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从事井下作业工,往往大家脑海当中都会浮现一些"硬汉"形象,池立军就是如此,一名从事井下作业工作34年的井场"硬汉"。
他是华北油田采油四厂应急抢险站作业五队队长,1987年参加工作从作业班长、副队长、党支部书记到作业队长,他始终立足岗位,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做业务上的尖兵,多次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他带领的作业五队先后被评为集团公司铜牌队、厂"双文明集体"。
"我不是什么'硬汉',在日常修井作业中比我能干的大有人在,我是一名党员干部,我只是想修好每一口井。"就如池立军所说,在日常的修井作业中大家看到的时他其中的一面,但如果了解他的另一面,或许读出平凡的一线干部站在井场中也能闪闪发光。
施工井场的"硬汉"VS手不释卷的"文人"
"抢修就是抢产。"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每天大部分时间他都"泡"在了修井现场,特别是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他总是身先士卒,冲在作业现场的最前线,在抢修高产井泉42平2井时,他接到任务后迅速组织搬上,整整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在完井施工那一天,由于连续几天的大雨将道路冲刷的泥泞不堪,送电加热杆的车辆无法驶入井场,池立军带领员工毫不犹豫地扛起电加热杆,一根一根抬入井场,硬是靠着人拉肩扛将130根电加热杆全部抬到井场,出色地完成"大头井"的抢修任务。
不上井的时候,他喜欢阅读,说不上嗜书如命,但打小的习惯,他池立军特别喜欢古代文学,经常诵读一些唐诗宋词,平常与驴友们户外活动时,也会学着编一些打油诗,来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除了阅读家中书籍外,自2019年开始注册"学习强国 "APP后,随之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诗句映入眼帘,他便进入书籍"海洋",他每天随时随地打卡"学习强国",看新闻、浏览各种信息、专题学习、各项答题、晒积分,在醒来的清晨、散步的傍晚、工作之余,他都能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这项活动已成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他的积分已近40000。
铁面无私的"包公"VS解决施工难题的"救星"
"没有什么事情比安全更重要,如果不能安全的做这件事,那就不去做它。"这是多年来坚守的"红线",泉241-68井刮削作业时,当天交接班后,池立军带领当班员工进行施工前的岗位安全巡回检查,发现当班司机在检查游动系统大绳时,未按操作程序检查。检查完各岗位汇报时,他对司机说:"检查大绳有问题吗?""检查了,没问题。""再仔细检查。"说完他把手里的棉纱递给司机。司机用棉纱一点点擦拭检查大绳,发现大绳有两处断丝;当即向池立军做了汇报,他立即勒令停工整改,更换大绳后再进行施工,并严厉批评了当班司机,根据队上的安全管理规定对其进行了处罚,他"铁面包公"的称号就此得来。
修井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是解决施工难题的"救星",12月,安90-25井封井施工时,队上员工压完井后,起油管时负荷达到40千牛,仍然拔不动钻具,此时联系队里司机送千斤顶怎么也得几个小时,同时增加车辆成本,他带领员工系牢吊卡销子,关闭旋塞阀、封井器,将套管和池子连接好,负荷提到35千牛,然后用一根油管放到滑道上,几个人站远点来回撞击四通的方式将油管解卡成功。
精打细算的"管家"VS工作家庭兼顾的"暖男"
"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这是他的"省钱法则",面对疫情影响、成本紧张等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他带领队上员工围绕"控亏减亏"狠抓降本增效,在材料费、维修费等成本管控难点上下功夫,在队里开展了"淘金"活动,员工们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查找工作中发现的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好措施、好点子,涌现出一批小发明、小革新和小改造,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解决实际生产难题。他严控设备外修,全年自行修复管钳、小吊钩、液压钳等工具37件。
作业工作日复一日在野外,池立军也免不了拥有一副小麦肤色的面庞和钢铁汉子的形象,回到家中的他秒变"暖男"。他母亲早逝,父亲患老年痴呆症,一直与他们同住,平常他和妻子对老人照顾得都是无微不至。2019年3月份的一天傍晚,父亲突然走失,他与家人一直寻找到凌晨,找到老人安排好后,早上6点半又准时出现在队上,020年7月份,他82岁的老父亲因脑梗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照顾老人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支持池立军的工作,妻子毫不犹豫地辞掉了工作,专门在家照顾老人,使池立军没有后顾之忧。忙于工作的他深感歉疚,回到家中总是抢着做饭、照顾父亲。他没有过多的言语,也不懂得浪漫,他只会用行动来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