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损失惨重的管道爆炸事故近年频发,国内油气管道隐患问题日益突出,在距离青岛“11·22”
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一周年之际,中石化投入巨额资金启动了全面
隐患治理工作。
11月17日,记者从中石化获悉,根据国务院安委会最新要求,从现在起,中石化将集中力量开展
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
承诺3年全面完成
“中石化也是拼了。”对于这次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中石化内部员工这样评价。
中石化宣布:已主动停输临沧和塘港2条存在安全隐患的原油管道,已投入40亿元、计划3年累计投入281.07亿元治理安全隐患。此外,还将在3年内投入122亿元用于替换更新老旧管道,在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完善运行20年以上的油气管道监控系统,逐步替换更新运行30年以上的油气管道。
11月22日,将是中国石化首个安全生产警示日。一年前,为铭记青岛“11·22”事故教训、警示后人,中石化集团党组决定11月22日为安全生产警示日。
巧合的是,就在中石化刚刚决定投入巨资治理管道隐患时,11月18日,青岛“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案在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9名责任人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鉴于国内油气管线年限久、与其他管网或设施多重交叉等复杂性,管道替代更新工作除了将投入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其操作起来也相当不易,但是相对于青岛“11·22”事故留下的惨痛教训,管道安全隐患治理势在必行。
根据目前的排查,中石化发现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山东、湖北、河南、广东4省,占全部隐患的78%,其中,山东省占近53%。中石化已经正式向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上报和备案,每月向国家安监总局汇报整改进展情况,根据中石化的承诺,3年内全面完成现有隐患整治工作。具体行动及时间节点为,2015年9月前完成重大及穿越密闭空间隐患治理;2016年9月前隐患整改率达到80%;2017年9月前全部完成治理。
每10公里就有2.5处
据国家安监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共排查油气管道隐患29436处,平均每10公里就有2.5处隐患。而据记者了解到,管线占压严重是安全隐患的最大问题。
实际上,油气管线在最早规划建设的时候都是在郊区野外,但随着近些年城市化进程的扩大,管线也随之“进”城,尽管政府对管网有明确的法规保护,但一些地方规划中,为了城市发展,很多违章建筑仍经常随意占压油气管线经过的地区,不少地区的油气管道周边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各种建筑,既不利于管道的日常巡护,给管网安全也带来很大隐患。
以临沧线为例,这条输油干线全线占压高达261处,其中正压192处、安全防护距离不足69处,人口密集区管道长度占该管线总长度的27.1%,管道穿城而过,居民区、学校、商场密布,人员众多;6处与地下暗沟暗渠交叉位置,均位于城区中心,管线与市政的各类管网频繁交叉。
据中石化方面称,中石化及时梳理安全检查查出的隐患项目,跟踪治理进度,公司层面建立了隐患方案审查制度,截至10月底,共下达隐患5622项,下达资金39.86亿元,完成治理3157项。
据统计,中石化原油、成品油、石油天然气管线超过3万公里。目前中石化主要是开展安全巡视、专项检查和安全大检查,全面排查各类管网隐患。“目前,涉及管道穿越大中型河流段的鲁宁线泗河改造、穿越铁路的鲁宁线齐河铁路改造、海底管道悬空段的册镇海底管道附件沉船打捞等隐患大部分已整治完毕。”中石化相关负责人称。
被打孔盗油9000次
我国油气管道除了安全事故频发带来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外,打孔盗油也引发了重大经济损失。截至2014年7月31日,中国石化所辖管道有记录以来累计被打孔超过9000次,其中山东省是重灾区,案件数占69%。
据记者从中石化了解,此次除了对现有安全隐患的整治之外,中石化还配合相关部门同时开展了“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以打击破坏管道行为;同时将完善管道保护及安全运行相关法规标准,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去年以来,中石化全面开展管道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其间发现临沧和塘港两条原油管道存在占压严重、打孔盗油多、管线本体腐蚀等安全隐患,已分别于2013年12月17日、2014年8月15日主动对这两条管道扫线停输。今年9月,国家安监总局已对两条管道停输予以确认,其中,仅临沧线在近二十年来被打孔盗油次数累计超过了860次。
管道隐患的整改难度大,其涉及方面广、投入资金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此次中石化安全隐患治理行动虽然将大大减少安全事故,但解决管道安全问题更重要的对策还应该从油气管道的体制层面改革入手。
目前中石油已经将管道业务作为改革的一个试点,即在管道资产中引入外部资本,建立“混合所有制”,中石化在整改之后是否会对管道业务进行改革还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