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青海尕斯油田日均生产原油达到1709吨,各项开发指标持续向好。
尕斯油田百万吨连续稳产了24年,是青海油田建成千万吨高原油气田的主力生产区块。
尕斯油田连续稳产的奥秘在哪里?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这个有“长青树”之称的功勋级老油田。在低油价、高成本背景下,尕斯油田在稳产难度不断增大,开发指标日趋艰难的情况下,是如何念好效益经,谱好开发曲,确保持续稳产?
“四个结合”强管理 “水”主沉浮控递减
尕斯油田隶属青海油田公司采油一厂。目前,尕斯油田正处于水驱全面开发阶段。对水驱开发来说,既要让油藏指标好转,又要确保持续稳产,就要走出“重油轻水”的误区。
2014年开始,针对尕斯主力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青海油田采油一厂明确了精细注水提高采收率的主攻方向,提出将文化引领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改变传统观念,强化制度建设;地质研究与工艺进步相结合,实现理论和技术同进步;系统管理与过程控制相结合,梳理注采系统模型,抓好节点控制;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相结合,强化注水考核、监管、控制,提高执行力。
“四个结合”直击油藏欠注、水质不达标、密封有效率低、精细注水执行力不强等难点问题。开发部门转变注水管理考核方式,不单以当年原油产量论英雄,更注重油田水驱开发指标的改善,引导各采油作业区从“注够水、注好水”向“有效注水、精细注水”改变。科研人员精细油藏描述,形成“一井一法、一层一策”的精细注水管理制度;建立起注入水水质长效达标机制,全力开展不同油藏的水处理工艺研究,提高注入水与储层的配伍性研究,水质达标率达85.3%,让油藏喝上了“对胃口”的放心水。
功夫用在水上,效果出在油上。尕斯油田自然递减率从2008年的21.4%降至目前的12.5%,综合递减率从2008年的14.1%降至目前的6.9%,“十二五”期间累计增油26.29万吨。
把脉问诊下处方 综合治理见真章
柴达木盆地地质结构复杂,储油层展布“薄、多、散、杂”。精细地层对比,提高注采对应关系,是实现老油田水驱效益开发和持续稳产的保障。
为此,采油一厂集中技术力量,集成方案、施工、技术优势,动静结合、整体布局、分步实施、效果跟踪、及时调整,在尕斯主力油田全面打响综合治理攻坚战。
开发部门打破以往老油田调整挖潜仅仅是以原井网和原方式为依托进行综合治理和老区局部调整的思维禁锢,不断强化地质研究和剩余油分布。通过开展精细地层对比和储层再认识,对油田的剩余油分布、小层沉积微相、砂体注采对应关系、挖潜方向等都做到了然于胸,并通过精细刻画层内、层间非均质特征,精确剩余油分布状态,使老油田重新焕发青春活力,老井日产量稳定在2600吨以上,探明储量转化率突破70%。
2015年,采油一厂坚持油藏优先注够水为核心,转注井16口,两个主力油藏全年完成换封、酸化、大修等水井措施作业219井次,累计增注35.8万立方米;开展注水管柱受力分析研究,推广应用免投捞同心分注工艺,加强了入井工具全过程跟踪验证评价,全年测调效率提高60%以上;封隔器首次验封合格率达到84.8%,比上年提高15.3%。
念好稳产经 技术集成促效益开发
面对持续低油价带来的影响,采油一厂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集成,坚持走低成本开发之路。
为此,向管理要效益,以技术保稳产成为采油一厂的必然选择。采油一厂深化尕斯油田地质认识,精细刻画砂体、沉积相研究,在老区内找新区,在旧层中找新层,突破了以往油藏储量的盲区和盲点;加强钻井技术研究,精选区块和层位,开发配套系列技术,依靠技术集成形成完善的水平井、直井开发技术体系。如今,采油一厂可针对不同类型储层,选用水平井设计、钻完井及措施改造等多项工艺,形成各具特色的长井段多油层水平井优化及选井选层技术方案,同时形成了防砂堵水、压裂防砂复合工艺、基岩压裂改造、分段酸化等多项储层改造技术。
2015年,采油一厂在扩边增储建产工作中,采取费用包干、区块承包的方式,精细控制钻井及后期的测、录、固井施工费用,使油藏全年万吨产能建设总体投资下降10%。在措施增油中,措施有效率达80.8%,实现低成本下的效益开发。
背景链接
尕斯油田地处柴达木盆地,因与美丽的尕斯湖相映成趣而得名。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负责开发和管理。
从1978年跃参1井喷油揭开尕斯油田开发序幕开始,经过石油人多年奋战,尕斯油田1991年原油产量迈上百万吨大关,并连续实现24年稳产。截至目前,尕斯油田累计为国家奉献原油3600多万吨。
在经历了38年的开发后,这个老油田同样面临着与国内其他老油田相同的问题。尕斯E31油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87%;N1-N21油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75%,主力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后备资源不足,储采关系失衡。
为实现油田的持续稳产,2010年尕斯油田实施了二次开发。经过几年的开发,目前尕斯油田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深部调驱主体技术,采收率提高3个至5个百分点,单井产量明显提高,二次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目前,尕斯油田已经成为中国石油老油田二次开发中的典范,两次获得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气田”的殊荣,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极大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