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石油媒体聚焦 » 正文

持续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的影响分析

日期:2016-04-23    来源:能源情报

国际石油网

2016
04/23
08: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气工业 页岩油气革命 油气政策

1 低油价产生并将持续存在的根本原因

1.1“页岩油气革命”的成功使M国基本实现能源独立,促进其制造业振兴

1.1.1M国页岩油气的成功得益于“四个革命”

以下“四个革命”引领了非常规油气开发的新浪潮,是M国(特指某超级大国,下同)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大获成功的关键:①大面积连续型油气聚集的地质理论革命;②水平井储层体积压裂的开发技术革命;③平台式井组作业的“工厂化”生产革命;④众多市场化公司参与的成本革命。

1.1.2页岩油气“四个革命”改变了世界能源的格局

自2002年页岩油气革命不断推进以来,M国的原油和凝析油年产量从2009年的3.2亿t攀升至2014年的5.2亿t,增加了2亿t;天然气产量从2005年的5000亿m3左右,快速攀升至2014年的7283亿m3,增加了2200亿m3以上,油气产量重返全球霸主地位。M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06年的最高值67%降低至2014年的38%,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从2005年的最高值18%降低至2014年的4%。

1.1.3天然气价格走低,降低了制造业的成本

M国天然气价格自2009年开始大幅回落,2014年的天然气价格较2008年降低56%,只有欧洲平均气价的60%、日本气价的45%。M国能源价格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印度等国家低成本劳动力的优势。自2010年开始,M国制造业结束了长达12年的持续缩减,出现了每年新增近200万就业人数的持续性增长。实现能源自给符合M国国家全方位能源策略:一方面规避了油价剧烈波动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冲击,另一方面又有效促进了M国本土经济的增长并创造就业机会。

1.2M国油气政策的“两个转变”将对世界油气工业产生重大影响

1.2.1M国油气政策做出“两大转变”使得世界油气供给态势更为宽松

M国油气政策的以下“两大转变”,将使该国和伊朗所生产的油气投入市场,进而显著提升市场的供应能力:①2014年6月M国众议院批准其能源部(DOE)审核LNG出口方案,批准出口本国生产的LNG7142万t,预计2017年输往亚洲的LNG数量可能超过3000万t,这也是M国政府同意油气出口的重要信号;②伊核谈判结束并达成协议,解除对伊朗的石油禁运,伊朗石油年产量有能力在短期内恢复到被制裁前的2亿t。

1.2.2M国能源独立显著减少进口量使得世界油气市场供给格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M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大幅降低,油气进口量削减的主要方向是中东、非洲和南美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已逐渐向东亚、南亚地区开拓新的市场,同时M国的LNG出口也主要流向欧洲和亚洲,世界油气供给将由向西流变为向东流,市场供应较为宽松。世界多家能源机构及银行的预测结果表明,未来10年国际油价将维持在每桶40~70美元的中低位水平。

1.3M国以“低油价”和“能源独立”为依靠重新布局其全球战略

1.3.1M国以低油价影响E国的经济发展走势

作为油气出口大国,E国(特指某资源大国,下同)财政收入高度依赖于油气出口。2014年E国联邦财政收入约为14万亿卢布(约合2.1万亿元人民币),占该国GDP的18.5%,其中油气相关收入为6.5万亿卢布,占其财政总收入的48%。根据E国联邦储蓄银行的计算结果,原油价格需要维持在每桶104美元,E国才能达到财政收支平衡。国际油价暴跌将使饱受西方制裁的E国经济雪上加霜,从而大大削弱了其与西方相抗衡的经济基础。

1.3.2M国减少对中东的能源依赖并加速重返亚太地区

油气供给态势宽松,将促使M国对全球能源控制手段做出快速转变,从对中东能源生产集中地的控制转为对油气有强劲需求的亚太地区的控制。作为世界贸易的重要航线,全球有约1/3的原油、一半以上的LNG贸易都要从中国南海经过,而且南海本身也是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M国加速重返亚太地区,用军事力量影响南海,对于中国的全面崛起与和平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2持续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体系的冲击及影响

2.1中国油气战略已初步制定油气消费“顶板”与生产“底板”

我国已经基于消费革命为重要内涵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根据有关规划,到2030年,通过能源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建立起安全、绿色、高效的现代能源系统,使之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生态环境的约束条件。

2.1.1基于油气消费革命预测的消费量“顶板”

2014年,我国的原油消费量为5.18亿t,产量为2.10亿t,对外依存度达59%;天然气消费量为1830亿m3,产量为1256亿m3,对外依存度为31%。考虑经济新常态及能源消费革命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GDP增速将介于6.5%~7.0%,石油消费量增速将介于2.0%~3.0%,2020年、2030年全国石油消费量将分别达到6.0亿t、6.8亿t;天然气消费量将分别达到3300亿m3、5200亿m3。

2.1.2基于油气生产革命预测的产量“底板”

目前我国常规石油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长期保持稳产难度增大,产量接替主要依赖于油气生产革命,即大规模开发低渗透致密储量。考虑到我国石油地质情况的复杂性,低品位原油上产幅度难以达到M国页岩油水平且开采成本高,在国际油价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维持2亿t的原油年产量“底板”,生产能力可行,经济效益合理,可稳产20~30年。在石油消费量刚性增长的趋势下,2亿t生产底线既有利于我国石油工业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又可将2030年前的石油对外依存度控制在70%左右,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完成上述产量底线,需要中石油在国内石油生产上持续保持主力地位,确保原油年产量底线不低于1亿t。这既是对国家能源安全的责任体现,也是公司自身稳定发展的根基,为队伍稳定、新业务拓展夯实基础。因此,必须紧密围绕上述产量目标,进行长远的战略研究与布局,超前谋划资源接替、技术接替与管理创新。

据笔者预测,我国天然气通过常规气、非常规气的“双气驱动”,2025—2030年间全国天然气产量潜力将介于2700亿~3000亿m3;如果以年产2700亿m3作为国内天然气生产的“底板”,那么2030年中国的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可控制在50%左右。保持相对较高的国内天然气产量,对于应对巨大的天然气消费市场需求和进口天然气市场的区域性、地缘政治性风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2低油价对中国油气工业体系的严重冲击

与上轮油价下跌相比,此轮油价下跌呈现出了新的特点。2008年油价下跌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的石油需求量减少,但石油供应量并没有大的变化,油价跌得快,反弹也快。而本轮油价下跌的不同之处在于石油需求量增长减少,但同时供应能力则又增强,并且中东等OPEC国家以低油价为手段,抑制M国页岩油气产量增长,延缓太阳能、风电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头。由此导致油价中低位震荡周期长、回升乏力。本轮持续低油价对我国油气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程度将甚于以往,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2.1低油价直接缩减了石油企业上游利润,严重抑制了勘探开发投资

从2014年6月油价下跌以来,五大国际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和雪佛龙)2015年一季度与2014年二季度相比,整体收入平均下滑超过40%,上游利润平均下滑超过60%。我国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也不例外,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较去年同期降幅高达51%。低油价对石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巨大冲击,迫使其削减上游资本支出。五大国际石油公司2015年上游投资削减幅度在10%以上,各家削减金额在30亿~60亿美元不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2015年上游投资分别比2014年减少10%、36%、12%。

2.2.2低油价期钻井、物探等工作量迅速下滑,技术服务队伍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

低油价期钻井、物探等工作量迅速下滑,技术服务队伍面临严峻的生存考验,以下仅以中石油为例加以分析。钻井方面,2013年高油价时中石油总的钻井数量达17000余口,随着油价下降,2015年安排钻井工作量为14000口,下降19%;地震方面,2013年中石油实施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分别为37000km、16000km2,2015年安排二维、三维地震工作量仅14000km、7000km2,分别比2013年减少62%、56%,富余一半以上的队伍。中石油与上述国际石油公司还有所不同的是,其与技术服务公司之间主要依靠的是内部关联交易,内部技术服务公司成本偏高,抵御低油价的市场能力远不如外部队伍,这在钻井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2013年高油价期,中石油钻井市场内的钻机数量最多时达到1870余部,其中该公司内部钻机为930部、外部钻机为940部,在近一年多来控制投资、降低钻井成本的情况下,内部钻探企业已有上百支队伍停工歇业。若低油价持续3~5年,一方面,技术服务队伍生存与稳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更多队伍因无工作量而歇工,将出现职工收入大幅下降、生存困难、企业包袱加重、技术骨干人员流失等问题,队伍稳定压力激增;另一方面,中石油内部钻机的平均新度系数只有0.4,长期停工有可能使许多老钻机失去正常作业能力。

2.2.3油气生产系统平稳运行受到严重影响,石油工业体系快速恢复难度大

持续低油价时期,往往会带来队伍涣散、油气井复井难、设备停运导致损毁严重、勘探准备不足、技术研发接替减缓等不利因素。这里仍然以中石油为例,2008年全球油价下跌,多个油区(如吉林、新疆、辽河等)被迫限产,2008年限产区原油产量为5400万t,2013年高油价时其产量也只有4800万t,主要限产油区直到目前仍然没能恢复到限产之前的生产水平。稠油热采、化学驱项目被迫中止或产量规模压缩后,复产难度大,所需费用高,甚至不能复工,部分油气地面设备闲置甚至荒废,从而导致油气资产过早的非正常耗损。

2.3低油价对国家能源安全的严重影响

2.3.1若仅考虑经济因素安排产量规模,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国家的石油安全风险

2014年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已分别达到59%和31%。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低位徘徊,若国内原油仅按经济效益测算产量规模,2015年中石油盈亏平衡油价为48美元/桶,只有大庆、长庆、新疆和华北四大油区成本处在盈亏平衡边缘,原油产量占中石油全部产量的70%;若中海油和中石化参照同一占比,全国处在经济盈亏平衡界限的原油产量规模只有1.47亿t,比2014年我国实际石油产量2.10亿t减少了0.63亿t,低于前述2亿t的生产“底线”。

因此,石油生产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国家油气安全大局出发,仍然需要保持年产原油2亿t的生产“底线”。

2.3.2石油进口运输通道风险增大,需要给予关注

在“便宜石油”时期,我国石油进口量将进一步加大,进口主体是中东、中亚、非洲以及南美地区。但从上述地区进口原油90%以上都要依靠海运,90%均由外国油轮承运,中国船队的运量仅占10%左右,而且石油海运80%以上都要通过马六甲航道。一旦海上运输力量和通道被控制,有可能对我国的油气安全带来灾难性打击。如果某些国家操纵油价,致使国际油价上涨,而中国自己的原油生产能力在低油价时受到较大的打击和削弱,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届时只能无奈被动接受,额外支出巨额外汇买油。

另一个重要因素也值得关注,M国当前高速开发页岩油气,快速提升其产量,一旦页岩油气产量下降,又可以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储能等世界领先的新能源技术快速接替,并以保护气候、减少碳排放量为由,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经济规则,将会给包括中国在内的远没有做好新能源发展技术储备的国家及其油公司新一轮的重大打击。

3持续低油价条件下中国油气工业的应对策略建议

3.1从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出发,确保产量“底线”

2014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5.18亿t,其中国内原油产量为2.10亿t、进口3.08亿t。海路是我国原油进口的主要通道,而对原油进口安全的影响因素则较多。目前,相对安全的国内生产石油与中亚、E国等陆路进口的石油,约占全国石油消费总量的一半。尽管国内原油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但它却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石。综合国家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约束、石油供应安全和国内资源潜力,确定全国长期保持原油年产2亿t、中石油年产原油1亿t,以此作为国家和有关国有石油公司原油产量的“底线”。国内天然气年产量在2030年力争达到2700亿m3左右,以此作为我国长远的天然气产量“底线”。

3.2坚持“三个不能停”,谋划上游业务长期发展

各国有、省属油气公司要坚持以下“三个不能停”,谋划上游业务的长期发展。

3.2.1油气风险勘探投资不能停

依据所掌握的中石油的数据,油气风险勘探自2005年以来共获得16项战略突破,落实了4个储量规模介于5亿~10亿t级的重大勘探领域,有力支撑了中石油年均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亿t以上、天然气地质储量5000亿m3以上目标的达成。当前我国天然气探明率仅17.6%,石油探明率也只有33%,还有一批石油储量规模5亿t以上、天然气储量规模1000亿m3级的重大勘探领域,如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致密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塔里木盆地深层气、中上扬子地区页岩气等,应保持油气风险勘探的力度,为我国油气工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

3.2.2低渗透致密油气藏、页岩油气藏开发技术攻关试验区建设不能停

2014年全国累计探明低渗透致密石油地质储量为103亿t,占当年全国石油总探明储量的47.6%,年产量突破5900万t,约占当年原油总产量的1/3。对鄂尔多斯、四川等盆地的低渗透与致密油气藏应继续开展以提高单井产量和储量动用率为目标的技术攻关试验区建设,探索降低开发成本的新技术,如储层改造技术上由注重单井改造效果向注重油气藏整体改造、体积压裂改造转变,采油机理由驱替向渗析+驱替复合作用转变,生产组织由注重建产向保持稳产转变。页岩油气藏开发试验区应持续重点开展地球物理勘探、页岩储层精细评价、水平井快速钻井、分段压裂改造和工厂化作业技术试验。

3.2.3科技攻关创新不能停

在常规油气方面,将在非常规油气开发上取得显著应用成效的体积压裂改造技术,向松辽、鄂尔多斯等盆地的低渗透油气藏开发中大力拓展应用,更大力度地发挥体积改造技术在不同油气藏开发中的作用,提高单井产量和油气藏采收率;在非常规油气方面,实现关键工程技术及装备的国产化,加强对工程技术瓶颈的攻关,优化工艺流程,提升工厂化作业管理水平,形成成熟的低成本开发技术。

3.3逆境中谋求改革发展,打造“中国式斯伦贝谢”技术服务公司

3.3.1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借助“一带一路”谋出路

技术服务公司面对当前逆境,不能被动等靠要,需要主动进取、积极求变:①对低品位及非常规油气资源,推进混合所有制经营改革吸引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或借鉴苏里格气田开发的模式,加大油田企业与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的合作开发力度,为工程技术队伍开拓新的服务市场;②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借助“一带一路”之机扩大队伍出路,积极拓展国外市场。

3.3.2工程技术服务企业瘦身强体,打造“中国式斯伦贝谢”

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还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①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减轻包袱,降低管理成本,轻装上阵;②在高新技术方面,通过管理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加强集成整合,对标大型国际技术服务公司的管理与技术,不断提高高新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打造“中国式斯伦贝谢”技术服务公司,以技术求发展;③在常规工程技术方面,加强市场化运作,建立新的考核机制,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控制成本,以能力求生存。

3.4真正着手发展新能源业务,积极谋划从油公司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变的升级发展

国外油公司正积极调整能源发展策略。壳牌是全球大型能源公司中可再生能源业务最多的公司,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其第五大核心业务。其研发的CIS薄膜电池在太阳能零散电力利用领域占据约17%市场份额,硅基太阳能业务年发电量超过80MW;风能年发电量已超过500MW,并在全球建有多个风力发电厂。

建议国有石油公司利用在能源领域的综合优势,针对技术尚处在发展阶段中的储能、氢能等领域,组织研发力量,加强合作研发,形成特色技术;在技术成熟的风能、太阳能等领域,采取业务并购等方式快速进入,兼并一些创新公司,购买技术专利,借助“一带一路”之机,伴随油气业务向海外推进新能源业务;在油气区积极开展新能源建设利用示范,培养专业队伍。力争通过5~10年的时间,形成中国三大油公司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业务。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