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石油网 » 石油市场 » 石油报告 » 正文

2009年中国石油市场上半年回顾与下半年预测

日期:2009-10-22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石油网

2009
10/22
17: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石油市场 石油预测 石油需求

  2009年初,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国内宏观经济出现了明显减速,工业生产严重下滑,外贸进出口急剧萎缩。国内石油市场总体呈现需求疲弱、波动加剧、效益下滑的态势。自3月中下旬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明显回升,国内宏观经济显现企稳回暖迹象,市场需求有所恢复。但下半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充足,市场仍有走弱的可能。

  一、上半年国内石油市场回顾

  (一)供需触底回升,结构发生变化

  1.需求依然疲弱,有止跌回升迹象

  受国内经济形势和石油高库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国内石油需求同比下降。原油和柴油等油品表观消费量同比都有所下降;汽油、煤油、沥青、LPG等部分石油加工产品表观消费量同比有所增长。1-6月累计,原油表观消费量18159.9万吨,同比下降1.0%;汽煤柴油合计表观消费量10337.2万吨,同比下降2.6%。其中,柴油表观消费量6351.1万吨,同比下降7.9%。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处于多年来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工业生产增速低,一些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产品减产甚至停产。汽油表观消费量3303.3万吨,同比增长7.8%。主要因为汽车加快进入家庭,汽油正变为生活性商品,使汽油需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从上半年的石油需求走势情况看,石油需求有逐月止跌回升迹象。原油以及大多数油品需求从3月开始明显回升。其中,原油3月份比2月份增加625.2万吨,增幅达24.6%,这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汽、柴油表观消费量环比都增加100万吨以上,分别增长22.2%和11.9%,涨幅也是历史上较高的,超过了季节性需求变化特征;而煤油、燃料油等油品表观消费量2月份就开始回升。经过4月份的小幅回调或相对企稳,5月份多数油品表观消费量再次大幅回升,6月份仍保持相对高位。从同比看,2月份汽油表观消费量就高于去年同期,3月份煤油表观消费量高于去年同期,4月份原油表观消费量高于去年同期,5月份柴油表观消费量也高于了去年同期。虽然6月柴油等油品表观消费量同比又有所下降,但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偏高的缘故。原油、汽柴油表观消费量月度变化情况见图1、图2。

  2.原油生产略降,成品油产量回升

  受需求下降、价格下跌和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今年一季度用户和经营商出货需求增加、购买需求下降,两大集团销售受到影响,特别是前两个月,两大集团库存高涨,不得不压产,小炼厂也因国内成品油价格低,利润受到影响,开工率极低,国内原油和成品油生产大幅下降。3月中下旬开始,在国际油价不断波动上涨、国内石油需求回升等因素影响下,两大集团和地方炼厂原油加工量回升。中海油惠州炼厂的投产对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回升也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上半年,国内原油生产9349.2万吨,同比下降1.0%;原油加工量17513.4万吨,同比增长1.5%。各油品生产情况各异,其中,汽油产量3480.0万吨,同比增长13.9%;煤油产量657.7万吨,同比增长12.3%;而燃料油产量952.0万吨,同比下降19.1%;柴油产量6461.3万吨,同比也下降1.1%。上半年,汽煤柴油产量共计10599.0万吨,同比增长4.2%。今年1—6月全国原油及其加工产品产量情况见表1。

  与石油需求一样,成品油生产也呈现触底回升态势,且早于需求回升。原油加工量和汽油、煤油等油品产量2月份就开始回升,3月份多数油品产量回升速度加快,原油加工量、汽油产量比2月份分别增加357.7万吨、95.8万吨,是历史上的单月最大增量,增幅分别为13.9%和18.0%;柴油产量也增加108.3万吨,是除2002年3月以来的最大增量,增幅为11.2%。到4月,原油加工量和大多数油品产量同比均有一定程度增长。5月原油加工量、汽油、煤油等油品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柴油产量也为历史第二高点。当月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10.7%,汽煤柴油产量同比增长16.7%,其中,汽油产量同比增长30.1%、煤油产量同比增长29.0%,都是近些年来少有的增速;柴油产量环比增量达到124.5万吨,为历史最大增幅。6月份原油加工量、柴油、煤油等油品产量又刷新历史纪录。

  3.柴油需求明显萎缩,柴汽比显著下降

  上半年,受国家鼓励汽车消费政策出台以及汽油作为生活性商品的刚性需求,汽油需求保持了较快增长,而作为生产型商品的柴油受经济增速下滑影响较大,需求明显衰减,造成1—6月国内消费柴汽比平均仅为1.92,3月份最低达到1.72,较近年2.2的平均水平显著下降。国内生产柴汽比也随之降低,1—6月平均为1.86,3月份最低达到1.71,低于近年2以上的平均水平。

  4.出口有所增长,净进口量下降

  受国内石油需求下降、库存居高等因素影响,上半年,我国石油及其加工产品总进口量11667.4万吨,同比增长1.5%;出口1467.5万吨,同比增长34.8%;净进口10205.9万吨,同比下降2.0%。其中,原油进口9076.6万吨,同比下降0.3%;出口265.8万吨,同比增长70.0%;净进口8810.8万吨,同比下降1.0%。主要油品汽、煤、柴油进口量同比都有所下降,出口都有所增长。1—6月累计进口汽煤柴油410.7万吨,同比下降47.9%;出口672.5万吨,同比增长88.5%;净出口261.8万吨,而上年同期净进口431.5万吨。1—6月,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为48.5%。

   (二)价格触底反弹,市场波动较大

  1.油价先抑后扬,盘整回升

  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先抑后扬。2月份WTI一度跌至33.98美元/桶,6月11日最高时达到72.7美元/桶,最高价比最低价高出113.95%。受此影响,国内原油价格也先抑后扬,2月最低,6月最高。

  上半年,国家调整了4次国内汽柴油价格(见表2)。1次下调、3次上调。在国际油价变化和国家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及市场供需状况等因素影响下,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也呈现先抑后扬态势。

  1—3月上旬,国内汽柴油批发价基本呈现单边下跌趋势,零售价也稳中有跌;3月中旬开始,在国际油价上涨、国内石油需求回升的带动下,两大集团联手推价,汽柴油价格全面反弹。之后,国家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国际油价继续波动上涨,主营经销商进一步推价,地方炼厂也积极配合,汽柴油价格直逼批发到位价,柴油价格也一路上涨,势头强劲。随后在石油需求走软、国际油价高位盘整等因素影响下,6月中下旬成品油市场价格有所回调。2009年国内汽柴油市场价格变化情况见表3。

  2.市场成份增加,供应能力增长

  2009年以来,国内炼油能力已增加2000多万吨,供应能力较大幅度增长。3月下旬,有原油资源、竞争力强的国有企业中海油惠州炼厂投产,强势进入国内成品油市场。中海油的进入,对国内成品油市场产生影响,特别是广东、上海等地区。在广东,中海油大炼厂的投产使其在资源和运输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其与当地政府又有较好的合作传统,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完善、销售体系正在快速形成,市场受到较大挑战。需求量较大的华东地区也是中海油的必争之地。在今年成品油市场低迷的时候,中海油在上海等地降低了成品油零售价,其价格低于两大集团,引起社会关注和市场反应。此外,延长石油打入陕西高速公路加油系统,中航油正谋划内陆油品销售,中信、北方工业公司在成品油仓储方面已有突破,下一步计划开展成品油零售业务,壳牌联合延长石油拓展四川油品销售终端业务。内资外资、国有民营等多种所有制成份加快进入国内下游市场。

   3.市场变化波动幅度加大

  上半年国内石油市场大幅波动,无论是需求、供应、价格、进出口、市场行情以及企业竞争战略和策略各方面,其程度前所未有。

  2月份原油需求量是2544万吨,5月是3265万吨,变化量721万吨,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汽油高低月度需求量之差超过110万吨,柴油超过230万吨,也都是历史上少有的。

   2月原油加工量是2580万吨,6月达到3191.7万吨的历史高点,变化量达6侗.7万吨,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柴油高低月度产量变化量达228.8万吨,汽油达103万吨,也都是历史上所没有的。

  2月原油净进口量是1112万吨,5月达1662万吨,波动量是550万吨,这也是历史上所没有的。柴油从去年的大幅进口变为今年的大幅出口,汽油也从去年的进出口基本持平变化为大幅出口。

  价格变化也是近些年来所没有的。首先,上半年国家调整了4次成品油价格,这是近些年所没有的。前两个月,国内成品油市场疲软,价格下跌,而从3月下旬开始,市场行情逐步好转,一些地区某些时段也呈现停批、批零倒挂、油源紧缺等表象。

  企业经营战略和策略也大幅变化,从低价竞争到联手推价,从压库保生产平稳运行到控制资源投放量以保效益和市场供应。

  4.政策对石油市场的影响较大

  首先,去年四季度以来,为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包括4万亿投资、刺激消费、调整出口、行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举措,对国民经济各方面产生影响,间接影响国内石油供需和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对石油市场影响较直接的政策。如小排量汽车的税收减免,农机补贴幅度加大,汽车工业振兴规划,《促进扩大内需,鼓励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以及石化振兴规划等,特别是去年12月国家出台了新的成品油税收和价格政策,今年又进一步出台了价格改革配套政策和《石油价格管理办法》等,这些对国内石油市场供需和价格都产生了较明显影响。

  二、下半年国内石油市场展望

  (一)石油需求总体疲弱、小幅增长

  1.经济逐步回升

  世界经济似乎正在企稳o6月份美国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降0.4%,低于5月份1.2%的环比降幅,下降幅度明显收窄。5月份美国出口额环比上升1.6%至1233.1亿美元,贸易赤字则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260亿美元。5月份欧元区工业产值环比上升0.5%,为2008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上升,也是一年多以来最大环比升幅。欧盟27国5月工业产值环比上升0.1%。5月份日本工业产出环比上升5.9%,与4月份增幅相同,同为半个世纪以来最大值。经合组织最新公布的5月份OECD整体领先指标上升0.8点至94.0,为今年以来最大升幅。其中,美国上升1.0点至92.2;欧元区上升1.0点至96.5。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的可能性正在加大。

  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二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9%,比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增长9.1%,比一季度加快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超过两位数,达10.7%。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发电量在回升,7月上旬发电量同比增长3.0%,日均发电量达109.98亿千瓦时,与6月上旬97.64亿千瓦时相比,环比增长12.64%,为今年以来最高点。

  目前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已出齐,后期将逐步发挥作用。十大行业占国民经济总量比例大,其中属于工业的九个行业2007年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同时,这些行业是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其发展必将带动经济增长。政府投资项目将进一步落实和实施。4万亿投资的重点在基础建设方面,对经济有重要拉动作用。主流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将逐步回升,有望实现8%的增长目标。

  2.其他关联因素

  (1)行业振兴规划对石油需求的影响喜忧交织

  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将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同时,十大行业本身的石油需求量也大。2000—2008年,工业部门的成品油消费量一直稳定在2200万—2600万吨之间;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其成品油消费量快速增长。2000年交通运输业成品油消费量4467万吨,2008年达11660万吨左右,占成品油总消费量的比例从40%上升到55%以上,使得以十大产业为代表的工业和物流业的成品油消费量比重从2000年的55.7%增加到2008年的67.5%,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以上。十大行业振兴规划还使一些直接用油行业快速发展。如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规定2009年汽车产销量要超过1000万辆,未来3年每年增长10%以上。又如石化行业振兴规划规定2011年乙烯产量达到1550万吨,年均需求增长12%以上;要求建立成品油商业储备等。这些,对石油需求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但是,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之所以是“调整振兴规划”而不是“振兴规划”,很重要的原因是“规划”很重视结构的调整,强调优化产业布局、实施结构调整、淘汰落后、降低能耗等。如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汽车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新能源汽车占5%。据预测,由于加快淘汰和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2009年中国将报废汽车270万辆。老旧汽车油耗比新车高5%—10%,特别是“黄标车”油耗比“绿标车”高30%。今年家电报废量将达到近9000万台,老旧家电电耗比新家电高20%—30%。国家计划今年将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600万吨、造纸50万吨,有色金属130万吨。6月,发展改革委宣布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年将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1亿只,支持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这些,对石油需求将有一定抑制作用。中国节能协会最新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全年可望下降5%。

  (2)国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拉动相关行业石油需求增长

  国家决定,今年对农机的补贴从2008年的40亿元增加到100亿元,这一数字比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农业机械补贴以来总的补贴还要高,将拉动2009年农业机械进入销售高潮,拉动相关行业石油需求增长。从2004开始实施农业机械补贴至2008年5年间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9.7亿元,带动农民投入373亿元,拉动农机工业销售产值443亿元。据此计算,2009年,国家投入购机补贴100亿元,可直接拉动农民投入近540亿元,增加农机工业销售产值640亿元左右。

  (3)国家补贴正常化,使相关群体用油积极性提高

  国家今年出台了“种粮农民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机制”的实施意见,将补贴正常化。规定当国家确定的汽油出厂价高于每吨4400元、柴油高于每吨3870元时,国家将启动油价补贴机制;对于从事近海捕捞、内陆捕捞及养殖,并使用机动渔船的渔民和渔业企业,国有林业企业和林场苗圃,以及城市公交企业,中央财政全额负担油价补贴。对农村道路客运、水路客运经营者及远洋渔业等的油价补贴,当汽油出厂价在每吨4400—5480元、柴油出厂价在每吨3870—5070元时,中央财政将负担50%;当汽油出厂价高于每吨5480元、柴油出厂价高于每吨5070元时,高出的部分中央财政将全额负担。且补贴标准是在上年标准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因此,相关群体用油积极性将有所提高,并有可能为了抬高下年补贴基数而囤油。

  (4)替代燃料快速发展对石油需求有一定抑制作用

  替代燃料正快速发展,一些煤液化项目已经和将投产,生物柴油、燃料电池也在加快发展。国家今年将在13个城市开展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几年内新能源汽车比例要达到5%。

  3.分行业石油需求预测

  农牧业:根据上半年农、林、牧、渔、水利业的发展情况,考虑到今年国家加大了对购置农机的补贴力度,加大了农业等相关行业基本建设力度,推动汽车、家电下乡,对部分群体用油补贴正常化等,今年该行业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39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加75万吨。

  工业:中国工业生产正在回升,但回升的力度不大,仍处于近年来的低位,特别是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形势仍严峻,一些高耗能行业和企业产品产量增速仍较低甚至下降,今年工业用油需求将下降310万吨,全年该行业成品油需求量2260万吨。

  建筑业:今年政府新增的投资重点用于基础建设,建筑业成品油需求将增加,估计今年此行业成品油需求增长70万吨,达到780万吨。
 
  交通运输业:虽然金融危机使国际贸易受到较大影响,但国内贸易仍然活跃,且运输一直是中国的瓶颈,今年国家又将对一些用油部门的补贴正常化,使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仍会有一定程度增长,推动该行业成品油需求增长。估计该行业今年成品油需求增长690万吨左右,达到12370万吨。

  批发零售业:今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增长。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相对较快稳定增长。下半年消费将继续较快增长,推动批发零售业较快增长。估计该行业今年成品油需求增长60万吨,达到1150万吨。

  其他行业:受金融危机、国家节能和替代能源政策等因素影响,估计其他行业成品油需求将下降50万吨,达到2710万吨。

  此外,从替代燃料来看,由于煤液化项目投产等,今年将新增200万吨左右的成品油替代燃料。从成品油商业储备来看,按石化行业振兴规划,今年成品油商业储备量要达到300万吨,实际可能要大于这一数字。拟按350万吨考虑。

  因此,预计今年成品油需求总量将达到21810万吨,同比增长1.4%。其中,汽油6770万吨,同比增长6.7%;柴油13700万吨,同比下降1.3%;煤油1340万吨,同比增长4.7%。2009年中国原油和主要油品需求预测见表4。

  成品油增长300万吨左右,需要增加500万吨左右的原油用于加工;今年全国大概要增加6000万吨左右的原油加工能力,需要为其开工沉淀原油库存;今年还要增加几百万吨的原油商业储备,并考虑到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等因素,估计原油总需求增加1200万吨左右,达到37688.8万吨,同比增长3.3%。

  (二)供应能力提高,调节能力加大,竞争日趋激烈

  5月中海油惠州炼厂正式投产,福建炼厂进入试运行,下半年独山子石化、天津石化炼油装置等也将投产,原油加工能力将增加3000多万吨,全年将新增5000多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供应能力大幅提高、调节能力加大,市场供应将充足,再出现“油荒”的可能性小。有原油资源和实力强大的中海油强势进入和地方炼油能力的大幅提高,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预计全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增加10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2.9%;原油产量1.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2009年中国原油和主要油品供应预测见表5。

  (三)石油价格高位波动,市场仍存在走弱可能

  在新的价格机制下,国内石油价格将随国际油价波动而波动。今年后期国际油价深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国内石油价格将在相对高位波动。

  目前,中国不少经济指标仍没有根本好转,有些仍处于下滑状态,经济存在低位运行持续较长时间的可能性,市场需求调整期可能随之延长。今年国内成品油供应能力大幅增长,特别是中海油的强势进入和地方炼油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市场资源控制难度加大,协调一致行动困难加重。此外,国家调价后,地方炼厂加工效益明显好转,目前山东地炼开工率已达40%以上。如果经济在低位持续较长时间,国际油价走势有利于炼厂生产,国内成品油供应将大幅增加,供大于需的矛盾可能将较突出。


(作者: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龚金双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9年第8期)

返回 国际石油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