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记者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沙滩二组
长庆油田开发的靖24-32井场看到,一丛丛高50厘米左右的沙芦草正迎风劲舞,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沙芦草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列入我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出芽率低至千分之一。它能在已掩埋的
钻井泥浆池上发育,说明泥浆池生态环境适合沙芦草生长。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分类专家吴振海和水土保持研究所郝明德研究员在现场调研时得出的结论。
沙芦草又名蒙古冰草,为禾本科优质牧草,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陕西等地,陕西榆林是该物种生存的最南端。
内蒙古南部、陕西北部的鄂尔多斯和榆林地区,是长庆油田主要油气开采区域。长期以来,长庆油田把钻井泥浆液及岩屑的全方位无害化治理,作为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攻关。
9月8日至13日,长庆油田会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专家,在对长庆油田1991年至2015年钻井形成的井场进行环保调研时发现,所有井场不但附近植被恢复良好、作物长势茁壮,而且属于渐危珍稀植物的沙芦草竟出现在多个井场上,根系深、长势好。更可喜的是,井场已掩埋的泥浆池地面上,植被和农作物长势普遍优于泥浆池以外及井场周边区域。据当地居民及专家估算,荞麦增产可达30%左右,大豆、玉米增产10%以上。
“这说明钻井泥浆和岩屑含有营养的无害物质,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如果能进一步加以改造,将能像化肥一样,促进植物生长。”郝明德教授说。
尽管如此,为严格落实井场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早在2009年,长庆油田就出台《长庆油田分公司井场环保 “三同时”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在完井后30个工作日内对井场废弃钻井液,通过固液分离,稳定固化,再铺上厚度大于0.3米的土,恢复地貌。
面对从泥浆池上附近采集的苜蓿、玉米等植物标本,郝明德教授告诉记者:“有关农作物的品质研究还在进行,若能进一步证明生长在泥浆池上的农作物对人体没有危害,将对废泥浆池再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