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企业 » 中石化要闻 » 正文

老井复查:水变油的奥秘

日期:2017-06-07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作者:王慧慧

国际石油网

2017
06/07
14:0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油井 中石化 河南油田

    5月9日,技术人员对低效井下T4-2212井精心复查,在新储量层补孔作业,初期日产原油31吨,含水仅1%。
 
    今年以来,河南油田采油一厂改变以往老井复查中一味寻找整装油藏岩性圈闭的思路,转为寻找断块控制区构造圈闭,大胆转变观念,运用断块成藏规律,在平面上不放过一个空白区,在纵向上不放过一个空白层,使以前不被认识的隐蔽油层“浮出水面”。
 
    1-5月份,该厂强化基础研究,转换老井复查思路,对15口井19层实施验证,寻找到15个新油层,累计产油4507吨,新增地质储量21.31万吨。
 
    解放思想   新思维认识老油藏
 
    老井复查,就是对老区、老井和老资料进行反复核查,对可疑层重新认识,对潜力层进行分析论证,找出优质储量进行开采。
 
    “低油价下,要实现高效勘探,必须利用现有的存量资源,加大老井复查力度,不轻易放弃每一个潜力层,坚持地质认识再深化,重在创新,不断创新找油思路、不断构建找油模式、不断寻找新的目标,以最少的投入发现规模的优质储量。”采油一厂厂长苏建栋说。
 
    下T4-2212井是下二门油田断块附近的一口低效井,日产油仅0.5吨。为了寻找这口井“起死回生”的良方,技术人员郑青华从油气运移特征入手对该井进行复查,发现所在小层及相邻的油层均在断层南部成藏,上下油层也均有成藏,为何断层以北偏偏是水层呢?
 
    她和同事们精心绘制剖面图,从区域地质构造和储层展布分析研究,从电性特征上反复对比,认为前期解释为水层的层位,应该是一个低阻油层。于是,她制定出补孔验证方案。
 
    5月9日,对下T4-2212井进行补孔,初期日产31吨纯油,新增含油面积0.2平方千米,新增地质储量6万吨。
 
    老区越是复杂,越是给挖潜留下了空间,思维创新离不开扎实细致的基础工作,要把老资料吃干榨尽,把基础工作做细做实。我们需要用新思维对老油藏进行重新认识,以变化的眼光看待老油田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重翻家底  空白区发现新圈闭
 
    方向清则思路明。老井复查的方向和方法确定后,地质技术人员牢记责任担当,变增储压力为找油动力,从基础地质研究做起,努力寻找新的突破。
 
    H4018井是双河油田438区块一口采油井,含水高达98.4%。含水如此之高,问题出在哪儿?技术人员孙明明运用油气运移及成藏规律,对该井进行细心复查诊断,发现该井地下小层某断层北部成藏,而断层南部却未成藏,电测解释砂层是一个“空圈闭层”,同样的构造,同样的储层,同样的储层封闭单元,不可能没有油!
 
    面对重重迷雾,孙明明利用双河区南部井网密集的优势,开展断层控制区空白圈闭评价工作,一条一条测井曲线对比,一口一口井的录井资料筛查,进行断点重新核对和断层重新组合,开展断层控制区空白圈闭评价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先后对三条断层的产状进行精细刻画,对局部构造变动区及断块空白层进行复查,并对含油圈闭进行电性、物性对比,他和同事们认为该井的另一层位具有成藏潜力。
 
    4月10日,对双H4018井进行补孔单采后,日产原油26.9吨,50天累产油547吨,证实该层是一个低阻油层。
 
    老井复查,往往是发现一个点,就能带动一个区块,拓宽老区复查的思路,在前人认为不可能有油的“空白圈闭”内刨出了一个“金疙瘩”。
 
    无中生有  水层里盛开“石油花”
 
    5月22日上午,地质研究所所长孙宜丽和动态室技术人员聚在会议室,一起进行地层分析对比,10多米长的会议桌上,铺满了魏岗油田的测井组合图。
 
    魏岗油田属于断块成藏,断层分布复杂,含油面积不连片。魏岗组组长薛玉杰和同事们按照“数块块”的思路,开展精细构造研究和潜力复查,根据电性特征和录井资料落实圈闭,在老区及周边区域寻找新的含油层含油区。
 
    魏191井是魏岗油田一口油井,因泵漏,低效,且开采层平面水淹程度较高而被关停。
 
    地质技术人员艾囡对魏191井小层细分对比,发现该小层南部变干,北部有断层遮挡,具有明显的油层特征,于是大胆提出补孔方案。1月26日,对魏191井实施补孔作业,日产原油6.7吨。
 
    3月10日,技术人员对魏16井进行补孔验证,日产油5.9吨。
 
    4月20日,对魏267井补孔H2Ⅱ14-15层单采,自喷生产,初期日产纯油43吨,新增含油面积0.12平方公里,增加优质地质储量4.2万吨。
 
    今年1-5月,魏岗油田从水层中评价出7个低阻油层,新增地质储量9万吨,3口验证井补孔后取得了较好增油效果,日增产原油51.5吨,形成了水中找油、“开花连片”的可喜局面。
 
    通过不断深化老区认识,不断创新找油思路、不断寻找新的目标,该厂在老井复查上不断取得突破。实践证明,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思维,改变挖潜方式,才能开辟新天地,从而破解“水变油”的奥秘。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