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二期工程顺利移交业主——集团公司海外最大炼油项目和首个整体交付项目圆满收官。
9月29日,伊拉克哈法亚
油田第三座中心处理站顺利实现合格原油外输,实现2000万吨/年产能建设目标,中伊能源合作之花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再次绽放。
同一个月,国内辽阳石化渣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及烟气脱硫脱硝,宁夏石化烷基化、庆阳石化异构化等装置成功投产或顺利中交……
一座装置,就是一座里程碑,见证中国石油
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的成长壮大,也是石油工程建设者四海为家、“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真实写照。
一项工程,与百姓生活、碧水蓝天息息相关,与国家石油工业体系建立、能源战略安全紧密相连。
从劳务分包到全业务链
“那时候18个月才能休一次假,临回国前,我才给爱人打了一个电话。”CPECC拉美公司副总经理吕英记得,1997年她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科威特项目建设,“印象最深的就是,好像每天晚上都在写信、写日记,学习英语”。
采用700多项国际先进技术标准、120多项业主特殊规范的科威特集油站项目,是CPECC承揽的第一个EPC总承包项目。CPECC建立起一套国际项目管理程序文件,积累了较强的合同和风险意识经验,培养了一批国际化管理人才。
此时,距离CPECC成立已经过去近20年。
1980年6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成立之初,CPECC与石油工业部基本建设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合署办公。直到1988年9月,这种政企合一的体制才宣告结束。
这期间,通过对日研修生派遣、伊拉克钻井工程、科威特油井灭火、巴基斯坦成品油管线等项目,依靠“三创三格”——创质量、创信誉、创效益,树立国格、人格和石油队伍的风格,以及借人管理、保本夺标等管理理念和举措,CPECC实现了由一般项目向石油、石化项目的转变,以劳务合作、施工分包为主向以EPC总承包为主的转变,由单一窗口企业向有统筹的集团军格局的转变。
“三个转变”,为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增加了外汇储备,也为带动石油工程和技术服务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起到“架桥铺路”的作用。
2008年以来,集团公司对工程建设业务进行两次重组整合,为CPECC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石油工程公司”提供了强大动力——
2008年重组,CPECC及所属企业抓住历史机遇,大力实施科技研发,集团公司炼油项目自主设计能力从500万吨/年一跃迈上1000万吨/年,形成了国内以炼油工程为主、国际业务上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016年重组,原CPECC与原CPE(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合二为一,成立中国石油工程建设有限公司,CPECC进入以油气田地面工程为主,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发展新阶段。
既融入国际又特色鲜明
强强联合,如虎添翼。CPECC进入到保障集团公司海内外重点项目建设能力最强、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提高最快的“黄金10年”。
在国内,建成广西石化、四川石化、云南石化等千万吨炼油项目,以及集团公司模块化建厂的样板工程——磨溪龙王庙天然气净化厂,首个工厂化EPC项目——宁夏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项目等标志性工程;在海外,参建或独立完成以中亚天然气管道、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伊拉克艾哈代布、哈法亚、鲁迈拉油田项目,以及乍得上下游一体化项目等标志性工程,形成辐射24个国家、五大区域性规模市场,国内以主要油气田、重点炼化基地为主的市场格局。
苏丹,在CPECC发展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1997年进入苏丹市场至今,这个公司累计执行项目191个,包括1/2/4区、6区、3/7区油田和喀土穆炼油厂,2项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境外工程)鲁班奖”,实现3000万吨/年产能建设,为苏丹石油工业体系建立和集团公司“走出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东,是CPECC发展史上的一个重点地区。从1981年一个只有1113万美元的伊拉克巴格达供水管道项目起步(后因两伊战争被迫中断),到合同额34.76亿美元的阿布扎比原油管线项目,再到2010年CPECC“重返伊拉克”的第一个项目、艾哈代布油田产能建设工程,数字化油田的开山之作、哈法亚油田产能建设项目;从走出去之初的纯中国模式管理,到进入埃克森·美孚、BP、壳牌、道达尔、雪佛龙等国际知名油公司市场,成为首家进入埃克森·美孚市场、首家与壳牌签署设计和项目管理服务的中国公司。
“World Class”(世界级),今天的合作伙伴这样评价CPECC。
大力推进管理国际化、作业本土化,更加重视安全环保、社会责任、社区关系……走近世界油气工程建设舞台中央的CPECC,既融入国际石油工程管理体系,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强大的项目交付能力。哈法亚2000万吨/年油田产能建设项目,是目前集团公司以作业者身份在海外运作的产量规模最大的上游投资项目。CPECC承担了项目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前两期分别提前5天、40天投产,被伊拉克政府称赞为“速度最快、执行最好的项目”。三期工程执行期间,当地社会情况复杂,设备清关也因种种原因中断75天,伊拉克石油部、业主等领导都认为,按期投油目标难以实现。最终,项目提前70天一次投油成功,同时实现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零设备安全责任目标。这也是首个非西方设计公司在伊拉克设计完成的大型整装油田。
创新海外项目建造模式。“五化”是近年来集团公司促进工程建设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CPECC,标准化设计发展迅速,覆盖油气田地面工程等主营业务范围,完成各类标准化成果系列240余项,并成功应用于伊拉克、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等海外项目。奇姆肯特炼油厂现代化改造项目1.5万吨/年硫黄回收装置,采用自有工艺专利和陆上模块化设计建造技术,仅用7天完成现场安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约12万吨设备材料,90%以上来自中国制造——从抗拒到接受,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制造,成为海外项目降低投资、保证工期的“秘密武器”,正越来越受到业主与合作伙伴的认可。
独特的文化和管理优势。为加快推进国际化,CPECC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拉克、苏丹建立了4个当地员工培训中心,持续提升当地员工操作技能;连续多年评选表彰优秀外籍员工和当地员工,组织他们到中国培训、参观、考察,增进情感交流和文化认同;生活营地内,专门为当地员工辟出独立营区,在尊重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的同时,努力做到与中方员工同等生活待遇。截至目前,CPECC外籍员工占比达到26%,来自30多个国家,一批忠诚度高、归属感强的外籍和当地员工,正成为CPECC不可或缺的发展力量。
“一带一路”下的广阔前景
2017年4月,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密切跟踪、6次递交标书,CPECC中标俄罗斯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项目,合同额25.2亿美元,实现“突破俄罗斯”夙愿。
2017年11月,CPECC中标阿布扎比巴布油田综合设施项目,合同额15.2亿美元,在中东高端市场获得又一重要项目。
“能力所及、风险可控、效益可期,这12个字,是检验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成熟度的金律。”有着37年商务谈判经验的CPECC副总经济师唐燕青一语道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抵御风险和诱惑的秘籍。
1980年成立以来,CPECC累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合同额,约占全部合同额的70%。CPECC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刘海军说:“市场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国际化是提升和壮大的依托。‘一带一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在市场开发和项目执行上下功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为持续布局中东高端市场,CPECC在迪拜建立了近400人的中东设计中心,其中外籍员工占比72%,一个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设计咨询劲旅正在飞速成长;在阿布扎比建立了大型工厂化柔性预制中心,由焊接机器人操作的全套预制和深加工生产线,在降低作业风险和项目建设成本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优势。
风雨兼程,砥砺奋进。在历任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CPECC营业收入由“六五”的0.53亿元人民币,增长到“十二五”的983.83亿元人民币,增长1856.28倍;连续24年入选美国ENR排名,是连续入围次数最多的中国承包商,2017年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第73位,较1994年提升30位。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拥有2万余名员工,近400名技术、技能专家队伍;拥有大型高硫高盐重质原油处理、高酸性气田集输及超稠油油田开发、天然气净化处理成套技术等10项油气建设核心技术,一次吊装能力5000万吨、年加工制造能力30万吨,依靠人才、技术、装备等优势,加上多年积累的商务运作能力、全球资源整合能力——今天,站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上的CPECC,面对竞争,更有底气;面向未来,信心满怀!
企业一小步,国家一大步。9月28日当天,站在奇姆肯特炼油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央控制室,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着脚下的土地,动情地说:“这个项目是哈中两国元首共同推进的项目,是‘一带一路’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十分出色,哈中油气合作将继续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