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要闻 » 正文

齐鲁石化:开发高性能管材产品拓市增效

日期:2016-08-22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国际石油网

2016
08/22
13: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齐鲁石化 石油市场 石油管道

为了更换地下管道,好好的公路被“开膛破肚”,常常被人们吐槽。假如地下管道质量更好,人们就能不受或少受尘土飞扬、交通堵塞的困扰。

“我们研发的一项新技术,可让这一愿望成为现实。”8月10日,齐鲁石化研究院聚氯乙烯研究所所长王晶说。他所说的这项技术——可氯化聚氯乙烯管材专用树脂研发,7月6日通过集团公司科技部组织的鉴定,并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高度评价。

这种专用树脂转化成氯化聚氯乙烯再制成管材后,相比于目前广泛使用的普通聚氯乙烯管材,耐高温能力、耐腐蚀性、阻燃性均提高50%以上,使用寿命大大延长。之前,该技术被国外企业垄断。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前7个月,齐鲁石化生产可氯化聚氯乙烯专用树脂7900吨,成为企业增效拳头产品。

攻关,瞄准市场开发高性能管材料

齐鲁石化可氯化聚氯乙烯研发起于2010年。“我们当时的聚氯乙烯都是通用牌号,效益不佳。由于技术垄断,国内无法生产效益较好的氯化聚氯乙烯专用树脂。我们就想开发这种技术。”王晶说。

之前,王晶和他的团队主要从事产品技术服务,新产品研发不是他们的专业领域,而且国内也没有研发该产品的先例。他们研发氯化聚氯乙烯是从零开始。

经过反复学习论证,他们认为应该把突破口选择在生产氯化聚氯乙烯的原料上,即研究开发生产可氯化聚氯乙烯专用树脂。“生产氯化聚氯乙烯需要新建装置,投入太高,而生产可氯化聚氯乙烯就可利用现有装置。只要开发成功,下游企业就能产出合格的氯化聚氯乙烯。”王晶说。

攻关期间,他们天天围着小试装置、对着书本边研究边摸索,有时为了验证一个数据的准确性,一个试验要重复十几次。生产出小样产品,他们就赶紧送到相关机构检验。经过大半年艰苦工作、几百次试验,他们终于产出合格产品。

随后,齐鲁石化马上在氯碱厂聚氯乙烯装置组织工业化试生产。2011年3月份,首批300吨可氯化聚氯乙烯专用树脂实现批量生产。

推广,让自家产品替代进口料

试生产成功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预料之外的情况却发生了——好产品居然卖不出去!几个月过去了,300吨树脂还静静躺在仓库里。

“毕竟我们是国内第一家生产,用户接受起来有一个过程。”王晶说。他们索性带上样品,选定一家下游企业,铁了心地上门推介。他们主动为用户提供技术服务,义务帮助解决生产难题,天天往企业跑。企业老总开玩笑“这里的草都快被你们踩平了”,终于答应让他们试试。经过几十次的试验调整,这家企业终于产出高质量氯化聚氯乙烯树脂,综合性能达到进口产品水平,投放市场后受到欢迎。看到产品有市场,这家企业主动要货100吨,随后剩下200吨也被他们买下。

齐鲁石化趁热打铁,大力开发新客户,产品销路越来越好,排产量越来越高,2012年产量达3000余吨,2013年继续大幅增长,成功替代部分进口,为企业增效千余万元。

创新,让产品为企业创效再发力

没想到,2013年的高歌猛进,在2014年却遇到新的难题。当年,齐鲁石化生产整体优化,原来生产可氯化聚氯乙烯的装置暂停运行,生产任务由另一套装置承担。与原装置相比,这套装置在生产可氯化聚氯乙烯方面存在不足,产量质量出现严重下滑,好多客户又开始转买进口料。

该公司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展开研究,想尽一切办法改造优化现有装置。“几乎等于重来一次工业化试生产。但无论多么难,一定要成功。”该公司氯碱厂副总工程师蔡振华说。

不到3个月,氯碱厂组织实施大小技术改造30多项,攻克分散剂挂壁、配方体系优化等难题,还摸索出一套完整的专用生产配方,迅速实现生产稳定向好。

紧接着,他们抓紧组织市场联合推广,助力产品销售,争取客户支持,产品认可度逐渐提高,产量逐渐回升。2015年,产量9115吨;2016年前7个月,产量超7900吨。“基本上做到全产全销,失去的市场又一点点夺了回来。现在,可氯化聚氯乙烯已成为公司科技创新的代表性产品,也是乙烯链效益最好的产品之一。”蔡振华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