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油价下跌,以阴谋论和市场决定论为代表观点成为热门话题

日期:2014-12-05    来源:互联网  作者:互联网

国际石油网

2014
12/05
23:0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价下跌 阴谋论 市场

    石油价格自六月份以来下降了30%以上,现在WTI,布伦特,阿拉伯三大石油价格都跌破了70美元/桶,成为经济工作中一个热门话题。关于油价下跌的原因也存在各种观点,以阴谋论市场决定论为代表。其实正确判断这一问题大家不妨看一看煤炭、铁矿石、铜、黄金等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就会发现价格下跌不仅是石油,而是几乎所有大宗商品都岀现了差不多同样幅度的下跌。Globalcoal 全球煤炭价格指数下降了近40%;伦敦铜指数三年来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铁矿石跌至5年新低,而且年内暴跌近50%,连通常用来保值的黄金,两年来跌幅也达到40%。

  这就不难看到,不能仅就油价论油价,不能仅就油价下跌从阴谋论找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除了鹦鵡学舌和习惯于找故事的人外,不难看到供求关系当然是第一位的。近十年来,中国消耗了全球很大份额的石油、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增量。近两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速增长阶段,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特别是重工业的增速减缓明显。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增长明显减速。以汽车产业为例,销量增速已从多年两位数下跌到个位数。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更使石油需求的成长性成疑。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等行业也不可能永远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再看石油,目前OPEC约有10%的产能冗余,大约为300-400万桶/日。2013年,美国一年新增了大约140万桶/日产能。2014年美国石油产量比十年前的2004年增长了58%。2013年OECD的石油需求量约为4600万桶/日,较上一年同期小幅下降,其中北美上升约30万桶/日,其它地区都是负增长。中国去年(2013年)新增需求约42万桶/日,是全球新增需求的近三分之一,也是主要的驱动力,中国今年的新增石油需求预计不超过25万桶/日,将大幅缩减,而且趋势在持续。在供求两方面的作用下,全球石油供应必然打破过去的平衡,出现供大于求,必然通过价格杠杆寻找新的平衡点。

  石油、铁矿石、铜都是大宗贸易商品,对供求失衡极为敏感。比如,1986年到2006年期间的20年,石油价格长期徘徊在20-40美元之间,中国为主的新兴国家的崛起导致价格短期内翻了三翻以上。加上地缘政治因素,国际游资从股市转到石油巿场,每天的石油期货交易量是实际需要量的8倍,显然存在炒作泡沫,现在大幅下跌亦属正常回归。

  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称之为阳谋,全球经济、包括大宗商品都将进入“新常态”,企业也好、国家也好需要认清形势,顺势调整。

  这种新常态下,OPEC不减产维持3000万桶/日,铁矿石三巨头也在硬撑,撑死的将是成本高的产能。同时国际市场兼并重组在加快,据传瑞士巨头嘉能可正在谋求收购力拓,壳牌正在商谈与BP石油合并,法国老牌企业阿尓斯通以169亿美元将能源部门转让给美国GE公司,而GE公司放弃轨道交通业务,转让给阿尓斯通。这些都是在新常态下出现的调整。大多数阴谋论的观点缺乏实证、甚至存在明显错误。

  沙特不减产是从其国家利益出发作出的决择。美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下降到28%,尤其对中东的依存下降,导致美国虽不至于退出中东,但外交政策明显看出要转嫁中东责任,减轻在中东的包袱,沙特再和美国联手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另一方面,沙特深知,如果限产报价,只能让美国的页岩油和其它非OPEC国家的产量进一步提高,丧失市场份额,最终其在石油领域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下降,受害程度也许更大。

  再看俄罗斯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俄罗斯严重依赖于原油出口来保障其财政平衡,但是,俄罗斯本身既不是原油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也不是原油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政府负债水平也比较低,它不是OPEC成员,主动限产显然是下下之选。

  伊朗、委内瑞拉等高成本并高度依赖石油财政的国家也是无奈的选择。虽然油价下降,也必须生产出口,否则财政将彻底崩溃。
  如果我们不是只从石油论石油,而是从更大视野观察油价下跌,就不难理解油价下跌的真实原因。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