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南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深处,中油国际管道公司中乌天然气管道公司WKC2&GCS站站长林棋正带着中乌双方工程师查看压缩机组仪表。
“去年10月,我们完成压缩机组技改后,机组在整个冬供期都运行良好,再也不用担心停电问题了。”林棋向记者介绍。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ABC线是保障国内冬季天然气供应的主力军。WKC2&GCS站位于中亚天然气管道乌兹别克斯坦段,是乌兹别克斯坦气源的接入站和上游土库曼斯坦气源的接力站。
“我们站的核心设备——压缩机组为管道输气提供着基础动力。一旦停机,乌国气源将无法接入,总体输气量也将降低,直接影响向我国输气的稳定性。”林棋介绍说。
但想要保持压缩机组稳定运行并不容易。由于位于戈壁滩深处,没有外部电力可用,因此,站上的4台压缩机组需要靠站里的燃气发电机组提供电源。发电机组一旦停机,便会导致压缩机组停机,进而影响管道输气的稳定性。所以,日常的设备维护就非常重要。
“我们站的日常主要工作就是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为了防患于未然,我们形成了有报警就分析、有故障就排除、有隐患就整改的‘三有管理’原则,这是我们保障核心设备稳定运行的秘诀。”林棋告诉记者。
然而,即使做好维护,机器出现故障也不可避免。上一轮冬供期间,站上曾因燃气发电机停机造成压缩机组停机。林棋带着大家在半小时内迅速完成了重启,同时对故障原因和优化空间开始思考。
为了探究故障原因,去年4月,林棋带着中乌双方自控、压缩机工程师组成攻关小组,深入分析停机原因。他们调取了事件发生前后发电机、压缩机的上万条数据信息,一头扎进数据堆里去分析。
经过半个月的摸排,攻关小组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发电机组停机后停止供电,导致压缩机组给箱体降温的主风机失效。失效后,备用风机未能及时启动,触发了报警,进而自动停机。
而实际运行中,发电机组从失效到备用发电机恢复供电的时间大于报警时间限值。“可不可以延长报警停机时间?这样压缩机组就能在发电机组重启时避免停机了。”林棋大胆设想,并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副站长扎米尔。
扎米尔质疑说:“停机及时处理,恢复运行即可。做这些技改,出现风险怎么办?”
由于涉及核心设备,林棋也分外谨慎,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反复论证。经过反复地分析研究,他认为风险是可控的。林棋将论证情况和建议形成报告提交给布哈拉管理处,管理处认可后,又提交给压缩机组厂家。
厂家经过两个月的内部论证,认为延长报警时间的建议可行,但要求站场为压缩机组提供燃气发电机组重启后的供电信号。这给林棋出了新难题。
林棋带着攻关小组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研究。查找发电机信号、梳理通信链路,林棋白天忙运行,晚上查图纸。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一条可用的备用通信链路。林琪马上带着大家修改站控系统逻辑。扎米尔把所有控制信号的走线规划好,按照方案精准接线布置;自控工程师黄栋做SCADA系统逻辑优化和数据配置。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终于把信号从发电机传到了压缩机组。
去年10月,厂家技术人员来到现场,修改了压缩机组的控制逻辑,把报警时间限值延长到大于恢复供电时间,再经过模拟测试和实际运行测试,历经8个月的技改终于成功了。这一刻,扎米尔笑着对林棋竖起了大拇指,大家相互拥抱、赞叹,庆祝成功。
这些年,围绕现场管道运行工作,林棋带队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发明创造、“五新五小”等科创活动,WKC2&GCS站累计获得创新成果20项、专利软件6项、技术标准14项,发表论文18篇,在设备精益化管理、提质增效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