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原油价格频繁波动、成品油市场需求萎缩、化工市场风云变幻等多重挑战,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坚定信心,眼睛向内,扎实落实集团公司党组33条要求和板块的10项挖潜增效措施,加强精细管理,化解不利因素,盈利企业巩固扩大成果,亏损企业采取控制措施,改善经营状况,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放眼未来,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挖潜增效依然任重而道远。一方面,炼化板块从顶层设计方面加大优化力度,炼油资源流向向高效企业倾斜,优化加工路线,增产增销高效产品,化工保证产品质量,增产适销厚利产品。另一方面,各炼化企业服务整体大局,严格执行原油加工计划,生产方案向化工倾斜,合理控制柴汽比,加强产销沟通,快速降低原油、半成品和成品油库存,缓解成品油销售压力。同时,企业严格控制成本,积极开发新产品,寻找增长点,力争为“十二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十三五”奠定基础。
“减少低效的催化油浆出厂”。秋末冬初,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顺利实现黑色产品回收利用,提前完成减少催化油浆出厂项目计划,累计增效9906.5万元。
催化剂单耗明显下降
催化油浆是催化裂化过程的中间产物,被作为黑色产品销售,市场价格普遍偏低,经济效益损失严重。如何让黑色产品创造最大效益,有两个难题摆在面前:一是油浆中催化颗粒含量高,二是催化油浆掺炼工艺调整难度较大。
炼油厂以轻质油收率、总液收值、催化剂单耗三项指标为突破口,优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效。据催化二联合车间生产副主任许世龙介绍,年300万吨重催装置根据原料性质、产品分布等实际情况,通过优化调整装置反再、分馏系统操作,控制大剂油比、高催化剂活性,以提高汽油、柴油产品收率。1月至10月,汽油累计收率45.89%,柴油累计收率21.42%,装置总液收累计达到84.58%,为建成开工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由于年300万吨重催装置原料劣质化比较严重,按照原来的工艺生产,只有保证催化剂单耗在2千克/吨左右,才能出合格产品。年初开始,年300万吨重催装置采取工艺动态管理办法,操作人员精心监盘,确保生产运行平稳。“从累计报表可以看出,总液收84%的水平没有下降,催化剂单耗明显下降并维持在1.75千克/吨水平。按照月产量27万吨计算,单月增效140万元。”许世龙说。
“少食多餐”控制掺炼量
从装置开始掺炼催化油浆,延迟焦化装置二班班长冯世州查看分馏塔、蜡油、循环油温度等的频次较之前增加不少。炼油厂采用添加油浆沉降剂的方式降低油浆中催化剂固体颗粒含量。去年年底,添加沉降剂的催化油浆固含量降至800毫克/升以下,满足了下游工艺接受条件,于年初送到年1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试生产。
截至目前,新催化油浆掺炼工艺已在年120万吨延迟焦化装置平稳运行近10个月,装置各项工艺指标呈现相对稳定状态。“催化油浆里的催化颗粒虽然经过沉降,含量较低,但过量掺入还会对装置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加热炉炉管油气线结焦以及机泵、管线等设备磨损严重。我们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把掺炼量控制在10%以内,相当于每小时掺炼13吨至14.5吨催化油浆。”延迟焦化工艺副主任陈彦斌说。
催化油浆甩掉了“黑色”的帽子,1月至10月,延迟焦化装置累计掺炼催化油浆1.9万吨,创造经济效益12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