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描述一下,下古马五5段的构造和储层特征……”夜色已深,所长雷涛还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铅笔在地层图上圈划着。
根据
华北油气分公司天然气开发会战部署安排,研究院大牛地天然气开发所在会战期间,要做好上古水平井区调整方案、DK13井区调整方案和大48井区下古气藏开发方案共3个1亿方的方案编制工作,和完成2019年70%的井位部署任务。
大牛地
气田要持续稳产,一是减缓老区的递减,二是加大未动用储量的挖潜与动用。气田已开发十余年,层位多、面积大、井数多、储层非均质性强,老区剩余气描述难度大,调整方案的编制压力重重。
为做好地质气藏联合攻关,给气田调整方案编制提供技术支撑,所里成立了两支调整方案编制与井位部署突击队,他们拼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迎难而上,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地质上,他们通过单砂体精细刻画,实现了目标区有效砂体及隔夹层分布特征的定量描述;在动态分析上,根据评价气藏开发效果及各小层的储量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动用状况,通过动静态研究,确定剩余储量的潜力区域和层位。
大牛地气田下古奥陶系的储层预测难度加大,给高质量井位部署带来挑战。大48井区下古方案编制与井位部署攻关小组成员,开启了“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已经连续奋战了一个多月。
他们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奥陶系马五5段气藏高产特征研究与跟踪评价,落实气藏评价目标与井位。在逐步完成了大48井区下古马五5亚段构造、地层、沉积、岩溶、储层特征以及气藏分布规律攻关研究后,地下气藏的特征越来越清晰了。
但是,最终目标是要寻找高产规律,进行高质量的井位部署。为了攻克这个难关,攻关组长唐明远一连好几天都没怎么说话,他一直在默默地查文献、理思路、对比曲线。一天晚上11点多,唐明远突然兴奋地告诉同事:“找到答案了。”他向大家展示了新的大48井区风化壳岩溶储层高产模式,从岩溶地下水富集与地貌组合关系角度,发现了大48井气马五5气藏的高产规律。通过井震结合验证,符合率达到了85%以上。
主任师闫淑红带领着“单砂体精细刻画”攻关小组,针对辫状河沉积类型多样、储层结构复杂多变的实况,通过对大量的野外露头、岩心进行研究,以及1000余口井的详细对比,创新形成了“垂向分期、曲线定位、辫流带识别、心滩构型”为核心的单砂体刻画技术,实现了3个井区15个期次单砂体刻画,编制单砂体及气层平面图30多张,为方案的调整部署提供了有力依据。
“每天一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就是动态跟踪调整。”副主任师郭建民说。郭建民主要负责大牛地气田开发井的部署、设计、跟踪、选层等工作。在室内,他紧密跟踪钻遇试气效果,根据部署井位的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差异化分析论证,及时优化调整井位,减少低效井的风险,保障井位部署质量。
多名近年引进的青年技术人员成长为业务骨干,成为生产科研的主力军,所里整体研究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会战期间,人均承担工作任务5项以上,展示了青年科研人员的良好风采。
大牛地天然气开发所2018年共部署产能建设井88口,完钻水平井11口。通过及时跟踪优化,钻遇效果良好,显示砂岩钻遇率70%,同比提高了5%。投产水平井3口,单井配产高于方案设计,平均配产2.4万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