额计算,中国对伊朗上游油气田的合同规定投入额在100亿美元左右。 截至2012年6月,中石油对伊朗的累计投入为10亿美元左右,目前已回收五分之一。中国公司在伊朗的投资风险不容小觑。南苏丹即是前车之鉴。由于苏丹与南苏丹之间的战事,中石油在南北苏丹边境线上苦心经营十几年的油田1/2/4区块遭到很大打击。周吉平在今年香港中石油股份公司年报的投资者会上谈到海外投资时特别强调,未来中石油将努力识别风险、重视风险。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不是说政治风险高的地方,中国公司就不能去。事实上,由于中石油进入苏丹的时机较早,目前中石油对苏丹的上游投资已经全部回收,“即使现在南苏丹的中石油设施全都打烂了,中石油也不亏。”

  国际能源行业著名分析家、《石油大博弈》作者丹尼尔·耶金在9月18日接受财新记者专访时亦表示,对中石油投资政治风险高的区域表示理解。在他看来,石油公司需要多样化投资组合,既要投资苏丹这样高风险高回报的国家,也要投资加拿大这样政治稳定的国家。

  但耶金同时强调,伊朗问题与苏丹问题不可同日而语,苏丹更多是宗教、种族冲突,而伊朗问题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现在伊朗核危机局势对国际社会是很大挑战,没有容易的解决方法。

  对于中石油在伊朗的利益,耶金指出,中石油在中东的利益并不仅仅是在伊朗,而是区域性的。比如在伊拉克、在沙特阿拉伯,中国也有很强的石油利益。但很明显,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都对伊朗核问题深感不安,因此中石油需要通盘考虑在中东的利益平衡。

  不过,即使在战争阴云密布,回购合同苛刻,油田产量暂时还难以实现等多重不利因素交织下,中石油内部人士仍表示,伊朗从战略上是不能放弃的。

  据他介绍,截至2010年年底,中石油海外权益产量为5000万吨,未来五年目标是翻一番,因此中石油寻找战略突破口的任务非常紧迫。在中东地区,战略突破口就是伊拉克和伊朗。在中石油官方宣传中,伊拉克的艾哈代布、哈法亚、鲁迈拉三大油田和伊朗的北阿扎德甘被中石油列为其“3+1”的四大中东重点项目。目前,北阿扎德甘已经启动一期产能建设,南阿扎德甘潜力巨大,仅一期产能建设就有1600万吨/年。

  总体看来,在伊朗问题上,中石油采取了一种务实坚忍的态度,他们并没有被美国制裁所吓跑,而是权衡利弊,对具体项目“有保有控”,争取有利于中方的合同条款。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