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南海东部石油管理局深入贯彻落实总公司年初工作会议“保增长”的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效益”两大核心着力点,大力推行降本增效措施,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现油气主业的提质增效。
一、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推动油区增储上产
勘探方面,管理局紧紧围绕“油气并举,向油倾斜,优化组合,突出价值”的勘探部署原则,大力推进价值勘探和高效勘探。在具体勘探策略上,坚持以浅水、中浅层系为勘探重点,实施优快钻井;加强随钻跟踪与分析,科学决策完钻时机;精心准备钻井设计,动态调整井身结构,合理优化作业措施。今年上半年,勘探费用大幅下降,勘探成效显著。
开发上,开展精细油藏研究,优化实施开发井、调整井。严格落实研究和井位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优化地质油藏方案,保证方案合理、地质风险可控。剖析钻完井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落实预案措施;做好随钻跟踪研究,控制好钻井轨迹,确保实施效果。
生产一路,抓好一线生产管理工作,保持高时率生产。深入开展“三查”(查设备、查制度、查技能)、“三化”(隐患排查常态化、生产操作标准化、应急处置专业化)工作,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质量。细化、完善意外关停管理程序,提高作业效率,缩短关停时间。实时跟踪和监测产量完成情况,寻找潜力方向,推动产量任务的完成。分析各油气田的盈亏平衡点,提高各个油气田的利润率。
除此之外,管理局创新科技,挖掘老油田产能。2015年5月,陆丰13-1-6井实施了爆燃酸压增产措施,先后采用了“管柱加压、多级减震、复合酸化”等创新技术,日产油从作业前的410桶增加至1115桶,成为陆丰13-1油田第一高产井。
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确保生产经营“降成本”
财务方面,开展模拟利润中心建设,引导效益优先理念。结合总部下发的利润总额考核目标,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以加强财务与业务部门的合作,完善降本增效机制。
合同方面,号召供应商抱团取暖,重新进行合同谈判。全面开展了对钻完井类、船舶租赁类等服务合同的梳理,按照合同到期日期、重要性和金额大小等因素,分别列出需澄清和谈判的工作计划。截至目前,相关工作已取得明显实效。
费用方面,开展海上各生产设施费用对标。建立生产作业费用月度分析及防翘尾治理机制;通过自行开发的生产作业费管理系统分大类、分细目、分项目三个维度实现各设施的横向和单设施月度纵向的对比,寻找重点管控对象。
现场方面,全面提升钻完井作业效率。上半年,管理局各钻完井项目紧紧抓住台风季节到来前的“黄金时间”,科学精细组织钻完井作业,提高作业效率,整体效率较2014年明显提高。
上半年,南海东部油田生产经营活动按预期推进,提质增效“四个10%”的目标按进度落实。下半年仍将面临比较严峻的产量压力、效益形势。我们将继续抓好质量、成本这两个着力点,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各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