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观察 » 正文

我国石化行业呈现三个明显变化

日期:2015-01-28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  作者:中国投资咨询网

国际石油网

2015
01/28
10:1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中石油 石化行业 产业结构

       我国石化行业运行在2014年呈现出三个明显变化,即行业东西部效益差距明显扩大、行业非公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过半、天然气和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而柴油持续低迷。而这些变化反映出,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正在深化,尽管行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但行业经济结构正向着更健康、更活跃、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1日召开的发布会了解到,2014年石化行业东西部效益差距有明显扩大。1-11月,东部11省市实现利润总额4376.4亿元,同比下降1.1%,占全国行业利润总额的59.2%。中部8省利润总额1373.5亿元,下降0.1%,占比18.6%。西部12省市区利润总额1640.3亿元,降幅16.6%,占比22.2%。总体看,区域效益下降,但走势分化。中、东部地区利润小幅下降,西部地区降幅较大,东西部效益差距明显扩大。
  
  分析认为,石化业东西部效益呈现差异性变化,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产业西移战略的直接体现。靠近原材料端的产业在往中西部转移,而东部地区则转型做贴近市场端、附加值高的产业。比如上海,虽然其前11个月主营收入同比下降7%以上,降幅居于31省(市、区)之首,但其主营利润率却位列31省(市、区)的中间水平,显示出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对地区利润效益的显著影响。
    
  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从区域自身角度看,通过产业转移,将加快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可以促进承接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张。由于石化产业的聚集和规模效应,皖江城市带各承接区普遍对承接石化产业情有独钟。事实上,除安徽外,我国江西、四川、重庆、湖北、湖南、贵州等不少中西部省份也都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已成燎原之势。
  
  同时,2014年行业非公经济和私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继续增加,已经分别超过一半和四分之一强。2014年私营企业主营收入增幅达9.5%,占石油和化工行业收入总额的27.2%,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非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同比增长10.4%,占比57.2%,提高2.6个百分点;公有控股经济主营收入增幅为0.8%,占比38.1%。
  
  “十二五”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持续优化,竞争力逐步提升,在行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攀升。
  
  2014年,石化行业的消费结构也出现新变化。天然气和汽油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柴油持续低迷。2014年,国内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00亿立方米,同比增幅9%,占石油天然气表观消费总当量的23.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成品油消费中,汽油表观消费量增幅达到11.5%,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占成品油消费比重约为34.9%,提高2.2个百分点。柴油表观消费量增幅为1%,占比57.2%,创历史新低,同比回落2.2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柴油方面的工业需求在放缓、房地产开发速度在下降、工业运输物流的用油下降,都导致柴油需求呈现下降局面。例如,出于环保和经济性,山东等省的大型车辆由柴油改为天然气,也使柴油的使用量下降。2013年,山东道路运输行业共利用天然气60243万立方米,折合替代柴油约51.2万吨标油。由于运输行业占到柴油总消费量的60%左右,所以替代能源,如生物柴油、油改汽等的快速发展对柴油需求的影响比较大。而近两年汽油却受轿车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基本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导致我国柴汽消费比从之前最高时的2.3:1降到目前的1.64:1。
  
  预计2015年国内柴油市场供应将进一步宽松,需求则将继续受到经济环境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制约,预计增幅在1%-1.4%左右。国内柴油净出口能力有望突破600万吨,增加出口仍将是释放柴油过剩产能的主要途径。“而从长远来看,调整炼厂炼量和控制炼油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手段。”石化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