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
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专访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
《国资报告》杂志2022年第12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更加坚定了我们中国海油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表示,中国海油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近年来,中国海油制定实施企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在接受《国资报告》采访时,汪东进说:“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蓝色国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未来,中国海油将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碳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 中国海油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中国海油收获了哪些成绩、克服了哪些挑战?未来中国海油将如何统筹其“双碳”工作、如何谋划绿色发展战略?围绕上述问题,《国资报告》记者独家专访汪东进,探寻相关问题的答案。
《国资报告》:今年6月,中国海油发布《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请问,中国海油的“双碳”行动与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这一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海油的“双碳”目标战略,将如何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汪东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国海油在坚持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和“1534”总体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双碳”行动方案,对公司战略目标的实施路径进行再一次升级与重塑,实现“双碳”目标与公司战略的有机融合。中国海油在“双碳”行动方案中提出,努力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的主力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力军、探索碳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的先行军。坚持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一步升级节能减排举措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大规模引入岸电和使用绿电,实施低碳能源替代,大力发展新能源等零碳产业,积极发展海洋CCUS等负碳产业,发挥海洋固碳优势,在实现自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全社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能源转型和碳封存支撑。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如何看待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肩负的历史使命?
汪东进:中国海油一直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工作,2015年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8年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公司战略,持续推进节能降碳行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油是我国最早引入ESG管理理念的中央企业之一,始终保持我国第一大LNG进口商的地位,也是中国海上风电产业最早的探索者,建设并网了中国海上风电的第一台风机。
中国海油高度重视“双碳”工作,率先研究制定《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产业体系清洁化、低碳化、绿色化发展路径更加清晰。同时,中国海油持续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我们正在建设渤黄海、南海和陆上非常规三个万亿立方米大气区,持续扩大国内天然气产量占比,加大LNG引进力度;建成“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每年为粤港琼等地稳定供气30亿立方米,满足粤港澳大湾区1/4的民生用气需求。
我国首个自主勘探开发的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
中国海油在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还有以下亮点。积极推动能源替代。投产渤海油田岸电示范项目,打造了全球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通过引入陆上绿电,实现海上油气田绿电使用零的突破。大力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2022年5月,开工建设我国首个‘双百’(水深过百米、离岸距离超百公里)深远海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海油观澜号,现已完成浮体总装。推进海上风电与氢能产业融合发展,开展海上氢能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和高效储运氢关键技术研究。攻关海上CCUS技术。高效实施我国海上首个百万吨级CCS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CCS示范工程。与广东省发改委、国际石油公司共同推进我国海上首个规模化CCS/CCUS产业集群——大亚湾区CCS/CCUS集群建设。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在绿色低碳转型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海油所探索出来的发展方式是什么?
汪东进:中国海油向海而生、因海而兴,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开发蓝色国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职责使命。中国海油绿色低碳转型将继续做好发展海洋能源产业这篇大文章,主要呈现四大方面特点。一是“保障转型”。坚定不移推进油气增储上产,着力提高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充分发挥天然气作为能源转型过渡桥梁的价值。二是“借势转型”。发挥传统油气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实现油气产业链低碳发展和零碳负碳产业快速发展“双向发力”。三是“拓展转型”。立足二氧化碳封存源汇匹配优势,加快推进海上CCS/CCUS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和培育海洋碳汇产业,提供规模化的碳去除解决方案。四是“合作转型”。携手国内能源企业和国际合作伙伴推进重大研究项目,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理念,共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中国海油绿色转型发展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始终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通盘谋划,尊重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客观规律,统筹减排与发展的关系,有节奏有步骤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所处产业链环节,瞄准主攻方向,打造特色产业;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国资报告》:“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碳排放强度实现显著下降,并力争到2050年实现新能源等非化石能源产量与传统油气产量基本相当。实现这一目标是否存在一定的挑战?作为我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运营商,实现这样的目标意味着什么?
汪东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大碳排放强度降幅,其难度和挑战性不言而喻,确实是一场硬仗。
这一方面意味着要充分发挥油气等化石能源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确保“兜底”能源“立得住”。中国海油将始终保持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确保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同时升级节能减排措施,致力打造零碳油气产业链。
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发展存在产业配套不足、接网和消纳适应性不强、关键技术环节制约等问题,传统能源的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为实现到206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的目标,需要传统化石能源企业的积极投入,推进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储备基地——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管道气正式外输
当前,中国海油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油气增储上产更多动用较低品质资源、“减油增化”延长原油加工流程以及适度扩大天然气发电规模等因素,使我们完成“十四五”降低碳排放强度目标面临较大挑战。但我坚信通过多措并举攻坚克难,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海油“双碳”行动方案提出,2050年非化石能源产量占比要超过传统油气产量占比。这意味着届时我们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将超过3亿千瓦。为此,我们研究制定了清洁替代、低碳跨越、绿色发展“三步走”策略。“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全部资本性支出之比达到5%~10%,之后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奋力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中国海油将以“双碳”行动方案为指引,开拓走出一条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的新发展道路。上述目标的实现,意味着中国海油产业结构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更加契合。中国海油发展更加清洁、低碳、可持续,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坚实能源保障。
《国资报告》:您一再强调科技创新、全面加强前沿技术攻关对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性。请问,中国海油如何在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
汪东进:中国海油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动能,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和驱动公司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持续加大绿色低碳领域研发投入。瞄准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实施好“科研经费支出视同利润”“加强研发投入考核”等政策,大幅提升对低碳零碳负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技术的研发投入。
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积极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着力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碳减排及资源化利用、新型碳汇开发、深远海风电等新能源技术开发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创新链、供应链与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产业链自主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支撑、引领和驱动作用,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激活创新创造潜能。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将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储备,力争在油气产业链关键环节实现全面布局,在化工新材料制造等方向取得积极进展,在漂浮式海上风电、海上CCUS、绿氢高效制备和新型碳汇等领域实现有益突破。
《国资报告》:与国际的一些能源类大型企业相比,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中的优势是什么?存在的差距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汪东进: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海油实现了从上游到下游、从浅海到深海、从国内到国外的三大跨越,充分发挥了央企在国民经济中的“稳定器”“压舱石”的作用。中国海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如下三方面优势。
一是政治优势。中国海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团成立由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决策机制和管理体系,科学制定行动方案和工作指标,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重点任务落实落细。
二是能力优势。中国海油在发展海上风电等海洋新能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海洋工程是世界上管控难度系数最高的工程种类之一。中国海油具有40年海上油气项目管理经验,拥有雄厚的海洋勘察、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及施工作业能力。这些能力在开发海洋新能源等资源时可以快速移植转化。
三是资金优势。中国海油始终坚持稳健经营,业绩良好稳定。公司总资产约1.5万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35%,主体上市公司具有较强的直接融资能力,在保障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为新能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当然,与国际先进同行相比,我们的零碳负碳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和新产业的投资占比还较低,适应“双碳”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人才队伍和自主创新基础尚待加强。但我们可以通过发挥后发优势,加强对标学习,充分发挥公司产业基础、资金能力、技术储备等综合优势,以产业融合、多方协同为路径,以规模化、效益化发展为导向,走出一条积极稳健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争取早日迈入国际一流能源公司行列。
《国资报告》:中国海油将怎样统筹好未来的“双碳”工作,背后蕴藏的是怎样的动力和理念?
汪东进:中国海油将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以清洁低碳发展为引领,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企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双重责任和使命。
展望未来,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上,中国海油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秉承“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新时代海油精神,坚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定力,奋力开创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绿色转型发展新局面,不断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