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资源 » 正文

“十一五”我国石油石化业发展环境分析

日期:2006-11-10    来源:产经网  作者:产经网

国际石油网

2006
11/10
15:1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十一五 石油石化业 分析

    “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呈现以下特征:"四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加快期,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的转折期,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期,体制改革攻坚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期等

  建立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燃油税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消费税改革、内外资所得税合并、资源税制改革与完善等)、金融体制和汇率机制改革将深化,政府对市场全面放开后能源市场、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石油石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法制化建设(如反垄断法、能源法、石油天然气法等制定与出台)等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市场走向全面开放,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主体化的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发展

  中海油向中下游延伸,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加快业务转变,进入炼化领域的国有企业数目将增加。以200 5年成立的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地方石油石化企业在开放政策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

  ●入世为外资大规模进入提供了有利条件,将形成中国未来市场增量之争

  “十一五”及以后时期,以欧美跨国大石油石化公司、日韩台资大中型石化公司、中东大型国家石油公司为主的外资公司将在我国以长江三角洲、泛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为主的地区建成一批规模化、基地化、园区化的石油石化和化工产业群。外资主要的经营和投资的领域及项目包括:大型乙烯联合装置、炼油装置、成品油批发与销售、高档润滑油、PT A、醋酸、LPG、LNG、ABS、丁苯橡胶、聚氨酯及其原料、聚碳酸酯、聚甲醛、PVC、不饱和聚酯、其他工程塑料、高吸水性树脂、聚酯薄膜、新型材料、海上油气项目、大型物流基础设施、相关研发中心、精细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制品等。预计2006年外资乙烯产能占国内乙烯总产能的12%~13%左右。在新兴材料、功能性产品、专门化学品、高档润滑油等高附加值石油石化产品领域,外资将凭借其先行之利和技术优势在中国市场占据较多的份额。

  ●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将在一些领域迅速发展

  目前民营企业已在润滑油、沥青、炼油、燃气配送销售、加油站与油品销售、聚酯、合成纤维、精细化工等石油化工的部分领域和下游加工销售领域取得进展。国家承认的民营小炼厂约有几十家,民营包括合资在内的加油站数目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约一半左右;民营企业在全国聚酯产能中所占比例已从2000年的26.9%猛增至2004年的62.7%,居国内主导地位;一些民营企业已取得原油进口权、燃料油进口权等。预计,"十一五"期间民营企业将在国家"非公36条 "的指引下,在成品油批发销售、润滑油、燃气销售、PTA生产、石化品贸易、物流、合成材料加工等领域谋求更大发展。少数有条件的较大民营企业将有可能涉足油气开发、大中型炼化装置建设等领域,并可能会有所突破。

  ●成品油市场竞争呈多元化2006年底国内成品油市场全面放开后,价格将市场化,油品零售、批发及进出口将全面放开。国内将形成以国有或国有控股石油石化公司为主导,国外跨国公司参加、民营企业参与和补充,周边国家对华产品出口构成的国内成品油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成品油市场竞争的主热点区域是东部和东南沿海地区,竞争的焦点将是市场需求的增量,竞争者将在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公司,进口压力将主要来自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日本和俄罗斯等。 

  在迎来难得战略发展机遇期的同时,资源制约趋于严重

  “十一五”期间,中国石油石化业一方面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201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从2004年的2800万辆增至6000万辆,石油消费量将从2004年的3.18亿吨增至至少3.5亿吨,汽、煤、柴油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至少1.7倍,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将为2000年的至少1.7倍,乙烯产能将达1 400万吨/年左右。另一方面,资源制约趋于严重,且从石油扩展至石化用原料。2010年我国原油缺口量将至少达1. 4亿~1.5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由于乙烯工业的迅速发展,芳烃需求及产能增加、车用清洁燃料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和需求量增加,炼油工业提高成品油质量和化工用油生产之间的矛盾加剧,化工用油(尤其石脑油)短缺的矛盾逐步显现。预计未来国内化工用油年缺口量将达800万吨以上。

  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进程加快

  国家已将加大环保、节能力度、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国内清洁燃料升级换代速度将加快,炼厂技术进步和投资成本压力将加大,要求2007年7月1日全国实行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提前2年);2010年7月1日全国实行相当于欧Ⅳ排放标准(北京等大城市提前2年)。

  缺少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压力加大

  我国石油石化工业科技虽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整体工艺技术水平只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外的水平,与国外大公司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缺乏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能力,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前瞻性技术研究还较薄弱。已开发的炼油技术尚不能满足交通运输日趋清洁化的要求,尤其是适用于生产欧Ⅳ排放标准和超低硫清洁燃料的技术还需加快开发,高档润滑油技术差距则更大,实用高效的炼化一体化相关技术还需进一步加快开发。大型石化装备技术、大型乙烯、聚乙烯等主体石化技术长期依靠进口。

  而与此相比,国外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兼并联合、重组调整后科技开发实力不断增强,继续占据技术市场强势地位,中国石油石化企业与之差距拉大。同时,欧美日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加强了对先进技术的控制,利用其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方面的优势,不断加强对我国石油石化工业关键技术的制约和控制。一些著名跨国石油石化公司在我国申请的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和润滑油等技术专利已占我国同类专利总数的60%左右。因此,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要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十一五"期间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进步的步伐,力争在重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