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记者来到井场,看到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试油工程作业部工程组组长
朱其亮似乎比前阵子更忙了。他除了要现场指导岔深6X井的注灰施工,而且文11-45井换装井口的事情也等着他去处理。“累是肯定的,年轻人就该趁着大好时光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说罢,他又坐在电脑桌前忙碌了起来。
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8年的时间早已让朱其亮褪去了青涩,一线的经历练就了他沉稳、干练的工作作风,他也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逐步成长为技术大拿,在赢得领导和同事信任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人生价值的升华和飞越。
咬定青山——扎根一线、突破自我
早在学生时代,朱其亮就被送雅号“朱秀才 ”,说他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文人的酸腐味儿。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做事的较真儿劲头,与豪爽的作业工们显得格格不入。“小朱,你来到作业队就是一名石油工人。在这里没有高与低,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你只有放下自己,才能真正融入到这个大家庭里!” 队长的一番话,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渐渐地,朱其亮开始和队友们打成一片。大家发现这个长相斯文、说话谦恭的年轻人,总是很谦虚地向他们请教工作上的问题,好学、踏实、聪明是他的长处,而他利用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特长,为当时平均年龄36岁的老队伍注入了一股新鲜的力量,让大家增长了不少见识。看着小朱发自内心会心的笑容,队长的担忧慢慢地消散了,朱其亮也习惯了和冰冷的油管、黑乎乎的油污打交道。一年后,刚下小队时的学生气息已经荡然无存,年轻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光彩和专属于石油工人特有的粗糙与黝黑。
“我的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石油工人,我在大学所学的也是石油专业。只有在工作上有所建树,我才不愧于父母的养育和单位的培养之恩。”朱其亮下定决心扎根一线,从底层做起、从最基础做起,技术员一干就是4年。
千磨万击——苦练内功、技术立身
一线技术员的工作是单调且枯燥的,每天不仅面对着各样繁琐的数据和公式,还要处理各种油样、水样的采集和分析,队上干活拉不开栓了,朱其亮照样也要顶上去。当队员们疲惫地沉沉睡去,他还要伴着鼾声处理一天的技术资料。
似乎是练就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状态,朱其亮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他总是踏实、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几年下来,无论是技术报表还是各项资料,他已然成为一线技术员中的佼佼者,作业部领导给予他最高的评价就是“小朱的资料都是免检的”。做事严谨、仔细的工作作风,让他不允许自己在工作上犯任何错误,如果是被纠正出来的问题,他就不会在同样的错误上再摔跤。他很有心地将自己所干每口井的资料进行了汇总,总结和提炼每口井的不同、特性之处,对于今后处理同样的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5年春节刚过,朱其亮被调至作业部工程技术组,而他也迎来了人生的一次重要转变。每天,他要面对的是十几口问题井的疑难杂症,而他就像出诊医生一样,不停奔走于各个井场。他师从井下作业公司技术专家杨振威,跟着师父看他如何处理各种施工难题,回家后再完整地记录下来。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朱其亮好学上进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了,很快,他就可以独立顶岗了。
无问西东——潜心钻研、进无止境
近两年,朱其亮在专业领域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他先后获得渤海钻探公司优秀兼职培训教师二等奖和精品课件一等奖,《井下桥塞封隔器胶件固卡消溶剂研制及工艺应用》获得了科技创新一等奖,《油气井除硫及残酸处理系统研制》获得了科技创新三等奖。一个个烫金的证书接踵而至,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高大的身影依然忙碌在井场。
“这些成绩是我阶段性工作的一种总结和提炼。现代石油工业飞速发展,需要的是先进的工艺技术和高精尖的设备,我们这一代任重而道远。”朱其亮说起这番话,眼里不禁闪现出熠熠光芒。他深知试油作业在整个石油生产链条上所能发挥出的作用,以及与他摸爬滚打的作业工兄弟所处的尴尬境地。每每想到这里,他就激励自己用自己的所学之长,为改善作业工的施工条件、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这就是他现在所追求的。而他也说到做到了。
去年,他参与了苏桥储气库、北京新机场封堵项目、杨税务潜山项目等大型项目的施工,他也成功解决了深井桥塞打捞、水合物冻堵、大漏失井堵漏、储气库永久封井等特殊施工,这为他成长道路上又积累了一笔丰富的现场经验。“学无止境、天道酬勤”,这是他不断激励自己的话。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始终怀着一颗上进的心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新工艺。虽然他是一个平凡且普通的人,但是他要用自身的努力和奋斗拒绝做一个平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