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行业要闻 » 国际石油要闻 » 正文

如何解决全球经济失衡 石油出口国已成问题核心

日期:2006-09-27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作者:中国经济网综合

国际石油网

2006
09/27
10: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解决 经济 失衡 石油 出口国 核心

   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增长更为强劲,全球经济失衡前景无疑已有所改善。以美元计算,美国每年约8500亿美元的经常帐户赤字似乎正趋于稳定,而且随着美国增长放缓势头的确立,其经常账户赤字也许还会逐渐收窄。

  还有其它一些有利迹象:各国经济决策者对这个问题有了更广泛的共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将扮演新的角色。然而,油价的进一步攀升则在相反方向用力,它在削弱经济增长、引发通胀上升压力的同时,也加剧了当前的经济失衡。

  国际金融研究所(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数据显示,单是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六个海湾合作委员会(Gulf Cooperation Council)国家,今年的经常帐户盈余预计就将达到2270亿美元,高于2004年的870亿美元和2005年的1670亿美元。有鉴于此,石油出口国现在已成为全球失衡问题的核心所在。

  均衡增长?

  美国消费增长是否能大幅放缓,足以促成全球经济失衡规模大幅下降,而不造成汇率的大幅变动,这还值得怀疑。由于中国和其它亚洲国家抵制本国货币升值,目前汇率的变动,仍远未达到必需的水平,无法推动全球经济向更为平衡的状况大幅转变。但尽管如此,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重新归于平衡显然会有所助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瑞占(Raghuram Rajan)表示:“随着全球经济轮动增长,促成重新平衡的一个因素正缓慢形成。”

  由于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加速增长,其消费者将会扩大支出,包括购买更多进口商品,而这些经济体中储蓄相对于投资的盈余应会减少。

  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更为均衡的全球经济增长能对解决经济失衡有多大影响。

  一些人认为,由于美国趋势增长率仍较欧元区或日本高出3%,且从历史上看,美国消费者的边际进口倾向一直较高,因此全球经济均衡增长的影响可能会很小;其它人则认为,未来数年消费增长的差异可能会很大,从而对全球失衡产生重大影响。(边际进口倾向: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进口商品的比例——编者注)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肯?罗格夫(Ken Rogoff)表示:“我们正逼近全球经济的一个转折点。”他表示,由于住宅市场繁荣的消退,家庭储蓄率回到更为正常的水平,美国未来几年的消费增长可能非常缓慢。一旦美国消费水平大幅放缓,那将拉低油价,产油国经常帐户盈余也将减少。如果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慢,那将更是如此。

  汇率困局

  不过,有一个问题人们已接近达成共识:要大幅减少全球经济失衡而不造成全球衰退,就必须通过汇率变动,调整贸易和非贸易商品的相对进出口价格。

  哈佛大学另一位经济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Martin Feldstein)表示:“美国经常帐户赤字必须大幅减少,而美国经济增长在可承受范围内的放缓将不足以实现这种变化,因此重新大幅调整汇率将是必要之举。这一点已基本得到一致认同。”

  研究表明,孤立的汇率变化不会对全球失衡产生重大影响,但要进行更大范围的转变,令全球经济回归平衡,汇率调整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年,罗格夫和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经济学教授莫里斯?奥布斯费尔德(Maurice Obsfeld)曾估计,若想让美国贸易赤字彻底消失,美元实际汇率必须下跌33%,若想削减一半,亦须下跌17%。这些估计在今天仍基本适用。然而,就像这两位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上述目标,美元贬值所需幅度可能会比这大得多。

  另外,在很大程度上,汇率调整负担的分配,取决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是否与欧洲一起令本币升值。今年迄今为止,人民币汇率几乎没有变动,尽管还存在着未来将更快升值的希望。

  结构改革

  进一步的结构性改革也是减少全球失衡的关键。人们通常把这一目标指向行动迟缓的欧元区或日本。

  然而,尽管为了自身的利益,这些经济体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但这种改革可能仅会对全球失衡产生微弱影响,而且只有在非贸易商品部门生产率增速最快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更大的作为也许来自亚洲新兴市场。在这些市场,国家出资的社会保障网和金融业改革可能推动储蓄率下降。

  就目前而言,国际压力集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人们要求这些国家允许本币升值,将经济增长从出口转移到其它领域。产油国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油价维持在最近创纪录高位的情况下。

  然而,通过扩大公共支出,这些国家存在着一个天然的再平衡机制。

  失衡持续?

  当然,失衡状况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们就越倾向于认为它是可持续的。一些分析师辩称,美国发挥着全球金融中介者的作用,创造着发展中经济体所没有的资产。另一种说法是,美国通过发行债券和购买海外股票(并使其增值)获得了回报溢价。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金融改革将使美国以外的金融资产增加,海外股票投资的回报率可能会比固定收益资产的回报率波动更为剧烈。由于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及利率水平都高于其它发达国家,投资者或许曾认为,汇兑损失的风险微不足道。然而,随着全球需求平衡的重新调整,在某个时刻,他们将要求更高的回报率,以抵消汇率和资产集中的风险,这一结果看来将不可避免。实行实际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各国央行将做出许多重要决定,而且它们也不可能轻松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将储备资产从美元转向其它货币。此外,全球利率水平普遍处于低位,说明储蓄要求仍高于投资。因此,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仍是均衡的结果,但这种均衡最终将是不可持续的。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