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这引起全国政协委员、海油发展天津院首席顾问刘红光的强烈共鸣。
近五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刘红光始终聚焦企业发展重点,积极建言献策,共计提出21项全国政协提案。同时,他强化使命担当,扎实履职尽责,带领“刘红光工作室”成员11次前往贫困村调研,先后形成加强扶贫干部硬保障、推进西部大开发2项提案,得到有关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
“今年全国两会,我关注的主要还是能源行业发展的一些痛点难点问题,提案是基于过去几年调研内容的跟进与延伸,为推动石化行业和科技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应有贡献。”
他认为,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位置愈发凸显,企业发挥的作用更应备受关注。
不过,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依然存在着技术供给与产业需求难匹配、产学研用融合不够、科研成果难转化等问题。
刘红光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惠企措施,这意味着企业科技创新将迎来更多政策空间。
“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刘红光说,这将进一步打通科研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对接,推动供应链向需求链进一步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