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工作了六个年头的包正强,第一次坐上了包机。
3月19日上午十点,在山东东营胜利机场,一架从东营到新疆克拉玛依的航班,载着152名胜利油田员工,乘专机直飞新疆开始了复工。
新春公司采油管理一区副经理包正强,原本正月初七就该返回新疆,没想到因为疫情被滞留下来。他所在的管理一区在新春公司年产量中占到一半,但受疫情形势影响,老区产量出现滑坡,加之今年计划新建产能的三个区块迟迟未开工,给原油生产工作带来被动。
眼看着新疆已经进入上产的黄金时期,回不去的包正强只能在家干着急,每天最紧张得就是看产量报表。如果一天的产量达到预期就轻松一些,如果没有达到预期,他就一定要找出影响产量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才行。
就在他为无法返疆感到苦恼时,新春公司和现河采油厂也在极力为员工返疆复工复产做工作。
“新春公司有40多家承包商,受疫情影响和交通管制,有超过1100人等待返疆。”新春公司纪委书记王得顺说。
在他看来,每年3-10月份都是原油生产的黄金时期,如果抓住这个时候实现复工复产,能给公司原油生产带来主动。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公司暂停倒班制度,让原本应该回来休息的员工被滞留在岗位上,时间最长的达到半年。
3月11日,山东省下发《关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复工达产率加快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的若干措施》,放宽人员流动限制,同时新疆的管控情况也得到进一步好转。在得知新疆不再需要隔离后,新春公司和现河采油厂两家一拍即合,决定采取包机的方式帮助员工返疆。
新春公司和现河采油厂是甲乙方关系,自2017年开始,现河采油厂整建制承揽了新春公司的采油业务,目前在新疆外闯人数达到400人,此次他们有123人乘坐包机返疆。
11日当天,作为新春采油厂最大承包商,现河采油厂联系到东营胜利机场,提出返疆需求。“最初的设想是从东营坐车去济南,再从济南包机到乌鲁木齐,然后从乌鲁木齐坐车回驻地。”现河采油厂新春采油项目部经理杨洪元说。
接到油田业务需求后,东营胜利机场积极帮助联系多家航空公司,最终与青岛航空公司取得联系,把飞行方案改为“东营——克拉玛依”的直飞航班。“主要是考虑最降低人员在旅途过程中感染病毒的风险。”东营胜利机场市场部负责任人刘松涛说。
此前,东营胜利机场只针对旅行团开展过包机业务,从未开通过“东营——克拉玛依”的航线,此次针对复工复产的包机业务是第一次。经过协调,新春公司最终预定了4架航班,从东营把600余名员工送回新疆。
接到单位关于返疆复工的通知后,包正强开心不已。他觉得,作为生产一线,盯在现场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和解决问题,比看远程图片的效果好很多。“早一天回去,就能为生产早一天争取主动。”他说。
就在包正强期盼着返回岗位的同时,远在3600公里外的新疆,现河采油厂外闯员工武照龙早已做好了回家的准备。
“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包机,总觉得这种事很遥远,没想到却让自己遇上了。”他说。不过更让武照龙感到兴奋的是,这趟包机每人只需要花费1330元,费用比过去正常返疆还便宜,不仅如此,还大大缩短了路上的时间,当天就能到家。
一场疫情引发的包机复产,不仅解决了疫情期间油田西部面临的生产尴尬,也倒逼新春公司在保障生产方面趟出一条新路子。
在杨洪元看来,包机带来三点好处,一是缩短行程提高效率,当天就能实现倒班休班和复工复产。正常情况下,每次倒班,员工要分两批从东营到济南,从济南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到驻地,一次交接班需要四天时间。二是降低员工在行程中接触疫情的风险,确保休班员工的身心健康和工区安全。三是减轻职工旅途劳累,从东营到克拉玛依只需要4个半小时。
作为甲方的新春公司,负责此次包机事宜的新春公司纪委书记王得顺表示,点对点包机探索出一条复工复产的新模式,最大消毒减少了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接下来他们会考虑把这种方式延续下去,变成一种常态化,让大家少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