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爆发后,国际能源市场出现了不小的波动,原本的物流模式正在进行调整,最近就有美媒开始注意到:沙特将会在7月份减少对中国的石油供应。
据路透社和彭博社等外媒报道,多名知情人士透露,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特阿美已经通知至少五家位于东北亚地区的炼油厂:该公司7月份的实际原油供应量将低于合同规定的数量。报道宣称,沙特阿美并没有就此事进行回应,至于原因,路透社和彭博社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中国从俄罗斯采购了大量打折石油,另一方面,是由于欧盟和日本等国正在减少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沙特阿美正在将自己的产能向这些地区转移。
有评论认为,如果外媒的报道属实,那么沙特阿美减少对华石油供应,很可能是跟中国商量后的结果,也就是中国从俄罗斯采购更多的低价石油,而沙特阿美转向愿意出高价的欧洲地区——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中国可以获得更多低价石油、沙特阿美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俄罗斯依旧可以出口更多石油、美国可以展示欧盟对自己的“向心力”——又是一个“只有欧洲受伤的世界”。
外媒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虽然看上去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实际上是不怀好意的;首先,它们是想刻意渲染中俄之间的合作关系,暗指中国正在帮助俄罗斯摆脱制裁伤害,以此来鼓动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对中国进行“二次制裁”;其次,它们想把中国形容为俄乌冲突的“大赢家”,暗指中国正在利用这场冲突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经济利益。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捧杀”,试图引诱欧盟国家对中国的“红眼病”,煽动这些地区和国家继续挑衅中国。
前些日子,欧洲议会通过决议,就所谓“新疆问题”威胁要制裁中方官员,试图在中欧之间继续挑起一场“制裁大战”,进而继续破坏中欧关系;这与华盛顿最近的一系列动作“不谋而合”,很难让人相信美欧事先没有串通,或者欧洲议会完全是看华盛顿的眼神行事。
除此之外,我们也要慎防西方国家以“获得廉价石油”为借口,迫使中国企业对出口商品进行降价,以此来掠夺中国企业的利润,将自己的通胀危机转嫁到中国身上。这不是我们非要将西方国家想得这么坏,而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就这么干的,利用自己的定价权不断剥削其他发展中国家,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俄乌冲突让这种空心化的经济模式原形毕露。在俄罗斯“卢布结算令”等一系列组合拳面前,欧洲可谓是丢盔弃甲、进退失据,原本就很紧张的通胀危机更要雪上加霜。所以我们不知道欧洲有些人是谁给的“勇气”,想挑起跟中国所谓的“制裁大战”,甚至不排除以“能源和制裁”为筹码要挟中国;面对这样一群愚蠢的政棍,即便是西方学者也都无力吐槽,只能哀叹“欧洲的好日子到头了”。
对于我们来说,指望西方良心发现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人民币国际化力度,在外贸过程中尽可能推广本币结算,打破西方的货币霸权,这才是对西方霸权体系的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